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边教边导,读出精彩!

2015-09-10王庭会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15年11期
关键词:朗读课文课文阅读教学

王庭会

我们觉得“边教边导,读出精彩”是小学低年段阅读教学的一条有效路径,没有琅琅读书声的阅读课,没能让每个学生充分地读的阅读课,一定不会是高质量的阅读课。

一、边教边导,做到读得正确

大学问家朱熹在《训学斋规》中强调,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这里的不可“误一字”“少一字”“多一字”“倒一字”就是不能添字、漏字、读错字,这恰恰提出了阅读最基本的要求——正确。只有在读得正确的基础上才能进一步理解、感悟课文内容。

低年级的学生,朗读的能力还很弱,老师在课堂上应给足时间让孩子自读,提出初读的要求,教给自读的方法,如指导孩子怎样把字连成词、把词连成句来读,指导读好长句的停顿,不读破句子,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做到把课文读正确,读连贯。

《我叫“神舟号”》是学生接触的第一篇比较长的阅读课文。课文中有大量学生不认识的字,还有好多长句。打开课文,老师先范读,要求学生眼睛看着课文中的字,认真地听,然后教学生认识自然段,教给方法,带着学生把小节划分好。接着安排学生自读,提出要把课文读正确的要求。同时告诉学生:认识的字可以直接看字读;遇到不认识的字要借助拼音读准确;遇到长的句子要把字音读准后,把词语连起来多读几遍,做到把句子读通顺,读连贯。由于孩子之间是有差异的,老师一般可采用“以快带慢”的方法,逐句逐段地领读,最后,再让同桌互读全文,在这一过程中,听的一方要及时纠正同桌读错的地方,帮助他读正确。

经历这样的过程后,班级中的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做到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了。一年级初读课文的教学,像这样持之以恒地训练下去,班级中不会读课文的学生就会少很多。

二、边教边导,做到读出味道

何谓读出味道?就是在读正确的基础上,让孩子理解词句,读懂课文,读出感情来。要善于抓住“文眼”,这里的“文眼”指的是文章中的闪光点,即文章中关键性的字、词、句和细节。而这些关键的字、词、句和细节即文章中心或主旨的直接或间接的体现,抓住了文眼,对课文的学习会有积极的帮助作用。

课堂上,教师应始终坚持扣住文中关键字词、句子或者重点段落,抓住文章内在的情感线索,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去感悟、去理解课文。

如《水乡歌》一课中“处处绿水荡清波”的“荡”字,在教学时先引导学生感悟大海“波涛汹涌”的“荡”,接着通过比较结合孩子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摇篮般的“荡”,最后让孩子们想象着来到了微波荡漾的江南水乡,移情体验。在理解过程中引导学生朗读。通过老师这样的朗读指导,学生不但感受到了水乡的水多,还体会到了它的美丽。

又如《大海睡了》中的“她抱着明月,她背着星星”这句话的教学,我们就抓住“抱”这个字引导学生去体会句子的意境,指导他们有感情地朗读。学生读了这句话后,老师先让孩子做做动作,想象一下是怎样抱的,接着引导孩子回忆:“平时谁会抱你呢?”“被抱的时候你感觉怎样?”然后再让孩子试着朗读这句话,孩子就容易体会到大海抱着明月,背着星星,就像妈妈抱着自己的孩子,背着自己的孩子在哄孩子入睡一样,多么温馨呀!孩子体会到句子的意境了,朗读这句话时就更能表达出语句蕴含的情感。

三、边教边导,做到读出愉悦

读书原本是学生很喜欢的一件事,每当开学第一天拿到新的语文书时,学生都会迫不及待地把课本翻阅一遍。可是,过不了多久,老师就会发现,当我们让学生朗读课文时,他们就不是那么有兴趣了。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的老师采用多种朗读形式,让学生去读课文。因为在学生对课文内容大都了解的基础上,再练习朗读,就要靠一些外在的形式去刺激一下了。例如《狼和小羊》一课,我们可以采用分角色的形式,让学生练习朗读,学生戴着头饰,在对狼、小羊的角色体验中,模仿着角色的语气,练习朗读课文;《家》一课,我们可以采用边做动作边朗读的形式,让学生在动作表演中,进行朗读练习;《大海睡了》一课,我们可以采用配乐的形式,让抒情的乐曲把学生领入课文的意境中,让学生和着音乐进行读的练习。像这样进行多种形式的读,使学生不觉得朗读课文的练习很枯燥,反而从中体会到了读的乐趣。读有成果,他们才会喜欢读书。

叶圣陶先生说过,“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渐能驾驭文字”。由此可见,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尤其是在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重视并加强读的训练,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好的朗读,有助于学生积累词汇,增强语感,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猜你喜欢

朗读课文课文阅读教学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青铜葵花》选段
《水滴的旅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及简析
调节课堂气氛策略探讨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