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作文教学应该追求些“势”利

2015-09-10姚赛男

语文教学之友 2015年11期
关键词:高考作文文体命题

姚赛男

自2004年9月至今,各省市陆续围绕新课程、新理念进行新高考改革,伴随这一改革,每一年的高考作文命题都会呈现不同的特色。近两年,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新的教学方式又如火如荼地进行着,面对新课改、高考作文命题的新特点以及新的教学方式,中学作文教学不仅要有所作为,而且一定还要研究、适应这些形“势”,从而有利于学生的写作。

一、符合新课程改革之形势

《新课标》着眼于学生的整体素养,语文素养是其中的一类素养,而写作素养又体现一个学生的语文素养,那么显性的可衡量的语文素养如何去体现潜藏着的、多年以后方能显现的学生整体素养?笔者认为当下的作文教学只有符合《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之一——对学生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也只有尽可能地体现《新课标》对学生其它的综合性要求,才能对学生的整体素养起推动作用。

一堂好的作文指导课,或者说一则好的作文训练题不仅仅能体现《新课标》的一个要求,而且还同时能体现出多个层面组成的综合性要求,当然能淋漓尽致地体现《新课标》基本理念的一“点”就已经不错了。以今年上海卷“人的心中总有一些坚硬的东西,也有一些柔软的东西,如何对待它们,将关系到能否造就和谐的自我”为例,就“点”而言,着重考查学生对“造就和谐的自我”的关注,及对“如何处理好内心坚硬和柔软”的思辨能力,哲学味较浓。在考查思辨能力的同时,又程度不同地涉及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认识自我的能力和批判能力”等方面的综合性要求。就应用能力而言,书面语言表达能力的好的学生必是胜出一筹;就审美能力而言,对何谓“坚硬”“柔软”,每个青年学生依据自己的价值观念都有不同理解,都会有基本的鉴赏评价;就探究能力而言,对如何和谐、何时能和谐等一系列问题的思考与探究则体现学生的思维方式、习惯。仔细研读作文题就会发现,上海卷作文题的内容丰富度很高,它涉及到对普遍人性的理解,我们的作文教学关注社会,关注人的品质较多,但反观自身的内心的较少。这个题目可以议论,可以抒情,可以有故事,可以有自己亲身的感受经历,好的文章能体现考生的思想的广度和深度,唯一不足的地方是最后有个定向:造就和谐的自我,有这样一个目标论,反而局限了考生的发挥。

平时的作文教学依托作文写作训练,作文的命题或者选题也要如高考作文题目一般,经过深思熟虑,体现《新课程》理念,在训练学生一种主要的“显能”之外,亦应能更多地、不同程度地挖掘学生的一些“潜能”。一般而言,一道作文题目最忌写作指向单一化。高考作文从“命题作文”到“材料议论文一统天下”到“话题作文”,再到“新材料作文”,不断演化的原因就是遵循《新课标》精神,给学生提供展示才华的机会和空间。例如这道作文材料训练题:“登高望远”,材料中的关键词“登高望远”,“登高”与“望远”之间的关系可以是条件关系,也可以是因果、目的关系。“登高望远”有表面的含义,有深层含义,“登高”可以理解为知识、能力、思想、认识、修养、道德、人格等上到一个更高的层次,“望远”则可以理解为由此带来的更高的理想、目标、思想境界,更宽广的胸怀、抱负和人生境界。结合阅读与自己的人生经历写出因“登高望远”的独特生活体验和生命感悟,学生可以用各种文体施展他们的写作素养,展示他们不同的情怀。

其实,只有试题具备了如光源一般的开放性,才能让考生拥有自由飞翔的海阔天空,从而展示其三种能力及他的个性,才有了实实在在的可能。

二、高考作文命题之趋势

一道成功的作文题目,必须兼顾当下语文教学特别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当下中学作文教与学的状况是高耗低效,一方面教师觉得作文是无作为之题型,将大量时间放在练习上,即使进行作文教学,命题、指导、批改、讲评毫无新意,学生也无多少考场作文写作兴趣;另一方面学生功利性也强,重数理化,没有读书意识,生活阅历浅,作文乏味,没有文学气息。在“考纲倒逼教学”的应试教育环境下,高考作文命题者的导向必然会影响到中学作文的教与学。

今年的高考作文命题有以下几个值得关注的特点:

1.新材料作文仍占优势

由话题作文发展到新材料作文,又摆脱了“被立意”的局限,因为新材料作文的材料可以多方位解读,从而带来不同的写作角度。从去年开始新材料作文一统天下,而今年新材料作文形式仍占优势,有些省市又延续大小两作文形式,这些都是一种导向,从各省市给出的试题中材料而言,可以见得绝大多数命题者都非常关注社会,关注时事,关注个人的审美、情感、人生价值观、思维特点等等。

2.文体要求各有不同

仔细研究,发现今年各省市对文体的要求不尽相同,新课标I卷,明确为书信体;北京卷微作文针对不同的材料,对应规定所使用的表达方式为抒情、说理、记叙或议论,作文一则明确为记叙文;湖南卷、福建卷规定为议论文或记叙文;广东卷、四川卷、北京卷作文二、天津卷、湖北卷要求为文体自选或文体不限;安徽卷、山东卷等要求均为文体不限(除诗歌外)。可以看出北京卷对文体的要求最为宽泛,新课标I卷最为苛刻,福建卷、湖南卷次之,而且福建、湖南不止一年如此限制文体,不知为何。文体不限应该是考查的大方向,任何限体作文都是对考生的不公平。

