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信息科技学业水平考试的复习策略

2015-09-10王声光

考试周刊 2015年33期
关键词:学业水平考试复习策略

王声光

摘 要: 上海市高中信息科技学业水平考试自2009年实施,其考试成绩是高中学生取得毕业资格的必要条件,也是新课程改革和高考改革的重要体现。如何开展有效复习,提高复习效率,让每一位学生顺利通过学业水平考试,是每一个信息科技老师都关注的课题。作者结合多年教学实践,从研究考纲、把握教材、制订教学和复习计划和考前上机模拟等环节探讨学业水平考试的复习策略。

关键词: 信息科技教学 学业水平考试 复习策略

2014年9月,备受瞩目的《上海市深化高等学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正式出台,明确指出要完善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信息科技学科仅设合格性考试,考试成绩合格是高中学生取得毕业资格的必要条件。它实行上机考试,由全市统一命题、统一组织考试、统一阅卷,题型由选择题(理论)和上机编程题两部分组成,考试范围由必学模块和选学模块组成。

高中阶段仅高一年级开设信息科技课程,每周仅占两课时。在一年时间里,要完成《高中信息科技》(必修)和《算法与程序设计》(选修)两门课的学习和复习,时间紧,任务重,因此如何制定合理高效的复习策略显得尤为重要。作为一名高中信息科技教师,根据近几年的教学实践,结合本校的教学实际,笔者从以下方面谈谈高中信息科技学业水平考试复习策略。

一、研究考纲,把握教材,制订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和复习计划

(一)吃透考纲,灵活运用教学方法,重视每次家常课。

第一,考纲上的考点内容要吃透。《上海市中小学生信息科技课程标准(试行稿)》是教学的指导思想,教材是教学和考试的依据。在学业水平考试之前,上海教育考试院还会发布《上海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考试手册》,即考纲,考纲中规定了考试的范围,考试的内容及要求。考纲是学业水平考试的命题依据之一,对于课堂教学和复习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例如,2014年的考纲中,一共有61个考点,其中知道/初步学会的考点有18个,理解/学会的考点有31个,掌握/应用的考点有12个,从考点分布看,还是侧重信息技术基本知识的考察。根据考纲中对知识点的不同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有所侧重,如知道/初步学会方面的内容,注重对知识的记忆,理解/学会注重对内容的理解,掌握/应用注重对知识的灵活运用,重在技能的培养和训练。

第二,仔细研读教材,制订每学期的教学计划和考前的复习计划。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在教学安排上,高一上学期先学习《算法与程序设计》,下学期学习《高中信息科技》。在课堂上,注重平常的每一节“家常课”,将知识点和考点落实在每一节家常课中。另外,教师还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灵活选择教学方式,让课程吸引学生。虽然最后的考试是上机考,但不意味着所有课程都要在机房上课,在机房中学生的注意力容易被电脑吸引,导致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影响教学效果。比较好的教学方式是“机房+教室”,对于理论知识的讲解,在教室上课;算法与程序设计,不仅需要理解和掌握知识,还需要进行大量的上机练习,才能掌握算法设计思想和原理,从而灵活运用程序解决实际问题,选择在机房上课教学效果比较好。

(二)让算法与程序设计“活”起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对信息技术感兴趣,才能真正学好它。如何吸引学生,让学生对信息技术感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比较好的做法是在课堂上让学生感受到学有所获,学有所用,在学习过程中有成就感。在第一次上课时,给学生展示往届学生做的小软件,如计算器、计算出租车车费、QQ密码登录验证、解方程的软件等,这些例子使学生明白算法与程序设计能做什么,通过这门课的学习,能实现一个什么样的目标。

具体在每节课中,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寻找学生熟知的生活中的案例或者让学生自己寻找案例,然后利用程序实现。对于简单的例子,可以让学生编写程序解决;对于复杂的问题,如出租车车费计算软件,可以开展探究性学习,先让学生自己探究,然后提炼出数学模型,设计算法,最终用程序实现。当学生通过所学的知识,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时,感受到算法的伟大和奇妙,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会有一定的成就感,学习积极性会提高,慢慢对信息技术感兴趣。

(三)新课与复习同步,省时省力用好网络平台。

在学习《信息科技》(必修)的同时,利用网络平台同步复习《算法与程序设计》。复习的方式是采用“网上练习+习题解析+课堂讲解”的方式。网上练习每两周一次,学生做完之后,老师上传习题的解析,对于错误率高的题目,在课堂上进行讲解。目前我使用的网络平台是免费在线教学管理平台——爱班网(http://www.iclass.com)。爱班网的界面和布局类似社交网络,教师可在该平台上创建“课群”(类似班级概念),学生根据课群码加入虚拟班级中。以课群为单位,教师可以完成一系列教学任务。该平台的功能有:在线信息通讯(消息、通知、投票);在线作业系统;教学日历系统;在线行为管理系统;资源库;教学公共主页和教师论坛等。在教学和复习中用得最多的功能是在线作业系统。教师可以在“教学”—“测验”模块下添加算法练习及答案,添加完成后学生即以登录平台进行练习,做完习题后自动提交,并看到自己的成绩。该平台的一大优点是实现选择题的自动批改,而且进行详细的数据统计。如下图所示:图1:错误率排序,易错题一目了然

