APP下载

小说阅读教学中的美点品读例谈

2015-09-10庞尊华

语文教学之友 2015年1期
关键词:艺术形象孔乙己品味

庞尊华

小说是与诗歌、散文、戏剧并列的一种叙事性文学样式,以其鲜明的人物形象、曲折生动的故事情节等吸引着学生深受学生喜爱。我们有必要在小说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授予学生品读小说美点的技巧,并引导学生产生愉悦的审美体验。那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如何才能达成上述目标呢?

一、初读品味文本的结构美

结构,作为小说存在的物质形态,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以鲁迅的《故乡》为例,全文采用传统的直缀式的结构,依照时间的推移、空间的转换有次序地向前推进故事情节,写了“我”在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三个不同时段与三个不同场景中的所见所闻所感,使全文结构呈现出严谨、奇巧之美。教学时,我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感受这篇小说的文脉:渐近故乡时看到故乡的萧条破败景象而产生的失望之情——回到故乡时,看见闰土与杨二嫂的变化而产生的悲凉心情——离开故乡时对宏儿与水生的期望以及对故乡未来的憧憬等。

小组交流时,有的学生说:《故乡》结构严谨,开篇写故乡的萧条破败:“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中间回忆20多年前故乡的美丽:“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文末憧憬故乡未来的美景:“我在朦胧中,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环环相扣又首尾照应,可谓“天衣无缝”。有的学生说:《故乡》以“我”的情感变化为线索,“我”的情感既丰富深沉又跌宕起伏,给人以强烈的音乐美感,犹如情感深沉的奏鸣曲:“回故乡”是引子,“在故乡”是呈示部,“离故乡”是再现部,文末将“希望”比作故乡的路是尾声。……如此,学生不仅很快理顺了《故乡》的外在结构,把握了《故乡》的内在情感脉络,还上升到了音乐艺术的层面,其品读效果的确超出了我的意料。

二、精读品味文本的语言美

入选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的小说,无论是典型人物形象的塑造还是典型环境的描写等,均有不少精彩的片段供我们引导学生精读、品味、仿写等。教学时,应该引导学生细细品味。

1. 品味语言的浓缩美。教学鲁迅的《孔乙己》时,我曾引导学生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在自己认为最具凝练美特质的语句下面画上波纹线。结果很多学生不约而同地在“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一句下面画上了波纹线。其理由是:这句话虽然朴实无华,但内涵却极为丰富:既写出了孔乙己下层读书人的身份与地位,又写出了孔乙己死要面子的性格,为下文写他成为酒店中人取笑的对象埋下了伏笔。

2. 品味语言的诗意美。教学孙犁的《芦花荡》时,我引导学生将文本中描写自然环境的语言与西蒙诺夫的《蜡烛》进行比较,找出二者的不同之处。学生反复品读与比较之后,有的说:《芦花荡》的语言从整体上不像战争小说的语言那样充满血腥味与恐怖感;有的说:小说第一段对抗日故事发生的自然环境——夜色下的芦花荡的描写,给人一种朦胧的诗意美;还有的说:文中的“这里的水却是镜一样平,蓝天一般清,拉长的水草在水底轻轻地浮动”一句比喻贴切,令人耳目一新。学生见解精彩纷呈,令我惊喜连连。

三、细读品味人物的情怀美

小说是一种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的文学艺术。故此,无论是长篇还是短篇,均塑造了典型鲜活的人物形象或群像。比如,都德的《最后一课》刻画了韩麦尔先生与小弗朗士等爱国者的形象;曹雪芹的《香菱学诗》(《红楼梦》节选)塑造了林黛玉、香菱等具有诗意美的鲜活的少女群像;鲁迅的《故乡》刻画了少年时勤劳、纯朴、热情、见多识广可是到了中年虽然忠厚、老实、勤劳却变得麻木不仁、封建等级观念极为严重的闰土形象等。

上述艺术形象因为饱含着深情,所以都是真善美的化身,都是我们引导学生鉴赏、学习的样本,都是我们在小说阅读教学过程中用以熏陶学生美好品格的丰富资源。故此,上述典型的艺术形象均具有极高的艺术审美价值。那么,教学时,我们怎样引导学生充分品读这一美点呢?

我的做法是,引导学生细读深品文本中的人物对话描写、心理活动描写、肖像描写、动作描写、情态描写等,从中感知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及高尚品格。美国心理学家艾伯特·梅拉比安得曾言:人际交往中传递的信息量,55%凭借表情,38%源自声音,7%来自语调;而作者在刻画上述诸多艺术形象的过程中,根据形象的需要会灵活运用这些描写手段。所以,只有引导学生细读深品小说文本中塑造人物形象的这些手法,学生才能感知作品中的艺术形象所蕴含着的复杂而微妙的内心世界,才能从中获取陶冶自己美好情操的心灵鸡汤。

综上所述,在教学小说文本的过程中,我们应该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准确深入地感知其中的美点。唯有如此,学生才能够在阅读鉴赏小说文本的过程中体味到无穷的阅读趣味,获取丰富的阅读审美体验。

(作者单位: 莒南县道口乡中心初级中学)

猜你喜欢

艺术形象孔乙己品味
《孔乙己》“读写结合”教学设计
品味六城:追溯中国的印记
孔乙己(下)
孔乙己
岸然的形象?唯美的语言
品味中考 提升能力
浅谈艺术歌曲中声乐演唱与钢琴伴奏的关系
论文学艺术形象的感应再创造
拒绝撞包的好品味
戏曲表演技巧对艺术形象的塑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