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文化之源,输方法之径,夯读写之基
2015-09-10陆香
陆香
[摘 要]《推敲》是一篇关于词语锤炼的文章。教学中,教师要根据课时安排,遵循文体特点,通过听故事、读故事、讲故事等环节引导学生感知文本,学生字,读课文,理脉络,练写字,努力引文化之源,输方法之径,夯读写之基,丰盈课程的教学。
[关键词]故事 推敲 词语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34-072
《推敲》是一篇关于词语锤炼的文章,写了唐朝著名诗人贾岛与韩愈一起斟酌诗句中用词的故事,表现了贾岛认真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文中有两幅插图,一幅是贾岛拜访朋友,月夜敲门惊醒了小鸟;另一幅描绘了诗人贾岛骑在毛驴上一边吟诗,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憨态可掬,突出了他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教学时充分利用好这些图,可以形象地展现课文的主要内容。
五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阅读的重点可转向抓住文中的关键词语、关键句子,体会文章要表达的内容及情感。课堂应充分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努力营造自主空间,创设展示的机会,让他们主动、大胆地朗读、讨论、交流,使他们真正认识到贾岛刻苦钻研、严谨治学的精神。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说出故事的主要内容。
2.自学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并规范书写。
3.初步理解“推敲”的意思,感知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了解故事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
设计思路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让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本文为诗词故事,教学时,笔者遵循文体的特点,通过听故事、读故事、讲故事等环节引导学生感知文本,夯实第一课时的教学,即学生字、读课文、理脉络、练写字等。笔者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熟读文本,增加积累;关注语用,有机渗透方法,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引导学生讲故事,书写生字;结合诗词的特点,巧妙地引入古文字、小古文等,传承传统文化,丰盈第一课时的教学。
教学过程
一、揭题——在游戏中激趣
1.出示木、水、竹、林的图片,让学生猜字。
师:我们的祖先真的很聪明,最初他们就是用这种象形符号“画”出字来的。
2.出示“敲”的部件,借助古文字猜“敲”的意思。
(1)出示城楼图,问:这是什么?(古代的城楼)这里也隐藏着一个字,是什么字?(高)(屏显“高”的古文字,点出“高”最初的意思就是城楼。
(2)(出示)师:这个符号是什么?(师做手势)像不像右手的形状?在古文字中,“又”指的是右手,这是“手”的一种写法。
3.揭示课题,指导“敲”的书写。
师:看,中国的汉字多有趣,一个汉字就是一幅画、一个有趣的故事。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敲”的字形已发生变化,请大家跟着老师书空后描红。“推”和“敲”(师边做动作边说)本是两个普普通通的动作,可组成一个词语,意思却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而这一切源于一个有趣的故事。想听吗?现在,我们就来听听这个故事。
二、古文——在欣赏中感知(听故事)
大屏幕出示文字,播放朗读录音:
“(贾岛)一日驴上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始欲着‘推’字,又欲着‘敲’字,练之未定,遂于驴上吟哦,时时引手作推敲之势。时韩愈吏部权京兆,岛不觉冲至第三节。左右拥至尹前,岛具对所得诗句云云。韩立马良久,谓岛曰:‘作敲字佳矣。’”
师:听明白了吗?没听明白也没关系,因为这是文言文,现在编者叔叔已把它进行了改编。下面,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故事。
三、字词——在自读中解决(读故事)
1.自由朗读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圈出本课生字词,联系上下文,理解它们的意思。
3.试着说一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四、文章——在朗读中感悟(读故事)
1.指名读第1节。(方法点拨:读书就要这样,不添字,不漏字,不读错字。这就是读正确。)
2.指名读第2节。
(1)师随机点评,读出寻找的困难。
(2)重点指导写景部分。
指导看图:(出示图)看,这就是李凝的家,周围的环境怎样?(静)
练习朗读:(出示图文,播放舒缓的音乐)读出夜晚的静谧美好。
3.指名读第3节,理解“即兴”。
(1)指导读音:这是一个多音字,“兴”在这里读第四声,一起读两遍。
(2)练习说话:今天,来了这么多老师听我们班的课,作为班级的小主人,是不是应该说一两句欢迎词?
