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
2015-09-10王红真
王红真
摘 要: 教学改革的关键在于教师,在新课程教学改革环境下,如果教师不能与时俱进,仍然墨守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方法开展小学语文教学,就是极不负责任的行为。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方法的坚持,将扼杀课程改革鲜活的生命力,导致培养目标不能实现,国家的人才战略成为空谈。所以語文教师面对新课程改革要求,必须以高度责任感和自觉性主动学习,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和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积极运用新课程理念开展教学,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的精神。
关键词: 小学语文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激发兴趣
小学语文作为一门工具性基础学科,其教学要着眼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小学生的语文积淀要为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提供工具性和基础性保障。我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这些年,经历了从传统教学向新课程教学改革的全过程,深刻感受到新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新课程改革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和能力突破的关键。新课程不仅给教师搭建了一个学习、探究、展示的平台,更给学生提供了实现学习目标和培养自身能力的必要外部环境。教学改革的关键在于教师,在新课程教学改革环境下,如果教师不能与时俱进,仍然墨守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方法开展小学语文教学,就是极不负责任的行为,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方法将扼杀课程改革鲜活的生命力。
小学语文教师面对新课程改革要求,必须以高度责任感和自觉性主动学习,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和先进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积极运用新课程理念开展教学,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的精神,打造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堂。所以,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怎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是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必须深入研究的课题。近几年来,我对这一课题展开了深入研究,下面结合我这几年的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实践,谈一谈自己的几点做法,希望对教育教学有所助益。
一、激发小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新课程改革强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性。因为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尤其对于小学生来说,小学生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对一些新奇有趣的现象充满好奇,强烈兴趣下的好奇心,驱使学生对未知现象和知识开展探究性学习,可见,学习兴趣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原动力。只有学生对小学语文感兴趣,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才会表现出非常好的学习品质,哪怕遇到学习困难也能积极克服困难和阻力,实现学习突破。所以,小学语文教学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成为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必备的教学理念。教师应积极为学生营造一种情趣盎然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受到陶冶、感染和激励,从而主动学习。
1.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好奇心。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必须从教学引入着手,教学引入是一堂课的开始,是教师和学生学习的起始。好的引入能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定好基调,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决定学生一节课的表现。所以,实现有效的教学引入对一节课来说至关重要,决定一节课的成败。教学实践证明,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能够让学生自始至终处于积极的自主学习状态之中,可以有效激起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2.有效的教学情境,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发动机。
学生自主学习需要学习动力,教师创设的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生,为学生提供了学习动力,为学生自主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心理基础。好的教学情境能够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产生一探究竟的学习品质。相反,如果教师采用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方法,课堂气氛得不到营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能被调动,自主学习也就无从谈起。可见,传统教学理念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只是教师虚无缥缈的美好愿望。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必须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通过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实现。
二、教师要发挥引导作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
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是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的开端。要想使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保持下去,必须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教师的引导是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的前提,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是教师有效引导的目的。通过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合理编排,在恰当的地方进行有效引导和指点,能够及时为学生指明探究方向,有利于学生培养自主学习的自信心。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体会成功的喜悦,将成为学生在这一学习过程中的学习动力。在这种源源不断的动力驱使下,学生能够克服困难开展主动的探究性学习。
经过长期教学实践和主动学习过程,小学生会不自觉地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甚至在学生短暂失去学习动力的前提下,也能排除困难突破自己。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引导学生小组学习的策略:在新课程改革阶段,对学生进行分组,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学习,作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实现学生自主探究的有效手段。通过分组,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学习交流活动,这样可以使学生在心理上有效摆脱对教师的依赖,尝试凭借自己的能力和智慧解决问题。学生分组要注意实现组内异质、组外同质,这样可以实现小组内部的互相帮扶和小组之间的竞争合作。
因此,竞争合作不仅实现了知识学习,还培养了小学生语文学习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竞争合作的能力,更培养了小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良好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