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课间里的趣味和学问
2015-09-10王振云
王振云
谈起课间操,总有些许尴尬:学生懒散地伸着胳膊,应付了事,非常不情愿;教师虎视眈眈地盯着学生,恨铁不成钢。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广播操换了一套又一套,但这一幅令人尴尬的场景几乎每天都在上演。为了提升课间操的质量,教师简直是绞尽脑汁,体育委员领操、师生一起做操、会操比赛等,但总是治标不治本,过不了多久,又恢复了原样,令教师感到非常头疼和无奈。更让人担忧的是:做了很多年广播体操了,学生的体质并没有多少提高,测试400米,跑道上“倒下”一片,不到15分钟的升旗仪式,队伍后面能“坐”下一排,徒步春游,安全保障车上座无虚席……
面对这些问题,引起了我们的一些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症状”?是广播体操本身的问题吗?还是管理的问题?我们在教师和学生中进行了一次专题调研:广播体操对锻炼身体有益吗?你喜欢每天做广播体操吗?说出你的理由和想法。我们经过统计,得到这样一组数据:认为广播体操对锻炼身体有益的几乎占100%,但喜欢每天做广播体操的不足35%。通过整理统计教师和学生的意见及建议,发现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觉得广播体操是经过专业编排的,对锻炼身体绝对有益,但它忽略了小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点——活泼、好动、兴趣转移快、喜欢丰富的选择,因此,广播体操更加适合中学生或成年人。其中,在调研五六年级学生时,不少学生提道:我们5~6年的时间虽然陆续做了几套广播体操,但天天做,总感觉受束缚太多,规规矩矩的,根本不想做,所以,有时就钻老师的空子能不做就不做,还不如让我们自由活动,跑跑跳跳不也锻炼身体吗?调研低年级学生时,看到他们更是一脸无奈,学一个动作让体育教师费好大劲,别说动作规范到位了,就算达到基本熟练程度从教学开始算没有两个月是不行的,简直有点费力不讨好。有了这些调研后的数据和基本建议,我们就开始思考:必须做广播体操吗?既然是为了锻炼身体,能不能给孩子们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让每一个孩子都喜欢锻炼?应该寻求和创造一种什么样的方式?我们一直在不断思考。
2010年,我校提出了建设“道德学校”的发展目标,重点规划了学生发展的十大特色目标,其中有一个就是让所有的孩子都拥有“一副好身体”。我们一致认为,学生可以没有高分数,但不可以没有好身体。因此,学校要为孩子们拥有一个好身体买单。带着这些想法,我们进行了一些大胆尝试,历经近三年的探索,取得了一些初步成效。
2011年4月,经过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我们将原来20分钟的课间操改成了40分钟的趣味大课间,所有学生打乱班级甚至打乱年级,自主选择健身社团,活动时间为每天上午的9:40到10:20。在具体实施中,我们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1.海选健身项目。发动体育教师、班主任、家长提供适合不同学段学生户外活动的健身项目,再由学生进行海选,确定适合自己年级的健身项目。由学生管理中心、少先队大队部统筹整理后推荐给各级部参考。目前,我们每个年级学校推荐的健身项目10个左右,自主创新的项目5个左右。海选的目的,在于彰显活动的广泛性和大众化。
2.学生自主申报。即每一个学生完全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选择健身社团,每个社团配备一名指导教师,每学期重新申报一次。
3.规范活动程序。每天的活动就是两个环节,一是1分钟音乐踏步的准备活动;二是到指定场地开展社团活动。活动过程中,无论是哪个班级的教师,无论是哪个年级的学生,只要在同一个健身社团,教师和学生都要一起参与。目的有两个,一是“强制”教师锻炼;二是融洽师生关系。
4.制定健身标准。推荐的所有健身项目都附有健身合格标准,弥补部分社团指导教师不专业的缺陷,确保学生的健身底线。
5.挖掘活动趣味。为了让有意义的事情更有意思,我们每学期都陆续开展“运动达人秀场”“趣味课间优秀社团观摩”“家长开放日”“周冠军擂台赛”等活动,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更多展示的机会,不断激发他们健身的兴趣。另外,我们还开发了“健康存折”,指导学生每学期末都记录下自己的活动成绩,把自己锻炼的足迹留存下来。
