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洁的设计 精彩的课堂
2015-09-10张贵强
张贵强
[摘 要]要提高语文教学效果,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上下工夫。教师要潜心研读文本,精心设计教学过程,通过展示图片,导入新课;插入句子,画龙点睛;调查互动,情感渗透;巧妙置疑,点拨化解,从而成就精彩课堂。
[关键词]教学设计 导入 句子 互动 设疑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28-057
随着课堂改革的不断深入,关注全体学生,引领学生走进文本,进行有效的听说读写,已成为众多教师追求的理想课堂。我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教学尝试。
一、展示图片,导入新课
我校王老师执教《月光启蒙》:
上课前,我想请大家伴着音乐看一幅图。想一想:你看到了些什么?听到了些什么?有什么感觉?(多媒体展示书中的“月光启蒙图”,伴着音乐《月亮船》)
生:幸福、温馨。
师:是啊,这是一幅多么温馨的画面!月光下,母亲搂着那个只有三四岁的孩子,给他讲故事、唱童谣,让孩子那颗蒙昧无知的心受到知识甘霖的滋润。母亲在月光下对孩子的启蒙让孩子终生难忘。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童年的月光之中,共同感受母亲月光下的启蒙吧!齐读课题。什么是启蒙?
这样的导入自然亲切,学生不由自主地会想起自己的童年,很快地融入文本中,情感也会随之激发出来,为学习下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插入句子,画龙点睛
特级教师管建刚执教《月光启蒙》,第二课时伊始就同时出示了四句话:
(1)暑热散去了,星星出齐了,月亮升起来了,柔和的月色立即洒满了我们的篱笆小院。
(2)母亲用歌谣把故乡的爱,伴着月光给了我,让一颗混沌的童心豁然开朗。
(3)此时明月以至中天,母亲沉浸在如水的月色里,像一尊玉石雕像。
(4)是母亲用那一双勤劳的手为我打开了民间文学的宝库,给我送来了月夜浓郁的诗情。她让明月星光陪伴我的童年,用智慧才华启迪我的想象。她在月光下唱的那些明快、流畅、含蓄、风趣的民歌民谣,使我展开了理想的翅膀,飞向诗歌的王国。
教师让学生找出相关语句,并读一读,想一想:这些句子都写了什么?又有什么联系呢?
生:月光能营造美好的意境,给孩子以美好的回忆,与课题相吻合。
……
师:说得真好!你们已经学会了分析课文,并能用心去品读感悟情境,抓住了中心、重点。(鼓掌)
该片段设计匠心独运,通过查找、阅读、分析课文中重点片段的方法,让学生抓住中心环节,教师相机进行阅读指导,无形中使学生悟出了句子的真正含义。
三、调查互动,情感渗透
特级教师王崧舟执教《桃花心木》一课时,首先问:这篇课文先写了一个故事,后讲了一个道理,目的是什么?道理读懂了吗?喜欢它吗?通过课堂调查反馈,有17人说懂得了道理,占全班的42%;有23人对完全读懂表现出不确定,占全班的58%。教师顺势说:“我尊重同学们的意见,本节课就从道理部分说起。”
教师尊重了学生的情感,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文本的兴趣,此时学生很容易走进文本,理解文本内容。
四、巧妙置疑,点拨化解
特级教师管建刚老师执教《月光启蒙》一课时,中间环节设计了这样一个片段。
问题1:这个民间文学的宝库里有什么?
生1:民谣、民歌、谜语
生2:神话故事……
师小结:唱歌谣、讲故事、唱童谣、说谜语。
学生找到了问题的答案,教师顺势引导,让学生试着吟唱民歌、民谣并比较。通过男女生互换着读,互换着打拍子,学生欣赏了民谣、民歌带来的优美旋律,从中受到了美的熏陶,在读、悟的享受中习得了知识。
问题2:把本文的课题改为“母亲的教育”可以吗?
生1:我认为不好,改了就感觉很平常,不能吸引读者去读。
生2:月光有时朦胧有时皎洁,时而圆时而弯,太美了,夏夜里我特别喜欢和伙伴们在月光下捉迷藏,到田野间逮夜鸣的虫儿……
师:在柔美的月光下,依偎在妈妈的怀抱里,听妈妈讲故事、唱民歌、诵民谣,是一件多么惬意的事情呀!我想同学们都有类似的经历吧,同学们能说一说吗?
总之,要构建理想课堂,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发展,以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为出发点,潜心研究教材教法,设计教学流程,在融情入境中呈现精彩课堂。
(责编 刘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