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生本教育”之花在高中生物学课堂绽放

2015-09-10夏祥斌林琳

中学生物学 2015年2期
关键词:生本教育自主学习

夏祥斌 林琳

摘 要 叙述了“生本”课堂是一种全新的教学形态,它诠释的是一种“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介绍“生本教育”实施步骤和思考。

关键词 生本教育 生物学课堂 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B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人,“生本教育”理念作为一枚新的硕果,已经逐步走入高中生物学教学。在传统的高中生物学课堂上,教师都在唱独角戏,而台下却是鸦雀无声。被动接收的教育方式不仅使学生疲于应付,教师也是苦不堪言。生本课堂里,教师认真把握学生的学习特点以及个性特征,制定适合的教学策略进行有效教学。这将会使课堂呈现另一番情景:学生之间你问我答,小组成员激烈讨论;小组之间激烈争论,整个课堂生机勃勃。

1 对“生本教育”的认识

“生本教育”是近几年来,由广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郭思乐教授全力倡导、推广的一种素质教育。其最大的特点是突出学生、突出学习、突出探究、突出合作。“以人为本”是课改的教育理念之一,“本”指事物的根源,世界万事万物中“人”才是根本。现代教育对“以人为本”赋予了新的内涵,就是面对学生这一特定的群体,教师如何把社会发展过程所需要的知识、能力,以最简捷、最有效的方法传递给学生,使学生有能力继承传统的科学,并在此基础上发展现代科学和未来科学,不断延续人类科学发展的历史,这也是教育的根本所在。“生本教育”是以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为宗旨的教育方式和理念。其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学生是教育过程中的中心人物,教师为学生的主动发展服务。生本教育中,教师应尽快转换角色,更新观念,即要更新传统的教学观念,有所为有所不为,把课堂还给学生,把讲台还给学生,把书本还给学生,真正地给学生以发展的空间。这种理念决定了教师应“无为而为”,处于“帮学”地位。在“生本教育”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不仅存在,而且应该发挥得更加高级更为无形,更为超脱和得体。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努力把每一个小的环节做细、做好。

2 教学中实施“生本教育”

2.1 课前自主学习,为生本“播种”

“自主学习”是指借助导学案的提纲作用,学生先自己预习,到教科书中去寻找本课的基础知识。导学案中,教师给学生提供必需的导学问题和必要的材料,引导学生去积极主动地探索,使学生成为知识的“发现者”和“组建者”。由于时间和教学进度的限制,教师在编制导学案时,要突出重难点,抓住主要的知识,不要面面俱到。例如在学习“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以下问题将本节的目标展现:(1) “大头娃娃”形成的原因?(2) 蛋白质有什么作用?它是怎样形成的?(3) 为什么有些食品要添加某些氨基酸?(4) 口服胰岛素能否治疗糖尿病?(5) 牛和羊同吃草,但牛肉、羊肉口味却大不相同,如何解释?(6) 食物中的蛋白质能否被人体直接吸收?……

又如,做“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实验时,教师安排学生先在家制作一碟腌黄瓜或萝卜,观察黄瓜腌制前后的变化,让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为什么腌制后的黄瓜比腌制前的软?碟中的汤汁是从哪里来的?这种来自学生日常生活的问题情境能很好地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热情。

2.2 课上教师指导,为生本“施肥”

“生本教育”看起来是教师少讲了,轻松了,其实不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优化提问,将课堂预案引向课堂实践。在“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这节课中,学生对于生活相关的生物学知识兴趣很浓厚。教师可由现实生活逐步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关于氨基酸的结构及其种类,教师首先设疑:现在很多学生每天都喝牛奶,那么牛奶中的蛋白质是否可以被人体直接吸收?这样引出氨基酸的概念,并由各学习协作小组通过“思考与讨论”四种氨基酸的结构,总结出氨基酸的结构通式及相应特点。在学生总结出氨基酸结构特点后,教师引导学生判定某种化合物是否是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方法。

蛋白质的形成及蛋白质结构多样性的原因是本节课的两大难点,为破解这两大难点,笔者设计了以下问题:(1) 牛奶里面的氨基酸被人体吸收后,它们是如何合成人体自身的蛋白质的?(2) 生物体内蛋白质的种类多达1010~1012种,但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只有20种,这20种氨基酸又是如何构成数目这么大的蛋白质呢?在学生思考、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接着继续组织学生借助串珠和小铁丝等教具模拟氨基酸的脱水缩合过程、蛋白质结构的多样性及空间结构的变化对蛋白质结构的影响,使蛋白质形成过程、结构具体化,变抽象为形象,形成直观教学,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教师通过联系生活,让学生体会知识学以致用及体会成功的喜悦、点燃探索的激情。

