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德育教育三步走
2015-09-10李艳萌
李艳萌
语文学科中的人文性特点和当前高中教育中提倡的德育教育拥有一定的契合之处。所以,如果能够在高中语文的教学过程当中将德育的相关内容进行有效的链接,则会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整体的综合素质。
一、感知文本中的高尚情操
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当中的篇目,都是经过教育专家千挑万选的,其中很多的篇目里就蕴含着很多的道理,这对于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当中,对于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可谓是近水楼台。所以,高中语文教师就应该在给学生解读文本的过程当中,使学生受到作者所描绘的高尚情感的熏陶,使之在潜移默化的过程当中更好地塑造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在具体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应该更好地联系教材文本中的背景内容,阐述作者在写作时期的心理活动,充分发掘能够对于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因素,然后将这些内容化繁为简,用通俗的语言给学生进行阐述,使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
例如,在讲述苏教版语文教材中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篇文章时,作者首先就需要介绍,辛弃疾不仅仅是一位优秀的词人,更是一位抗金的将领。作者在写作这篇词的时候已经是66岁高龄,抗金志向犹不悔。在逐字逐句分析的过程当中,教师就可以对“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和“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这两句进行详细分析。遥想当年,领军北伐收复失地,表达了作者那种从内心当中蓬勃而出的爱国情怀,而下句则是再以刘义隆的好大喜功作为比较,表达了作者内心当中的理智和对于北伐的深刻忧虑。通过这样的解读就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二、解读文本中的高尚情操
为了学生更好地学习,还应该组织一定的课外活动,课外的实践活动是更好地进行德育教育的地方,而针对于苏教版高中语文教学来说。在进行课外实践活动的过程当中更重要的是要和文本的内容有效地链接在一起,只有这样才能够取得教学效果。操作上,教师可以选择诗歌朗诵比赛、成语故事解读比赛等,具体的操作方法如下:第一,紧密联系教材文本。例如,在教材讲述史铁生的《我与地坛》这篇文章的时候,其主要阐述的内容就是作者的那种坚强乐观、对于生活不服输、充满着希望的精神。所以,在学生进行相关的朗诵内容的比赛过程当中,着重应该展现此方面的内容。第二,诗歌是一种抒情言志、音调和谐的文学体裁,所以教师要对学生的朗诵进行指导,使他们在声情并茂的朗诵过程中,对诗歌中的作者所传达的精神有一个更恰当的理解。他们也许会选择俄国诗人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也可能会选择食指的《相信未来》,所以,在这个时候就需要让学生来阐述自己所朗诵的诗歌的作者简介和写作背景,这样就能够加深学生对于整体诗歌的理解,也能够对于诗中所传递的作者情怀进行深层次的解读。
三、描绘人生观、价值观
写作活动是高中语文教学当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学生的写作是其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最直观的体现。在学生感知和触碰到这些高尚的情感的时候,作为教师就需要通过自身的指导,让学生将这种情感用自己的笔触进行有效的表达。教师在学生写作的过程当中所需要做的就是使学生在整体文章写作的过程当中立意相对深刻,思想足够健康,在文章的字里行间传达一种正能量。为了有效地达到这样的一个目的,教师就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给予学生写作材料的过程当中,要进行有效的甄选。在教学的初期尽可能的选择那些直观的,能让学生在第一时间就感知到正能量的内容。其中,就可以在全国道德模范的事件和案例当中进行选择,这些人无一不是做出了很好的榜样,值得学生进行学习。第二,在中期的写作过程当中,教师则可以给予学生略带有争议性的内容,其中例如“中国好人”陈光标的案例,他做了很多的善举,但是每做一个善举都是大张旗鼓,这样是否正确,对于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使他们能够明辨。第三,在学生后期写作的过程当中,则是让学生进行自主地选择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并且说出自己写作的道理。
德育教育和高中语文教学进行对接已经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所以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就需要教师在进行文本解读的过程当中传递德育的相关内容,在课堂实践的过程当中让学生参与到解读过程当中,并且在最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
(作者单位:栟茶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