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培养策略

2015-09-10夏雪琴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2015年11期
关键词:宽度表达能力口语

夏雪琴

叶圣陶先生早就指出:“儿童时期如果不进行说话的训练,真是遗弃了一个最宝贵的钥匙,若讲弊病,将使学校里各种教科书与教师的教育全然无效,终生不会有完整的思想和浓厚的感情。”于是,我们抓住小学阶段口语表达能力培养的关键期,关注“心”的实质,研究从“心”出发的口语表达能力培养策略,让学生拥有完整的思想和浓厚的感情,会让师生的真爱之心尽情表达。

一、理顺两组关系,知其所以

1.口语表达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小学各科课程标准中都有口语表达方面的要求。语文:“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数学:“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英语:“进行简单日常交流的能力”。科学:“表达探究结果,进行交流、参与评议”。……可见,口语表达能力培养是课程改革的要求,是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重要方面,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2.“口”与“心”的关系

鬼谷子的《捭阖第一》中有这样一句话:“口者,心之门户也。心者,神之主也。志意、喜欲、思虑、智谋,皆由此门户出入。”也就是“口乃心之门户”。在小学教育中“心”是师生的真爱之心,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唯有心厚、心实、心暖、心真,“口”这一门户才会传递出真爱之情、真爱之意。因此,我们关注“口”,希望以口暖心、以口动心、以口塑心,让口语表达成为塑造真爱之心的突破口。关注“口”这一门户,实则是关注“心”,关注心的温度、心的宽度、心的高度,让真爱之心成为口语表达的灵魂。

二、制定三项标准,有的放矢

我们制定了《学生口语表达培养的总目标》和《学生口语表达培养阶段目标》,让教师有据可依。编制具体的《课堂口语表达评价表》,作为课堂口语表达评价的依据,让每个师生明白课堂上敢说、能说、会说的标准。

三、探索三大途径,全面培养

小学生80%的在校时间都在课堂里度过,教师80%的教育精力也都倾注在课堂上,课堂教学应该是口语表达能力培养的主阵地。根据“课堂为主、课外补充”的原则,确定口语表达能力培养的三大实施途径——课堂教学、校本课程、生活活动。

1.课堂教学是主要阵地,全面培养。人人都是指导者,课课都是训练时。

2.校本课程是必要补充,专业训练。每天分享十分钟、每周一节口语表达训练课让学生受到专门的口语表达训练。

3.生活活动是高效途径,重点训练。口语社团活动让口语训练更加自主;读书活动打好口语训练基础,丰富积淀;竞赛活动以赛促训;细节教育学习表达礼仪。

四、落实三度关注,重点培养

通过课堂跟踪观察和学生问卷调查发现,课堂上学生口语表达能力不好的原因:有52%的学生是不想说、不敢说;31%的学生是不能说、说不出来;17%的学生是不会说、说的质量低。可见,让孩子“想说”是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关键。关注“心”,是口语表达培养的关键。

1.关注心的温度,学生才想说、敢说

“人生的状态是由自己心灵的温度决定的”。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状态也是由学生“心的温度”决定的。课堂上,很多学生不是不会说,而是因为不喜欢老师而不想说,害怕说错而不敢说。这就需要教师关注心的温度,为学生创设安全温暖的心理环境。

(1)心中有生。教师心里要始终有学生,上课多观察、下课多谈心、时时要交心。从现代教育理论的角度来看,影响教学效果的主要原因是师生关系。因此,融洽、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前提和基础。

(2)言为心声。“言为心声、语为人镜”。教师只有把对学生的爱,用发自内心的真情,充分表达出来,才能拨动学生的心弦,温暖学生心灵。教师的课堂语言必须真诚、“入耳、入心”。设问时做到准确、精炼;点拨时做到精当、明晰;评价时做到激励、真切。教师对学生的表达做到“三要三不”:一要尊重,不轻易打断;二要鼓励,不随意批评;三要指导,不简单放弃。

(3)相随心生。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对教师的善意很敏感,能感觉出来,并以好心还好心。”课堂上教师关注到每一个学生,读谁的有进步了,谁表达更流畅了,谁敢起来发言了……心中有爱、心中有学生的教师脸上流露出来的就一定会是赏识、信任、鼓励。学生从教师的脸上感受到了,自然就敢说了。

2.关注心的宽度,学生才能说、乐说

心的宽度,原是指心胸的开阔和度量的大小,能容人容事,也就是宽宏大量而不斤斤计较。在课堂上学生心的宽度主要体现为思维的宽度。在学生敢说、想说的基础上,教师及时创设一定的表达平台,拓宽学生的思维,关注到心的宽度,让学生能说、乐说。

