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听课有“备”而来
2015-09-10张海生
张海生
接到教导处的听课短信后,就拿着听课笔记匆匆而去,许多教师都会有这样的印象。听课伊始姗姗来迟,匆忙拿起学生的课本浏览一下教学内容。显然,听课前,听课教师连教学内容都不知晓,这样的听课,效果一定大打折扣。这并非个别现象,听课已经成了这些教师不得不完成的学校布置的任务,而不是作为一个提高教学水平的有效的学习途径,重“量”而非重“质”。要让听课不再如此“走马观花”,那就让听课者“有备而来”。
一、准备一节“教学设计”进行课堂比较
如果真想“质量并重”,在听课中提升更多,听课教师课前也要像“备课”一样,研读课标、分析教材、研究学情,思考设想如果自己执教,应该教什么、怎么教、怎么突破难点等。
这样的听课前“教学设计”准备,能让教师听课的期待感更浓、目标会更明确、注意力会更集中,也会避免出现少数教师的“敷衍听课”的现象,效果自然会更好。首先,课堂的精彩之处,自然会心领神会。听课前教师钻研了教材、设计了教法,对怎么教心中有了自己的想法,所以在听课时,当执教者所用的方法与自己所想的方法不谋而合时,便有“英雄所见略同”的自豪感,这种教法会得到强化。其次,心中疑难之处也可能会豁然开朗。听课前“教学设计”时,听课者可能会对某些问题有困惑,如怎样突破难点等。听课时,如果执教者巧妙地解决了听课者的问题,听课者便可能找到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即使没有解决问题,执教者所采用的方法与听课者“设想的方法”不完全相同,听课者也能从中有所借鉴。
二、准备一项“教学思考”进行课堂观察
上面听课前的“教学设计”是教师的教学设想,可能有自己本节课中的教学疑问,在听课中或可以解决或可以引发“课堂智慧”。这里的思考不是关于一节课的教学困惑,而是对于在自己教学过程中,长期以来听课者所关注的问题的思考,如学生学习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的针对性指导、教学设问、预设与生成关系处理等。
听课者如果能带着这些思考走进课堂,就会重点观察、记录与之相关的学生学习活动、教师指导行为等,就会主动地反思和比较,就会多问几个“为什么”:为什么要设计这些学习活动,为什么要这样指导,教学设问是否恰当,预设与生成这样处理对吗?如果由自己来处理,会怎么样,只能这样安排吗,有没有其他思路等。听课者还可以从教者的教学行为中思考提炼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带着思考进课堂,教师才有可能为问题解决带来灵感。灵感是一种顿悟,这种顿悟来自平时对某个问题的不断思考,也源于某个触发点。课堂上,听课教师一方面在听课,一方面在思考自己关注的问题,并与当时的课堂教学情境联系起来。也许,不经意间,听课教师就能从执教者的教学中得到启发,产生灵感。其实,问题解决的过程,就是教学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解决了一个问题,听课者的教学水平就上了一个台阶。一个又一个问题的解决,标志着教者对教学的认识不断深入,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三、准备一点“教学理念”进行课堂分析
听课的主要目的是学习执教者的教学思想,借鉴执教者的教学思路和方法,同时,也需要对课堂中教与学的行为做出理性的分析和深刻的反思。理性的分析和深刻的反思,不能仅凭经验,需要先进的教育理论和课改理念做支撑。为此,听课教师需要在课前学习相关理论,课中运用理论知识分析反思教学行为的合理性和有效性,课后针对教学现象和教学问题能讲出教育教学的朴素道理。听课教师应该围绕本节课教学难点学习教学理念,站在理论高度探讨难点突破的策略和方法,实现理论学习与难点突破的有效衔接。这种“问题式的理念学习”,不仅可以提高听课教师运用教学理论分析教学行为的水平,更为重要的是,在理论的引领下,使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
教学理论的学习可能有些枯燥,但是以听课为载体,以课堂分析为目的的理论学习使教学理论变得直观、鲜活。因此听课前准备一点“教学理论”,为听课的有效性储备了理性支撑。
四、准备一些“品课思路”进行课堂评价
作为听课教师,最大的收获就是在一边听课一边记录中学会思考,这里涉及的内容较多,为使课堂评价达到理想的高度,听课教师可以准备三方面客观的“品课思路”。
1.找一个亮点,“寸有所长”,再普通的公开课也有自己的闪亮之处,每位听课者都能找出执教者的一个最成功的地方。这是对执教教师的认同和尊重,有助于听课教师形成个人的执教风格,思考“可以借鉴的教学教法有哪些”“我有哪些差距”“怎么结合自己的气质上类似的课”,让听课教师在不断的思考中提升悟性。
2.想一个建议,“尺有所短”,任何一堂成功的公开课,都存在着问题与不足,能发现问题也是一种智慧,反而这样的听课活动显得更真实可信,更有常态魅力。让听课教师在问题中思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足”“如果是我在执教会不会犯同样的错误”“可以怎么避免”,从多侧面、多角度提高教学能力。
3.支一个妙招,“说得好不如做得好”。看到了,想到了,设计出一套最佳“方案”。这样的跟进措施,在实质上就是各自“方案”的亮相和实力的展现。通过多种方案的比较、碰撞、渗透、交融,点燃思维的火花,在品味他人的教学艺术中,将教学方案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补充。无论是听课者还是执教者都能在多元方案的碰撞中提升设计、执教能力。因此,让听课教师在听后支一个妙招,将比笼统地对执教者进行评议来得更深入、更能挑战听课教师能力的最近发展区。
(作者单位:山东博兴县锦秋街道办事处清河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