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主题引领·五段互动”教师培训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2015-09-10朱瑛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15年12期
关键词:教师培训

朱瑛

[摘 要]目前的教师培训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为此,我们在培训实践中逐渐探索、总结出了一种新型的教师培训模式——“主题引领·五段互动”培训模式。这种模式的基本思路大致为:思想引领——实践研修——形成教师个人教育理念和行为。它具有自己的基本操作程序、基本特点。它的独创性、新颖性给人一种全新的感觉。

[关键词]教师培训 主题引领 五段互动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34-004

一、“主题引领·五段互动”培训模式的基本理念

教师专业化是教师教育领域的核心问题。开展教师培训是推动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但是,目前我国的中小学教师培训在很多地方却不尽如人意。不少教师反映,实践性、操作性强的培训,如带班、课堂教学示范,看起来容易模仿,但是真正运用到自身的教育实践时,却总感觉“形似而神不似”;而纯粹的理论培训,往往又过于高深,云里雾里地让教师们听完后只余“隔岸观火”“隔靴搔痒”的感觉。这种矛盾,实质上反映的是两种不同的培训理念——技术主义和反思主义的冲突。技术派鄙薄理论,反思派轻视技术,两派各执一端,都有失偏颇。因此,从教师培训的发展趋势来看,只有将技术与思想融合起来的培训,才是有效的培训。

那如何有效整合技术与思想,使培训既超越经验主义、操作主义的局限,又避免“雾里看花”、越看越糊涂的困境,这是我们校本培训要思考的问题。

基于以上思考,我们南京育英第二外国语学校受《小学语文教师》“辩课进校园”的启发,在培训实践中逐渐探索、总结出一种新型的教师培训模式——“主题引领·五段互动”培训模式。该模式分为“主题讲座——课例实践——辩课互动——点评提升——研修反思”五个环节。其指导思想是在培训中将技术与思想整合起来,真正实现培训的优质化、高效化;培训目标是搭建教育思想与教育行为融合、互通的平台,既让教师感受思想的冲击力,形成自身的教育信念,又能学会处理各种教育教学问题的技能和策略,实现学用结合,从而克服传统教师培训中理论与实践脱节的弊端。模式的基本思路大致为:思想引领——实践研修——形成教师个人教育理念和行为。

二、“主题引领·五段互动”培训模式的基本操作程序

根据技术与思想融合的培训理念,在具体设计培训模式时,我们既注重形式,更注重内容。在形式上,增加了专家与教师、授课者与教师、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互动环节,着力让全体参训教师都动起来,真正实现从教育理念到教育行为的转换和内化。在内容上,我们既考虑到要有理论冲击力,又考虑到要有实践的观照,还应有教师个人的研究反思。具体操作程序如下。

主题讲座——每次培训由学科专家或骨干教师结合新课程改革以及教育教学实际,针对目前课改中出现的热点、重点、难点、焦点问题,进行理论引领。其目的是在探索有效课堂教学的方法和手段的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把问题上升到理论高度,寻找理论依据,用理论指导行动。专家讲座,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体现新课程理念,在教师专业化发展中起到引领的作用。

课例实践——由一名青年教师,根据主题讲座的理念与观点进行课堂教学探索,为受训者提供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其目的在于利用课程团队的力量,加快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为打造学校名师提供一个舞台,探索一条培养教师的新路子。其基本思路是利用青年教师所在学科组的力量、利用课程培训团队的力量,围绕培训专题的理念,帮助青年教师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既体现个人风格,又体现学校教研水平与课程团队的实力,更体现培训专题的理念,实现四者融合,为参训者提供可借鉴、可操作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辩课互动——“辩课互动”的核心是个“辩”字,实际上是一种以课例为“靶子”的辩论式评课,这是“主题引领·五段互动”培训模式的一个亮点。其目的在于用辩课的形式,努力创设民主开放的研讨氛围,给参训教师提供一个独立思考,“人人为师”,充分发表自己见解的时空与平台,激发参训教师敏锐地发现问题、勇敢地正视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热情,使与会教师对专家讲座的理念、观点理解得更透彻、更深入。辩课过程中,正反两方围绕主题讲座,结合具体课例,就是否体现主题讲座精神,各抒己见,展开针锋相对的辩论。它给受训教师发出的信息是:我们不仅仅在倾听,还要思考;我们不仅仅在思考,还要发出自己的声音。辩课互动应坚持“和而不同,同而不和”的原则,正反双方在阐明本方立场、反驳对方观点的同时,能忘其所属,追求真理,从不同角度肯定优点,指出缺点,发现问题,提出体现讲座主题的有效解决策略,寻找、探讨教学的真谛,使辩课从“对立”走向“趋同”,真正达到“以辩促研”的目的。不能为了辩个输赢,争个对错,拿真理当谬论;更不能把“辩课”当“贬课”,历数课堂教学的不是,且夸大其词,一棍子打死人。因为每个人总是有思维的局限性,总有思维的盲区。承认自己的局限性,承认思维的盲区,比找到改进的方法与策略更加重要。辩课的价值,不在于输赢,而在于用辩论这一束阳光,照亮思维的盲区,照亮我们思维的死角,让自己的思想更加敞亮。

辩课发言时,应注意可控性。一是内容可控,必须紧扣主题与矛盾的主要方面,不能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二是时间可控,限定每人每次的发言时间,让更多的人表达观点;三是结论可控,正反双方最后陈词时,观点应该基本“趋同”,使问题越辩越清,教师们越听越明。

