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什么要上学

2015-09-10

中华家教 2015年1期
关键词:小树关心上学

确定问题后,就要开始找答案。从观察、调查到了解的过程,对于维持孩子们对事物的热情与关心,树立起更深刻的求索的姿态很有帮助。

这是一个确定答案的过程。只有经常集体出行,才能让孩子在执着于自身思考的同时,学会与其他人进行意见交换,积极地听取别人的意见,从而提升自己思考的高度与广度。

而同样是“生活课”,按年级不同会有不同要求,写在这里供家长们参考:

一年级:培养对身边的人和事物的关心,培养对动物的慈爱以及对于自然的爱护之心;

二年级:到学校附近的街道、商店去考察并实地采访,互相交流总结,了解和认识自己所生活学习的区域;

三年级:进行地域调查。调查内容包括:自己生活学习的地域都有什么建筑?有什么道路和土地?各自绘图并撰写调查报告,在老师同学面前发表;

四年级:开始学习日文罗马字输入法,使用互联网进行搜索与调查。调查课题为“对于环境问题的思考”,调查思考题为“我们能做些什么?”;

五年级:制定“旅游计划”,选定你想去的国家,然后了解这个国家的旅游景点、名胜推荐,以及他人的观点和评价等,最后动手制定一份总结性的“旅行手册”向老师和同学进行宣传介绍;

六年级:学习和了解什么是“社会福利”,增强对“福利”的形象认识。通过图书馆和互联网,事前了解和学习本地的福利设施,然后去本地的福利院等,与年长者当面接触,通过实际认识提升对于社会福利的关心度,并思考自己能为此做些什么。

上面的这些,是一所普通日本公立小学的孩子们的生活课学习提要。日本人对于孩子们的教育方法,是否对我们也有所启发呢?我们的古人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从关注身边的事物开始,学会关注他人,关注世界,这对我们的孩子立足于未来,是多么重要。

“爸爸,我为什么要上学呢?”儿子上学不久问爸爸。

爸爸说:“儿子,你知道吧?

一棵小树长1年的话,只能用来做篱笆或当柴烧。

10年的树可以做檩条。

20年的树用处就大了,可以做粱,可以做柱子,可以做家具……

一个小孩子如果不上学,他7岁就可以放羊,长大了能放一大群羊,但他除了放羊,基本干不了别的。

如果上6年学,小学毕业,在农村他可以用一些新技术种地,在城市可以到建筑工地打工,做保安,也可以当个小商小贩,小学的知识够用了。

如果上9年学,初中毕业,他就可以学习一些机械的操作了。

如果上12年学,高中毕业,他就可以学习很多机械的修理了。

如果大学毕业,他就可以设计高楼大厦,铁路桥梁了。

如果他硕士博士毕业,他就可能发明创造出一些我们原来没有的东西,比如手机、电脑……

知道了吗?”

儿子:“知道了。”

爸爸问:“放羊、种地、当保安,丢人不丢人?”

儿子:“丢人。”

爸爸说:“儿子,不丢人。他们不偷不抢,干活赚钱,养活自己的孩子和父母,一点也不丢人。不是说不上学或上学少就没用,就像一年的小树一样,有用,但用处不如大树多。不读书或读书少也有用,但对社会的贡献少,他们赚的钱就少。读书多,花的钱也多,用的时间也多,但是贡献大,自己赚的钱也多。”

那次谈话对儿子来说印象深刻。从此跟孩子爸爸交流既不需要威逼,也不需利诱,孩子就会为自己做最好的选择。

猜你喜欢

小树关心上学
你的关心会不会成为别人的负担
上学啦
关心
送你一棵小树
我们的小树屋
关心健康状况的问答
午睡与关心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