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工作的一点思考

2015-09-10张欣刘畅

考试周刊 2015年10期
关键词:教育思考高职教育

张欣 刘畅

摘 要: 高职学生在参与顶岗实习的过程中,由于自我保护意识不强、交叉管理责权不明确等诸多因素,造成对实习学生管理的极大疏漏与隐患。本文旨在研究高职学生顶岗实习过程中的种种问题,并结合工作实际情况,探索行之有效的解决之道。

关键词: 高职教育 实习管理 教育思考

一、高职学生顶岗实习的意义

按照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和教学方式,学生专业技能实训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高职教育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意在通过学生参与真实的生产环境与过程中,通过生产性实训方式,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如今,国家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努力营造“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的社会氛围,通过生产实践促进能力提高,成了高职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由之路。

二、高职学生顶岗实习现状

(一)安全隐患多

高职学生多数在第五学期离开学校,参与为期一年的顶岗实习。此时的学生处于从学生到社会人的过渡时期,既对未知世界和生活充满好奇,又面临对前途和未来迷茫、不确定的情况。处于这一时期的学生,往往存在各种问题:

1.安全生产意识淡薄。初次参与生产实践的学生,由于没有完整、系统的安全生产教育培训,也没有对生产事故的亲身经历或体会,因此往往存在安全意识淡漠、生产操作流程不规范等问题。此类问题的存在,容易导致学生在生产过程中发生不当行为乃至安全事故,对学生本人及生产企业都有较大的隐患。

2.法律意识缺失,自我保护意识较差。高职学生在校期间虽然学习法律基础课程,但大多数对法律内容知之甚少。进入企业后,如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在个人利益受到侵害时,如何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权益,是每个实习生都必须面对的问题。就目前情况而言,高职学生法律意识处在严重缺失层面。

3.人身财产安全、防骗防传销意识不足。参与社会实践的学生,急于摆脱学校与家庭的“束缚”,殊不知,由于对社会现实的认识不足,自我保护能力不足,学生容易忽视人身与财产保护问题。近一个时期,我国频发的大学生失联事件就以不忍直视的现状,为我们再次敲响了警钟;年轻的学生涉世未深,轻信他人的花言巧语,误入传销组织、黑工厂的情况时有发生。

(二)管理难度大

以笔者2013年对100名学生进行的调查分析,进入顶岗实习期间,24名同学选择返回家乡,其中18人在家居住,2人居住在企业宿舍,4人租房居住;56名同学选择留在学校所在地实习,其中13人居住在企业宿舍,5人借住在亲友家中,其余38人租房居住;20名同学前往家庭及学校以外的第三地实习,其中4人居住在企业宿舍,1人借住在亲友家,15人租房居住。换言之,57%的学生在实习期间脱离了学校、家庭乃至企业,处于自我管理的状态,另一方面,学生实习期间流动性极大,频繁跳槽的情况造成了学校、家长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反馈延时、管理难度加大。

三、高职学生顶岗实习管理的措施与创新

(一)校企合作,共同管理

学生顶岗实习期间,学校与实习单位共同承担学生的管理职责。在思想教育方面,学校应前置安全教育、法制教育,将实习期间各种注意事项融入学生的日常教育中,并注重学生的实习心态教育;企业应在学生的整个实习期间,做好安全教育工作,帮助学生树立规范实习、安全第一的思想;在行为管理方面,学校应建立健全顶岗实习学生联系指导制度,签订顶岗实习安全责任书,明确学生本人、学校、实习单位的责任,明确教师与学生的联系周期、联系方式和专业指导要求,不定期抽查,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及时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对学生的行为及具体工作予以指导,切实保障学生从实习到就业的顺利过渡;企业作为学生实习期间的直接管理者,应注重学生在岗期间的考勤管理、行为约束、专业指导及权益保障,将学生视为正式员工,使学生的实习真正做到有所收获。在这方面,还需要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切实加大管理与监管力度。

(二)提高家长的管理参与度

家长作为学生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在学生实习期间,应承担重要的监管义务,协助学校及企业做好管理工作。在以往实习过程中,家长往往处于弱化的管理地位,对学生的管理存在疏漏,甚至对学校的顶岗实习制度不理解、不支持。针对这样的情况,学校应做好与家长的沟通工作,阐明顶岗实习的重要意义,请家长配合学校与实习单位,经常与学生沟通,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鼓励学生转变思想、转换角色,尽快适应实习生活,并对自身安全和行为负责。

(三)我院在学生顶岗实习过程中的探索

我国职业教育作为后发性教育,从观念到实践,从模式到制度,在新形势下改革和创新的空间很大。作为职业教育的一员,我院在30多年的教学实践探索过程中,逐渐形成了适应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教育理念及人才培养模式。面对新形势下的职业教育发展,我们大胆尝试并成功开创了“产、学、研、训、观、创”六维一体校中厂校企合作模式,为学生顶岗实习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模式。具体做法主要包含以下方面:

1.在校外实训基地“厂中校”的基础上,学院进一步拓展思路,变“走出去”为“请进来”,把企业的生产场所引入学校,探索和建立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2.打破以往单纯的课堂教学模式,企业工程师和教师共同开发课程,制定课程标准,形成“基于学期产品”的人才培养模式。这一模式,在高职高专的人才培养模式中当属创新之举。学生在真实的校中厂企业环境中反复进行轮岗实习、顶岗训练。采用通过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在学习与工作过程中反复交替进行,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职业技能,而且增强了就业竞争力。

3.学院鼓励并大力支持学生参加各类创业大赛,通过“校中厂”校内实训基地,组建由校企双方指导教师、学生共同组成的创业团队,并提供场地、技术指导等支持,首次尝试“创业社团+创业平台+全真环境创业孵化园”的创业能力培养模式,校中厂提供创业孵化,通过项目研发,提高毕业生的创业能力。

参考文献:

[1]吴君,陈开考,谈黎虹,郑尧军.高职顶岗实习过程管理有效机制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2(2).

[2]蔡燕妮,张进.职业院校顶岗实习的过程管理[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2(1).

[3]吴杰.职业院校学生顶岗实习过程的精细化管理[J].徐州:文教资料,2011:40.

猜你喜欢

教育思考高职教育
关于中职信息技术课程的教育思考
人文主义视野下的高职教育研究
浅议新时期中小学舞蹈教育的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