3.微作文形式的延续

微作文就是以往的小作文,1995年至1998年都存在过,2006年重庆卷重现,2008年北京卷为大小作文形式,去年北京作文微作文占10分,大作文占50分,而且微作文三选一,均关注了考生的自我意识和社会意识。“学习语文的体会”“18岁的感觉”这两个题目能考查学生在学习成长中对自我的思考、感悟和审视,非常能体现学生的个性,“家长送考”则是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微作文的考查是弥补大作文的不足,主要用片段描写或议论来考查,当然以往还出现过对应用文的考查。今年的北京卷仍保存微作文的形式,为10分,不超过150字,选题有三,内容包括名著名段推荐词、拟写短信、创作小诗或一段抒情文字,大作文为50分,也有两个选题,给考生写作余地留有较大空间。

4.出现多选一形式

2006年,福建卷话题作文出现三选一,从①诸葛亮借箭未满十万支,②戈多来了,③留下一点空白三个话题中选择一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2014年、2015年北京卷微作文都出现三选一形式,今年的大作文出现了二选一形式,网络评价这种命题方式给予考生选择的空间,有利于考生各尽其能,发挥自己所长。

关注并研究高考作文命题的特点与趋势,在作文教学中,笔者认为要重视以下几个方面:①重视对材料的解读与提炼能力。无论是材料作文加命题形式,还是材料作文加话题的形式,还是新材料作文都离不开材料,寓言类、名言类、时事类、故事类,一则或是多则,教师都要有侧重地训练并教会学生解读方法。②多文体训练。在教学中,我们发现有的学生擅长记叙,有的擅长议论,有的擅长抒情,那么教师不可以统一要求,强行训练一种文体,只能是说分阶段进行文体训练写作,指导学生写好规范文体的文章,并鼓励学生发挥所长,写好自己擅长的文体,以便在考场得心应手。③重视大小作文。小作文写作可以有意识地穿插在语文课堂,通过“说”来训练,大作文训练并不局限于作文纸,作文的指导也不局限于作文讲评课。学生可以通过日记、随笔、周记、演讲等形式训练文笔,书写生活,抒发情感,教师可以随时随地与学生谈谈他的文章,点拨指导。只要教师要把鼓励学生阅读写作当成语文首要事情去做,那么就没有不想写作的学生。

三、适应现代教育之态势

就工具而言,如今的人离得开“亲娘”,离不开“度娘”。学生学会使用搜索工具,好似小学生学会使用字典一样重要,为什么中学课堂不能给学生一个上网的理由和时间呢?近年来,微课、慕课、翻转课堂成为国内教育界的热门话题,而这些在线、开放的教育形式都要依托网络平台,带给学习者的将是学习方式的多元化。那么相应的,教师教学观念也应该更新,教学方式也应呈多元化。

每一年的高考作文阅卷结束,从全省的作文均分以及优秀率来看,作文这一块园地都是属于土地贫瘠之地,笔者有八年的阅卷经历,毫不讳言地说平庸的文章是占绝大多数,我们也总不能说学生不愿意写文章,不愿意读书,我们给了学生阅读时间了吗?我们支持他们通过多渠道获取信息了吗?我们激发学生发表自己内心看法和情感的机会了吗?北京卷的命题作文“假如我与心中的英雄生活一天”是应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纪念70周年而命题的。学校有没有借助纪念日举办纪念活动?有没有让学生自己搜集材料了解或者重温那段历史?有没有问一问学生“你心中有崇拜的英雄吗”等?如果学校重视,教师重视,这类作文写来都不会苦于没有材料写。再如天津卷的“范儿”,时代感很强的词,整天关在教室里,你能看到各行各业的风采吗?你能感知各个民族的个性吗?你能领略各类潮流范儿吗?仅靠各类满天飞的“素材超市”类杂志报纸,各类鲜活的信息难以真正进入学生心灵。

所以,中学作文教学也应该到了适应现代教育之态势的时候了,教师可通过微课讲授文体写作要点,课堂的时间“翻转”,可以师生共同欣赏评析一篇或者几篇佳作,打破作文课堂仅理论加例文的模式;师生可以共同创建班级博客,将平时得意之作上传,及时接受老师学生的点评,大大激发师生写作热情;学生要学会正确使用搜索工具进行文献资料的搜集及整理研究,要养成每天浏览新闻、阅读时事评论的习惯,只有积蓄这些“活水”,文章表达才会“清如许”,同时,当师生同处一个知识平台,教师的“教”必须发生变化,所引发的将是学习方式、教育观念及教学方式的变革。

(作者单位:如东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高考作文文体命题
被高考作文概括的年轻人
高考作文没有统一标准
另类文体巧谋篇
圆锥曲线的两个孪生命题
浅谈“命题的否定”与“否命题”
高考作文常见错别字大全
否命题与命题的否定辨析
考场作文的文体规范
高考作文“踮起脚尖”升格示例
话题作文全功略(三) 符合文体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