(3)点评词义:像这种事先毫无准备,感受来了而进行创作、表演或演讲(临时发挥),这就叫“即兴”。
(4)质疑:大街上的人看到他这个样子,都感到好笑,他们笑什么呀?当时,如果你在场,会不会发笑?为什么?
(5)补充介绍贾岛,初步感知贾岛反复锤炼的精神。
贾岛是唐朝著名的诗人,他做诗的态度非常严肃认真,字字斟酌,句句推敲,被称为“苦吟诗人”。他曾形容作诗是“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4.指名读第4节,相机指导。
(1)指导“簇”的读音,理解意思。
(2)出示“仪仗队、簇拥、避让”。
师:读了这三个词语,你联想到了什么?(被簇拥的这个人一定是大官)这个人是谁?(韩愈)
(3)出示韩愈的肖像及简介。
师:韩愈是什么人?(韩愈当时在京城担任京兆尹,相当于现在的北京市市长。除此以外,他还是唐代的大文学家、大哲学家、大思想家,位居唐宋八大家之首。)
5.师生合作读第7节。
(1)重点指导读韩愈的话。
出示:“还是用‘敲’字更好些。月夜访友,即使友人家门没有闩,也不能莽撞推门,敲门表明你是一个懂礼貌的人。再说,用‘敲’字更能衬托出月夜的宁静,读起来也响亮些。”
师:要读好韩愈的这段话,大家得思考一下,韩愈当的是大官,也是了不起的大家,当时,他会怎么说这段话呢?大家自由读一读,琢磨琢磨!
生1:他是大才子,一定会自信地说。(生带着自信读韩愈的话。)
生2:也许会平易近人、谦虚地说。瞧,从文中的几个“些”可看出。(生用商量的口吻谦虚地读。)
(2)方法点拨:像这样,把自己当做故事中的人物,读出人物的语气,才叫会读书。
五、梗概——在梳理中明晰(讲故事)
1.梳理课文脉络。
师:老师向大家隆重介绍一个新朋友——(出示图)这叫鱼骨图,可以帮助我们清晰地梳理故事的结构。
师:这故事的名字叫“推敲”,咱们写在鱼头前。(出示诗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这两句诗写在鱼尾部分。故事中出现了两个人物,分别是贾岛、韩愈。故事的经过是怎样的呢?下面,我们就借助这图,说说故事的内容。
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教师相机屏显相关动词,引导学生抓住动词,将贾岛的活动连起来说一说。
师:刚才我们通过抓关键性的动词,理清了贾岛的活动线索。那韩愈的活动经历又是怎样的呢?下面,我们就用这样的方法,理清韩愈的活动经历。
2.交流。
师:谁能借助这鱼骨图,简单地说一说这个故事的内容?
(1)方法点拨:这是叙事类的故事,像这样的文章都可以借助鱼骨图理清文章的脉络。
(2)随机布置作业:脉络理清了,故事讲起来就容易多了,下节课我们就练习把它讲具体,讲生动。如果在讲的时候,你们还能进入角色,以贾岛或韩愈的口吻来介绍,那就更了不起啦!课后练一练。
3.古文——在复读中理解。
师:(出示古文)我们再来读这篇古文,是不是就明白多了?集体朗读,感受古人的文笔。
六、写字——在指导中提升(写汉字)
1.复习写字口诀:一看,二写,三对照。
(1)指导“睡”。
师:这是一个左窄右宽的字,右边这个“垂”字容易出错,一个是它的笔顺,另一个便是它的横长。
范写:左边是目,右边第三笔是竖。
(提醒:这是一个横担的字,故中间一横最长。文中的“妥”也是如此。)
(2)“貌”是一个左窄右宽的字,写的时候,左边第四笔要长一些,这样才美观。
2.在习字册上认真描红并临写两遍,注意重点笔画。
3.视频展示点评。
七、作业——在精要上增效
1.把本课的生字书写两遍,力求正确、美观。
2.熟读课文,能简单地复述。
(1)第七自然段中写道:“贾岛就把自己写诗的事告诉了韩愈。”请你代贾岛说一说。
(2)过了一段时间,贾岛遇到了他的朋友李凝,请你代贾岛把这次的奇遇告诉李凝。
(责编 莫彩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