6.优化实施及评价策略。健身项目多,器材需求广,我们就与家长沟通,让学生自带,事实也证明,让家长为自己孩子的健康投资没人会吝啬,近三年的时间,学校只是给竹竿舞社团购买了几十根竹竿,节约了大量资金。可谓是花了“小钱”,办了“大事”。社团指导教师不专业,我们就实行“社团联合”和“兵教兵”策略,发动高年级的学生去低年级学生社团当教练,甚至发动有专长的家长参与指导,对此,学校没有花钱聘请过一个外援,所有社团却开展得红红火火。期末测评,我们请家长走进学校和教师一起当评委,让家长见证孩子的健身“奇迹”,依据健身标准测评每一个孩子的健身水平,不要专业数据,要学生的健身兴趣变化,要学生的身体素质。每当测评的日子,是孩子们最盼望的又一个日子,期待自己的家长看看自己的“真本事”,也很想在教师、家长及同伴面前“露一手”,用开放的评价方式引领孩子们培养健身爱好,开展阳光健身。
目前,我校趣味课间共有篮球、足球、乒乓球、排球四个校队,有健美操、轮滑、少儿瑜伽、柔力球、羽毛球、板羽球、花样跳绳、空竹、竹竿舞等49个健身项目,共计129个健身社团。给学生提供的舞台有多大,学生就有多大的发展。近三年的探索,学生无论是在健身兴趣还是健身技能都有了明显的提升,甚至影响到了有些孩子性格的成长。2007级一名叫小志的孩子,性格非常内向,缺少自信,学习成绩也是一般,但他的街舞跳得很好。趣味课间有三个街舞社团,指导教师也是略懂一二,几个教师一商量就让小志作为全校街舞社团的总教练,轮流到各社团作“小老师”。一年多下来,小志从开始的腼腆到后来的阳光自信,不能不说是个“奇迹”。如果没有趣味课间这个平台,如果没有教师的“慧眼”,小志的成长可能会是另外一种颜色,他可能会是另外一种人生。2008级寄宿班一个叫小威的男孩,是从农村来的,家长忙于做生意,对他照顾和教育比较少,脸黑黑的,衣服大部分时候脏兮兮的,非常调皮,也不太懂礼貌,更没有什么特长,他尤其擅长“疯跑”和“冲撞”,也许是乡下的土地更养育人吧,他体格一直不错。两年前他参加了花样跳绳社团,谁知一跳就是两年,每学期的申报他都是毫不犹豫地再次选择花样跳绳,就是因为他在其中寻找到了乐趣和自信,得到了老师和同伴们的认可与尊重,现在他是这个社团的“小名人”,不但自己创编了十几种跳法,而且拼体力没人能比过他,同伴们都叫他小威老师。现在,在班里小威已经是一个各方面都比较优秀的孩子了,衣服干净了,也有点绅士了。
历经多次尝试与探索,我校趣味课间基本具备了六个功能:
一是培养了健身兴趣。我们先后对所有学生进行了两次问卷调查,学生对趣味课间的满意率均在98%以上。学期初健身项目的自主申报成为孩子们最盼望的时刻,每天上午的40分钟成为孩子们最高兴、最“疯狂”的时刻。这种兴趣有可能影响孩子一生,一生都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啊!
二是结识了新的伙伴。打乱班级,有的打乱年级,孩子们天天在一起活动,在活动中交际,在活动中沟通,一学期结识十几个伙伴,六年下来就能结识近200个新伙伴。
三是锻炼了健身技能。天天锻炼,天天创新,让好多孩子拥有了体育课上学不到的健身技能,如空竹玩法,有的孩子自编自创能到40套,跳绳花样十几种,自编跳皮筋花样十几套等,这些都慢慢成为孩子们独特的健身技能。
四是强健了体魄。每天活动40分钟,再加上体育课,所有孩子当天活动时间远远超过了1小时。每年9月份是我校五六年级学生参加“少年军校”的时间,站军姿、打坐,除了身体有疾病的少数几个孩子外,其余学生都能按要求完成,整整一周的时间,没有一个孩子请假,没有一个孩子掉队,有的只是铿锵有力的声音和矫健的步伐,时刻透露一种强健,一种“霸气”。另外,我们对比了同一个年级同一个体育项目的测试成绩,2013年上学期的成绩平均值较比2011年下学期的平均值提升了近11个百分点。这也许有一定的偶然,但我们更坚信学生的体魄在逐渐强健。
五是融洽了师生关系。教师天天和学生一起活动,互帮互学,是平等的同伴关系,远离了课堂和书本,流露出来的绝对是真感情。
六是提升了学校影响。我校自开展趣味课间以来,引起了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及省内外许多兄弟学校的关注和赞誉,先后有广西、济南、青岛、烟台、乐陵等地市的领导和老师们来校考察观摩。2012年5月,全国阳光体育科学健身校园行启动仪式在滨州举行,我校趣味课间作为唯一的一个学校团体项目参加了展示,14个优秀社团共计300余师生参加,全面展示了我校趣味大课间的活动掠影,引起了教育部和体育总局领导的高度赞赏。
回顾走过的路,细细品味每一个孩子,慢慢欣赏每一位教师,是越来越多的欣慰,因为我们深知给孩子们一个健康的体魄,不需要任何借口。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青岛附属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