图1显示了本次作业中错误率最高的题目,图2显示了一道题目中每一个选项学生选择的具体情况。利用爱班网平台进行算法复习的优势有:第一,教师只要将算法练习上传,发布,学生在家里就能完成,并实现自动批改,这会大大减轻教师批改作业的负担;第二,作业自动批改后,能进行详细的数据统计,这些数据直接反映了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数据,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查漏补缺,提高复习效率,节省复习时间;第三,系统能对每一次的成绩进行记录,并计算平均分,为教师后期补差帮扶提供依据。

(四)开展专题复习,精讲精练。

根据算法的考点,采用专题复习的形式将考点串联起来。算法一共分为以下6个专题:(1)数据分离与表达式,主要精讲如何获取整数的个位、十位、百位、千位或某几位,为枚举法做准备;表达式主要精讲表达式的计算和表达式的写法。(2)循环结构,该结构是算法三种结构中的重点,容易出错,主要精讲循环结构的三要素,循环的流程图,执行过程,当型循环和直到型循环,以及循环的三种基本语句。(3)三种基本结构,三种结构一起讲解,包括几种不同类型的分支结构、流程图和VB语句,分支结构和循环结构的区别,经典算法例题等。(4)解析算法和枚举法,精讲两种算法的基本思想、区别、算法的设计思路、解决问题的步骤等,并配套一些典型例题。(5)数组和冒泡排序,精讲排序的算法思想,排序的具体过程,以及如何实现排序算法,要求学生掌握排序的算法思想,排序的算法实现不作要求。(6)顺序查找和对分查找,精讲查找算法的概念,查找的基本过程,查找算法的实现,两种查找的区别,要求学生掌握查找的算法思想。在精讲知识点后,精心准备一些配套的习题进行练习,在课堂上规定时间内完成并讲解,不遗留问题,争取每一个专题人人过关。

(五)梳理基础知识,构建知识网络。

《信息科技》(必修)在考试中占60%,这部分内容知识点很多、比较零散,有很多是要记忆的。如果只是对知识点简单地死记硬背,那么不仅难以记住,而且学生在思想上有抵触心理,不愿意去背,去记。这就容易出现上课能听懂,但不会做题的情况,其原因是学生没有对知识点及时归纳总结,一味死记零碎的知识点,没有形成知识网络,知识之间不能串起来,做题时就不能灵活运用已学的知识。为了将所学的知识串联起来,形成体系结构,每学习一章,我都会组织学生对已学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绘制本章的知识结构图,然后将绘制比较好的学生的图进行全班分享,让同学点评,指出其优点和不足,最后根据其中的不足作弥补。以下是第一章《信息及其数字化》的知识结构图。

上图对教材上的知识点做了系统的归纳和整理,根据学生对知识的认知,从信息是什么,怎么表示,为什么要数字化到如何数字化,把繁杂的概念和知识点串起来,形成一定的知识网络,不仅容易理解,更容易记住。

(六)帮助学困生,力争全部通过。

经过前期的全面复习,每个班级总会有很多学生脱颖而出,不管是上机编程解决一些比较复杂的实际问题,还是考试测验,表现得都很优秀,但是每个班级总会有一些学困生。学困生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循环结构的执行过程,排序和查找等经典算法实例的算法思想和信息科技中一些计算(如进制转换、声音图像容量的计算,根据网速计算下载时间等)。把每个班级的学困生组织起来,开设选修课。利用每周选修课的时间,给他们答疑补差,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的讲解和测试,力争让每一个学生都解决自己存在的问题。经过一段时间的答疑补差,会有一些学生转为优等生,再筛选,直到所有学生都顺利通过考试。

二、考前上机模拟,熟悉考试环境

在考前两周,基本上全面复习已经结束,最后两周主要是做近三年的学业水平考试真题。将真题打印出来发给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通过真题,学生不仅可以了解考试的题型、考试的难度,而且可以检测前期的复习效果,查找存在的问题,以便有针对性地查漏补缺。另外,学校购买由上海市教育考试院编制的上海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信息科技全真模拟练习光盘,光盘里有考试的模拟环境。将光盘上的程序安装在机房电脑上,光盘中包含四套练习题和两套全真模拟题,模拟环境和考试环境完全一样。利用最后几节课,让学生感受考试环境,对学生在考试中正常发挥具有积极的作用。通过考试环境,学生知道了如何做题,怎样切换到下一题,以及最后的编程题如何切换到VB环境,如何保存VB程序等。有了考试环境的体验,以及老师的考试提醒、注意事项,学生进入真实的考试环境时会更得心应手。

总之,在信息科技教学过程中,教师对课程应该有合理的定位,不能只是为了通过学业水平考试而教学,要正确认识到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目的。通过高中信息科技课程的学习,学生掌握一些实用的信息技术知识和动手操作技能,真正提高信息素养,提高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高中信息科技教学的进步需要不断探索和教学实践实现,学业水平考试的复习需要教师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特点,认真钻研教材和考纲,认真对待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复习,从而让每个学生都顺利通过学业水平考试。

参考文献:

[1]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上海市深化高等学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EB/OL).http://www.shmeea.edu. cn/node2/node118/node119/node175/node667/userobject1ai17969. html

[2]上海教育考试院.2014年上海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考试手册[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

[3]王荣良.上海市中小学信息科技课程标准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4]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信息科技学科教学基本要求[M].上海:中华地图学社,2011.

[5]杨俊良.信息技术学业水平考试复习策略之我见[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0.

猜你喜欢

学业水平考试复习策略
浅谈利用电脑阅卷提高教学效率
关注学考考纲变化 提高地理备考效率
浅谈2016年6月之后的四级听力复习策略
浅析九年级数学中考复习策略
高二年级学业水平考试信息技术学科复习课的选题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