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本细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原则

2015-09-10田新强

语文教学之友 2015年12期
关键词:主体师生文本

田新强

所谓文本细读,即以文本为中心,重视语境分析,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进而获得审美体验和生命体验。阅读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教师只有通过运用科学的教学原则,才能进一步践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创新能力,拓展阅读时空,提高阅读质量,从而构织生动高效的教学课堂。

1.以文本为依据

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从以上可以看出,教学是一种对话,是师生基于文本而展开的平等对话。文本是解读行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作者对当时眼中、笔下世界的理解凝结于文本,不管读者主体有多么强势,都不能离开文本这个主体。解读行为允许暂时离开文本到作者身上去找答案,允许读者展开想象,但必须受文本的制约。诚如孙绍振先生所说:“读者主体可能对文本进行多元同化,甚至可能超越作者的意图,但是,读者主体也不是绝对的,而是受到文本主体的制约的。作者的生命有限,读者也一代一代更迭,只有文本可以说是永恒存在着的,是相对稳定的,甚至可以说有相对的绝对性。”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实践不是传授和被传授的关系,倡导文本细读的钱理群先生对我们有很好地提示:“应引导学生读原著,一字一句地疏通,一篇一篇地老老实实地读,弄清原义、原意,培养学生细读文本的能力与习惯,不要抽出而讲之,作不着边际的发挥;对流行的讲解、心读、摘句要保持必要的警惕,避免上当受骗。”

2.以学生为主体

阅读教学的主体是学生,主角也是学生。首先,教师不能越俎代庖,用自己的剖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教学不能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应当唤起他们的生活经验和积累,激活他们的情感体验,引其走进作品,让作品中所写的内容与他们直接或间接的生活经验产生碰撞,渐渐地感知作品,自主发现,自得其意。其次,尊重个性,允许质疑。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努力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使学生敢于积极思考,勇于发言,质疑问题,甚至批判,对他们的“不同见解”应有一个正确合理的评价。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第三,教师要给学生充足的阅读时间,使学生静下心来独立地思考并且感悟,这样做是为了让学生自己跟作品去打交道。学生有了足够的时间去阅读、体悟、批判和玩味文章,他们的阅读能力就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3.以教师为主导

萨特说过,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虽然极力主张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体验,不能以自己的分析来代替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但是鉴于学生有限的知识经验,他们对文本的理解和创造需要“被引导”。因此,在主体参与式阅读教学中,教师必须发挥引导作用,以帮助学生实现对文本的创造性阅读。然而,在阅读教学策略上,一些教师误解了“阅读对话教学”,淡化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而放逐语文教师的职责,一切由学生说了算。此类放纵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事故经常发生。如,当涉及到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时,教师没有创设情境就让学生随意表达:“喜欢读哪一段,就读哪一段”,“怎么想就怎么说”。课堂上学生想到哪儿,说到哪儿,思维很是随意,表面上看起来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主体地位得到了显现,实际上并不是这样,只是放任自流。更有一些教师在评价中对于学生的“创新言论”不加分析地表扬,导致经典文本被解读得面目全非,经典作品中的精华被肆意消解。

人在自我发展中的主体性是需要加以引导的,尤其是初中生,自我发展仍处于发展和提高中,尚不成熟,需要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不断地对其加以调整、培养和提高。因此,学生主体参与式的阅读教学,必须坚持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进行。教师若不能将学生对文本的思考从表层引向深层,那么学生对文本的体味和感悟将没有太大意义。

4.以对话为核心

对话教学,是教师、学生以及文本之间的多向交流。对话是多层次全方位的,包括教师与文本之间的对话,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以及生生对话。语文课堂中的对话主要表现为师生间的言语交流,它使静态的师教生学转化为动态的师生共享。真正的对话需要一个师生民主平等交流的氛围:教师与学生敞开心扉,彼此吐纳心声,实现情感的交流与境界的提升。对话教学中,教师不会采用“填鸭式”、一问一答式等方法简单对话,而是善于倾听学生的想法,容许学生不同想法和意见的存在,帮助学生答疑解惑,引导学生掌握知识,获得审美体验。

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进行对话的前提是:实现学生与文本的对话。首先,教师应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长久沉浸在文本当中,去与文本打交道。这样,针对某个问题,学生才有话可说,有言可发。其次,教师要确定好对话的思维方式。对于课堂中任何一个有价值的质疑,教师都应重视,把话语权交给学生,通过师生、生生对话,寻求合理的思维方式来释疑。再次,教师要设计多样的对话方式。对话形式单一,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应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学习。通过学生间的相互讨论、交流,实现优差互补、集思广益,使学生享受到合作的乐趣和学习的成就感。

文本细读走入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将使教师和学生进入文本,从而实现三者的对话,将为教师送来一把开启学生思维之门的钥匙,也为学生提出一个开引创新思维之路的问号。文本细读为阅读教学拓展了一个广阔的天地,如何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更好地运用文本细读,这是一个十分具有实际意义的研究命题,等待着我们去进一步探索和发现。

(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课题《新课标背景下文本细读法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课题批准号:GS[2015]GHB 1225】的核心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庄浪县水洛中学)

猜你喜欢

主体师生文本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论碳审计主体
磨课活动中多元主体需求的深度挖掘
何谓“主体间性”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作品展示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
租赁房地产的多主体贝叶斯博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