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融入生活情趣

2015-09-10刘秀丽

考试周刊 2015年27期
关键词:教学实践小学数学

刘秀丽

摘 要: 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过程中,应该结合生活中经常遇到的数学问题,把数学概念教学融入生活情景中,用生活中经常遇到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浓厚兴趣;通过构建具有生活情趣的新型课堂教学环境,逐步强化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提高他们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鼓励他们及时发现和探索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培养探索精神,让他们在兴趣的推动下提高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和能力。

关键词: 小学数学 教学实践 生活情趣

一、营造具有生活情趣的教学情境

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通过创设具有生活情趣的课堂教学情境,把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吸引住,激发学生探究数学知识的兴趣。把数学概念融入生活实践中,使数学教学更形象化、趣味化,有利于焕发小学生探索数学知识的热情,让他们在成功的探索实践过程中越来越喜欢学习数学。教师要结合生活中蕴含的数学问题指导正确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知识,在与实践结合的过程中进一步夯实数学基础,掌握好学习方法。通过构建生活情境,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数学奥秘的机会,把数学知识的传授转变成老师与学生的共同探讨,彻底改变传统教学中老师讲课、学生听课的模式,让学生从单纯的模仿与领会中挣脱出来,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索获得新知识。通过与生活实践结合,把小学生培养成小小的研究者,鼓励他们大胆实践,进行自主探索。在探索过程中遇到问题时,老师及时给予指导,这样会收到更好的效果。教师平时应该多收集与概念教学比较贴近的相关的生活化教学材料,在课件设计中巧妙融入数学知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索数学知识的兴趣。尽可能让数学课堂变得生动有趣,让学生通过生活情趣的吸引,主动感知数学知识的魅力,进一步理解数学概念的内涵,引导学生从大量生活现象中概括出数学知识,只有这样,课本知识才能真正内化到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中。

二、构建新型课堂教学环境

要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必须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构建新型课堂教学环境,以积极的文化精神作为动力,把数学课堂打造成富有激情的赛场,让同学们以昂扬的斗志迎接每一次挑战,这需要教师的鼓励,也需要教学的艺术性。教师首先要提高自身素质,无论课堂内外,都需要给予学生精神文化方面的积极影响,营造奋发向上的学习氛围,既要发挥优秀学生的模范带头作用,又要关照一些后进生,不至于使他们丧失进取的信心和勇气。教师要以高尚的师德和人格魅力,引导全体同学共同进步,尤其应该注意以身立教,要懂得“为人师表”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授之以渔”。在有限的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无限的探索精神和战胜困难的决心,教师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让课堂上的每一句话都能成为激发学生进取的精神动力,时刻秉承以德育人的教育教学原则,在实践中逐步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必要时可尝试因材施教,但要以整体进步为前提。借助多媒体等教辅器材的使用,构建新型教学环境,使抽象的数学概念教学变得形象、生动。改变了传统教育教学方式,把数学教学内容与教学情境融合在一起。学生在学习中需要与同学交流,需要得到教师的指导,通过构建新型教学环境实施,有效增强小学数学教学效果,树立整体教育观念,促进综合素质的发展,实现共同进步。

三、提高数学实践应用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在加强学生数学能力培养,提高综合素质培养的同时,要发挥以点带面的作用,通过对数学知识的反复练习,有效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改革传统教育教学方式,把知识的传授转变为以能力的提高为核心,在教材和课堂讲授为重点的前提下,进一步实现教学资源的优化组合,让学生在广阔的实践领域发现数学问题及其内在的规律,对概念的形成与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反复演示,直至每个学生都能理解、接受为止,从而实现对相关数学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和有效应用。教师要做教与学的引路人,为学生自主学习做好督导工作,要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实践,有效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教师可以对数学难题进行具体分析研究,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一些生活中蕴含的数学问题,鼓励学生共同参与构建研究探讨性数学课堂,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结合文化情境开展教学,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勤学苦练的顽强斗志,树立勇于攻克学习与生活过程中遇到的难题的信心。教师要针对小学生的实际情况,积极探索提高学生数学能力和培养数学思维方式的有效途径,为促进学生素质教育发展奠定基础,有效促进数学能力的提高。

四、发挥数学教学生活化的促进作用

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提出,使我们在如何整合课程资源、整合各领域的最佳途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实践。教师通过各种形式生活化模仿、把基本素质教育和生活实践结合起来进行数学实践,让小学生在有情趣的生活中反复感受,逐步理解这些生活化教具的特征,从而体现小学数学教学资源生活化的原则。正因为有情趣的生活内容贯穿始终,利用了小学生所喜欢的生活模仿,吸引了孩子们的眼球,使他们一开始就对生活化数学教学活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结合小学数学教材,在认识生活情境图形的过程中,已经对生活过程中的情趣活动有了初步认识,在此基础上认识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一些事物,对孩子们来说既是一个学习知识的过程,又是一个提高素质的过程。生活化数学教学活动的过程,需要通过与生活联系紧密的图书、教具、甚至多媒體等辅助手段,激发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让孩子们根据兴趣,自选生活类教具或者图书,让孩子们互相讲述,说说你选的是什么东西,它在生活中有什么作用,主要是用来干什么的,应该注意什么,凡此等等。这样具有生活情趣的数学教学活动,能让小学生初步懂得生活中蕴藏的丰富数学知识。所以,教师要积极利用周围环境和生活类教学资源,关注数学课程与相关生活领域的整合,使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与生活实践密切联系。

结语

小学数学教学要结合生活实践中的数学问题,重在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此基础上逐步强化数学应用意识,进一步了解生活中蕴藏的数学奥秘,逐步提高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生活中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数学运用意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冯卫兵.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新课程:小学,2012.

[2]宋现勇.将数学融入生活培养解决问题能力.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2.

[3]林松.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的实践与反思.中国校外教育:上旬,2012.

猜你喜欢

教学实践小学数学
基于三维软件和云班课APP的机械设计课程教学实践
中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反思
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反思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