(1)备课环节,想学生、备表达。在备课时,教师分析学生的理解能力、接受能力、兴趣点、最近发展区、思维方式以及思维的广度和深度等,多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学生思维的宽度自然会拓宽,就能做到“能说”。在备课时,教师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和生活经验,了解学生的兴趣点,就能结合教学内容在设计中随时进行说话训练。在备课时,教师充分了解学生的口语表达存在的问题,就能准备一些有效的方法进行指导。所以备课时,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口语表达习惯的发展现状,充分体现以下“三性”:

设问的开放性:设计有助于扩大学生思维广度的开放性问题,让学生有话可说。“你有哪些感受,有哪些发现?”“你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出来的?”等这些结合教学内容设计的开放性问题搭建了学生口语表达的平台。

训练的随时性: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创造口语表达培养的契机,让学生有话能说。例如,美术课堂就可以做到“口语表达培养八结合”:看说结合——在观察中培养;玩说结合——在体验中培养;研说结合——在探究中培养;想说结合——在创新中培养;赏说结合——在赏析中培养;展说结合——在展示中培养;评说结合——在评议中培养。

指导的针对性:教师备课时应该根据学生的口语表达常出现的问题,准备针对性的指导,让学生有话可说。“句式指导法”是一种比较实用的方法。表达时,学生总是喜欢说“然后……然后……”是非常普遍的“然后病”。教师就提醒学生用上“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或者“首先……接着……最后……”这样的句式,帮助学生整理思维,有条理地表达。交流时,学生表达简单容易、不明了,是典型的“简单病”。提示学生用上“因为……所以……”等句式,让表达更具体、更完整。汇报时,学生往往不知从何说起,容易得“混乱病”。需要及时进行“句式指导”。如美术教学中介绍自己的作品环节,低年级学生,可用“我画的是……表现了……”高年级学生可用“我的主题是……是通过……表现出来的”。这样,学生的表达逻辑性更强、内容更深刻了。点评时,学生表达容易简单片面,是常见的“主观片面病”。低年级学生就可用“我喜欢……的发言,因为……”“如果……就更好了”,高年级学生可用“我非常赞成……因为……”“可是我认为……”等。这样,学生的点评就更有针对性,更有价值了。

(2)上课环节,听学生、促表达。这里的“听”是“倾听”。倾听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一种主动行为。课堂上,教师随时关注学生,倾听表达,时刻感受心的温度,运用指导性、提升性、激励性、追问性的语言,拓宽思维,促进表达。教师做到“三少、三多”:

“少指令批评,多指导激励”。如,“能用上因为……所以……的句式很了不起,注意‘如果’一词少用两次,你的发言就更精彩了。”“对比着来说,非常棒!”“会听才会想,倾听同学的意见,调整自己的说法。”等语言能体现出教师的方法指导,让学生感受到肯定激励。

“少原话重复,多总结提升”。如,“我听出来了你同情他们、怜悯他们。”“你们的这些情感浓缩成一个字就是——爱。”“是啊,有爱的人不会抱怨、不会痛苦、不会后悔!”“你的知识迁移能力真强。”“有序地思考,不遗漏。”等语言体现出教师的高度引领,总结出精要内容。

“少简单判断,多追问原因”。如,“心情就怎么样?……为什么?”“出错的原因可能在哪,仅仅因为粗心吗?真正的问题可能在哪?”“你发现了水面有变化,能告诉我为什么吗?”等语言能体现出教学的层层递进,激发出深度思维。

这些语言都是教师在倾听的基础上,及时做出的反应,高效地促进了学生的深度思维,拓宽了心的宽度,让学生能说、乐说。

(3)反思环节,忆学生、悟表达。每次反思时,回顾学生表达,有进步的原因在哪,积极性不高的原因是什么,“牵一发而动全身”,教学问题反映出来了,口语表达培养的经验也能总结出来。指导方法多了,有效拓宽学生思维,心也就更宽了,就能说、乐说了。

3.关注心的高度,学生才会说、善说

在很多课堂上,学生仅仅停留在浅层次的表达上。原因是教师没有关注心的高度,情感目标定位太低。一个人的心高了、心中有大爱了,语言才能更打动人。华东师范大学金忠明教授说过:“教育的最高境界是灵魂的感召……真正的教育不仅有现实的关怀,还会有终极的关怀。”就是要求教师不仅关心学生当前的精神生活、心灵感受,而且关心学生的终生发展、全面发展。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做到“三想”:想编者意图,想学习目的,想未来影响。从对学生终极关怀的角度,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确定得高一些、把知识与能力目标定位细致些、把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定位准确些,学生的心就能更高些,口语表达就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总之,全方位、立体化的口语表达培养策略,使“尊重、真诚、激励”为主要特征的校园表达文化逐步形成,促进了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让素质教育润物有“声”。

(作者单位:山东威海市新苑学校)

猜你喜欢

宽度表达能力口语
初中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表达能力的方法
浅析中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
新课改下如何提高农村高中学生的英语听力与口头表达能力
探讨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口语对对碰
口语对对碰
看影视学口语
你有“马屁股的宽度”吗?
练习口语的一些小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