2.3 课堂小组讨论交流,让生本“发芽”

“小组讨论”是指组内成员在独立学习的基础上,进行信息的交流和思想的碰撞。一般来说,前置性任务完成后都有一个小组交流过程,意见一致的、容易的问题直接在小组内“消化”。这也是一个组内成员互帮的过程。学生在自主学习时,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可以通过互相讨论和帮助来解决。这对于学困生来说具有更重要的意义,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得到更多的帮助,能够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此过程也可称为“对学”。分组讨论将课堂变为自学、操作、交流、研讨、探究、质疑的最佳场所,教师则不断进行督促指导,课堂巡视,了解学生讨论情况,收集学生自学疑点。

2.4 小组汇报,全班互动,让生本“开花”

“班级交流”是几个小组派代表或全组向全班展示本组的观点,征询其他组的意见,等待评价和质疑。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由此充分展开。让学生走上讲台当“小老师”,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而且发展了学生的个性。讨论的内容一般为重点和疑难问题。此过程也称为“群学”。教师则是主持者、激励者,更是一个好的导演。如学以致用上的题目首先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然后通过小组讨论,形成统一的意见,最后由每一组推荐一名学生上台讲,其他小组思考。如果其他小组有不同意见,可以进行更正(教师也可以设置问题,让学生回答,解决易错点)。经过讨论交流以后,学生中存在的绝大部分问题基本上得到了解决。对于学生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和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共性问题最后由教师进行讲解和点拨,最终圆满达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3 几点思考

(1) 由于现在的高考压力,学生只重视知识的记背和题海战术,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有的学生就敷衍了事,根本不仔细预习,这违背了教育的初衷。所以,导学案编写一定要少而精,尽可能让学生在校完成,且由学习小组组长监督,为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2) 发现学生与学生、小组与小组存在参差不齐的现象,因此在分组之前,教师首先要对班里的学生进行全面细致地了解,掌握每个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性格特点,然后按照互补的原则科学地进行分组,尽量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发挥出自己的特长,都能找到一个适合他(她)和适合小组的理想位置而又不会产生过大的压力。

(3) 在学生的自我展示环节,发现优秀生参与的机会更多;那些胆小的、内向的、表达不流畅、基础相对薄弱的“听众”,放弃了自我展示的机会,就会渐渐在集体中落伍,两极分化严重。所以,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要多鼓励内向的、基础差的学生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以建立自信心。当学生主动去探究,表达有新观点,展示有新发挥时,教师一定要及时评价,及时鼓励表扬,甚至学生没有答出预期的结果,或偏离主题时,恰当的激励和建议,是必不可少的。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高中生物教学,教师要以生为本,以学定教,要把握学生的基本特点,帮助学生完成感性知识到理性知识的建构。生物学的实践性、实验性以及科学性决定了生物教学的动手实践能力必须不断得到增强。教师在教学中要突出学生、突出学习、突出探究、突出合作,让学生在自主、团结、合作、探究的氛围中做到个个精彩,人人熟练,让基础知识、基本能力能够更好地得到锻炼和提高,让学生在不断探究的过程中相互讨论、相互交流,有效创建高效生物学教学课堂。教师要相信学生,抛弃那种怕学生走岔路、怕完不成教学进度的心理,以及一切大包大揽的做法,把课堂真正交给学生。教师要多鼓励学生,多表扬学生,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体会到被关注的快乐。这样就能实现人们常说的让学生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把三尺讲台变成一个学生展现自信的舞台,让学生乐学,教师乐教,让生本之花在生物学课堂绽放光芒,永不凋谢!

参考文献:

[1] 钟启泉等.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04~107.

[2] 羊垂功.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说课稿[J].中学生物学.2012.(02):31~32.

猜你喜欢

生本教育自主学习
“生本教育”理念下高中有效体育教学模式探索
关于小学数学单元感受小研究设计的思考
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翻转模式在“液压与气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践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
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索
元认知策略在大学非英语专业自主学习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