点评提升——由于我们在辩前有意安排了正反两方,容易使辩论像大学生辩论赛那样,各自坚持己方的观点,强词夺理,始终都不能悦纳、赞成对方的观点。这样容易使受训教师不听倒明白,越听越糊涂,不知方向在哪里;也容易导致教师对正确的理念、教学策略产生怀疑。因此,这时由一位既有理论权威,又有实践经验,能让教师们信服的名师(如果没有这样的名师,可在“辩课互动”后安排中场休息,几位能者议一议,达成共识,形成正确的评价导向,然后再由一位代表发言)及时地根据主题讲座理念、听课与辩课感受,现场对课堂教学行为与辩课情况进行归纳、评价、提升,进行适时的专业引领,拨“乱”反正,提出方向性的意见和看法。这样就能使受训教师更进一步地领会专家讲座精髓,更有效地吸取课堂教学所提供的可借鉴的好经验、好方法,更有利于把培训中发现的问题作为一种可供开发的资源进行更有意义的反思与建构。如此,受训教师就会方向明、目标清,培训效益更大;如此,辩者将把辩论当做一种享受,当做历练自己思想的武器,且辩且思,且辩且行!

研修反思——“主题引领·五段互动”培训模式的主要考核方式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学习思考,到会教师结合现场学习,撰写研修心得,归纳理论上的收获、观课后可以借鉴的方法、从辩课中受到的启发,并反思自己日常教学中需要改进的地方;二是活动后的微格式教学,将活动中获得的知识和技能在课堂教学中探索实践,提高自己创造性开展工作的能力。

三、“主题引领·五段互动”培训模式的基本特点

主题鲜明——根据新课程改革和教师实际需求,选择有价值的培训专题,有的放矢地解决当前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每次活动,组织者要以课程改革或课堂教学中表现出来的热点、难点、重点问题为切入口,以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能力和教育创新能力为目的,以“以案例展示理念,让理念回归课堂”为原则,精心策划,着力于解决一个问题或一类问题。它还需要参与辩课的教师,在主题和辩题确定后,提前一定时间(一般为两周)阅读理论与课例资料,列好辩论要点,先在理论上深化对主题的认识,做好厚积薄发的准备。同时,还要求每位辩手带着主题听课,从课例中寻找阐明自己观点的实践例证,以便辩课时能根据现场情况,适时、适度展示。

互动性强——互动环节的增加,不仅可以增强谈话的现实感,营造现实的谈话氛围;更主要的是让每一个到会者再起思维的涟漪,引发更深的思考,起到了拾遗补缺、调节气氛和节奏、提升参训教师参与积极性的作用。互动时,无论是台上台下、教者听者都可参与;方式上,有线无线、短信微信,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这样在情感与理性、常识与偏见、技巧与常态、理念与课例之间实现智慧的碰撞、思维的砥砺、观念的融合,既加深了对专题、对课例的理解与认识,又发挥其已有知识和实践经验的潜能,提高教师对现实问题的洞察与分析能力。

学用结合——注重教师操作水平的评价,以写研修反思和微格式教学为主要的考核方式,力图把培训学习内容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教学行为,在实践中提高创造性开展工作的能力。为了使“学用结合”更有实效,我们建立了研修反思机制,形成以个人反思为基础、组内交流为桥梁、校内总结提升为导向的研修反思机制。要求教师撰写的研修反思要与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生的现实问题相结合,思考、分析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记录教育教学的成败、启示和感悟,找出学生发展和教师自身成长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最佳的应对策略。通过反思,教师不断地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实现由经验型教师向专家型、学者型教师转变。

形活效显——传统的教师培训,不管是一课多磨,还是同课异构;不论是校本教研,还是教研员调研,其形式不外乎讲座、备课、上课、说课、评课这些基本环节。而“主题引领·五段互动”培训模式一推出,就以其新颖的形式,赢得了教师们的喜爱。它从过去单一的讲座、授课,单向的评课、总结转向多层次的、立体的递进、互动,尤其是其中的“辩课”环节,一改过去“一言堂”的评课现状。“辩课”是双方的,是互动的,是针对一堂课的分析、厘清、改进,是过程性的。辩课时,听课的、执教的,都可以发表意见,提出自己的主张或观点,听课者和执教者之间、听课者与听课者之间就像大学生辩论赛那样你驳我辩,展开思想交锋,寻找有效策略。

操作简便——“主题引领·五段互动”培训模式,环节清楚,操作简便。不论是学校的校本研修,还是县级教师培训;不论是基层学校的骨干研修,还是高等院校的师资培训都适用。主题可大可小,切口可宽可窄,时间可长可短。

“主题引领·五段互动”培训模式推出后,因其可行性、实效性,得到了教师们的肯定。当然,这一模式尚显稚嫩,我们将在实践中不断丰富、修正和完善,使其真正能够成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平台。

(责编 韦 雄)

猜你喜欢

教师培训
中小学教师培训质量评价模式探讨
围绕“三个立足”推进高校教师教学发展
中小学教师培训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浅析混合学习模式下的教师培训网络课程设计策略
城镇化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师培训探析
MOOC时代创新区域教师培训课程建设研究
浅论“翻转课堂”对教师培训的意义
教师培训文化建设的实践探索与思考
农村中小学教师电子白板培训策略探究
中小学教师有效培训的实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