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找到语文教学“回家”的路

2015-09-10陈丽平

考试周刊 2015年39期
关键词:回家语文教学高效课堂

陈丽平

摘 要: 本文以《再别康桥》的课堂教学为例,阐述理想的语文高效课堂应该既是返璞归真、简约、充满语文味的课堂,又是学生通过自学、展示、反馈,在听说读品写上习得能力获得发展,教师教学快速升级,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场。这才是语文教学真正要走的“回家”的路。

关键词: 语文教学 高效课堂 听说读品写 师生共同成长

多年的语文教学,大多时候是教师唱主角演独角戏,学生静心学习语文的空间严重缺失,书声不朗,思考不足,写犹不及。静心反思,始悟“大道至简”。扎扎实实地读、认认真真地写、淋漓尽致地思、自信大胆地说,才是真语文课堂。它是学生自学、展示、反馈,教师点拨、诱导、启发,师生交互、相映、合作、影响、享受、发展,共同成长的生命场。这才是语文教学真正要走的“回家”的路。

一、高效课堂散发着动情诵读、静心默读的“读味”

读是语文教学的根本,也是语文教学的第一学法。教材中许多文章文质兼美,当你读得犹如亲历其境、亲见其人时,你便走进了“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般的语文空间。执教徐志摩的《再别康桥》,第一环节“学习目标”自然是“朗读吟诵”。学生先以自己觉得合适的方式读,并用一句话说说原初体验,再就怎么读、怎么读更精准表达诗人感情等问题在小组交流,初步形成自己或小组认为适合的朗读,组员间个性化朗读展示,在相互评点和再度揣摩诗作情感、语调、语势的基础上形成最佳朗读方案,推荐代表在全班朗读,教师加入讨论、范读,并顺势加以点拨、指导,最后集体吟诵全诗。在配乐的反复吟诵中,体会徐诗音节和谐自然、节奏轻柔委婉、朗朗上口的“音乐美”的特点。

二、高效课堂发酵着嚼词析句、静思默想的“品味”

如果缺乏必要的咬文嚼字、字斟句酌,则课堂难免会因缺乏关键点的开掘与深挖而显得浮华和浅薄,应留出足够的时间和安静的空间让学生独立对文本精妙之处进行细细品味。品味文字、品味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品味作者的表达方法与表达效果,尤其要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看看语言是怎样丰富、优美、生动、形象,是如何有特点、有魅力、有活力。《再别康桥》第二环节设置的“学习目标”是“自学”,即“鉴赏品评”,请学生再读诗歌,边读边想,学习本诗你最想学习的是什么,由此确定学习主题——语言、意境、情感、构思等“读书切戒在慌忙,涵咏工夫兴味长”,要舍得给足时间,至少十分钟给学生自学独品,根据自己选择的既定的学习主题,以研究性阅读的方式,透过有形之物探究、发现无形之情,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去品读去欣赏,用自己的思维去判断去联想去创新。品读的这十分钟,课堂是安静的,能见到的只是学生们时而静思默想,时而写写画画。教师在巡视中,偶尔与学生交流。师生在安静的课堂中独自体验,鉴赏品评,再现生活,走进诗人。这十分钟,是学生和知识和作者直接对话,是从朗读吟诵的表层感知上升到鉴赏品评的理性层面,真正洞悉诗中真味的思维发酵、思考、整理的十分钟,也是学生发现问题的十分钟。

三、高效课堂洋溢着娓娓道来、议论纷纷的“说味”

独“品”之后纷“说”之前,给学生一些时间小组内“对学、组学、群学”[1],提出独学中发现的问题交由小组讨论,有难度的在全班“说”时可以提交给大家商议解决。其时的“学习目标”就是“展示”。先“说”。“说”主要是学生之间的交流争辩;教师只是确定任务,定向点拨,引导深入。在学生根据学习主题,充分研读鉴赏了《再别康桥》之后,课堂又交给学生交流展示,评说分享。或谈诗歌语言的华美,意境、结构之美,或品读思想感情的,娓娓道来中呈现了独品的成果,学生在展示与倾听中,深化了对徐诗的认识与理解。读“金柳”的,不仅读出了柳树在夕阳下金灿灿的,就像新娘一样美丽,还读出了金柳在“波光里的艳影”,是时光流逝后遗留在诗人心头的旧影,是怎样柔情婉转、温馨缠绵的荡漾。说“彩虹似的梦”不仅是诗人昔日美好理想和对康桥美好回忆的比喻或象征,还说出了诗人原是寻梦而来,到了就要重温旧梦时,却似乎犹豫了,是因为“但我不能放歌”,怕惊醒了那个美梦,最好的办法是:悄悄地离别。一切的一切,都让它无声地留下,“不带走一片云彩”,完好地封存吧,这正是徐志摩喜欢的“甜蜜的单独”,哀伤、落寞与惆怅。寻梦而来,遗梦而去,又是何等从容、优雅与洒脱……走进了诗人,走进了诗行,貌其神韵,探得心源。娓娓诉说中,此时萦绕你心头挥之不去的一个念头就是:到康桥去走一走,享受美丽的宁静与宁静的美丽。这里,宜慢再慢,慢慢地享受这份美好的怅惘。再“群议”,就是把先前“独学”和“组学”中存在的还没有解决的问题提出来“群学”,教师基于问题组织学生合作讨论反馈,自己在其中穿针引线,把学生思维引向洞天福地。在“纷说”环节,不仅是学生自己“独学”成果的展示,而且是学生深入文本对话,发现文章的“缝隙”,于无疑处发现有疑,读书得间,发现矛盾的过程,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豁然开朗的过程。

四、高效课堂沉静着圈点批注、体味感悟的“写味”

在“纷说群议”的热闹之后,该回归沉静了。沉下来圈点批注,静下去体味感悟,充分享受思考过程,享受徜徉在文本中把思想情感凝聚成文字的快乐,不仅应成为一种语文课堂的良好常态,更应是一种弥足珍贵的语文学习习惯。《再别康桥》此时的“学习目标”就是“反馈”,通过“静写”“创写”呈现。此时学生对此诗已达到了一定的理性认知,进入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将“独学”、“组学”和“群学”过程中形成的看法、感想、疑问、评论、启迪甚至联想,再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个性的情感体验,发挥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很多学生就有了写的欲望。在“静写和创写”这一“反馈”环节上,学生从诗中自由选择“云彩”、“金柳”、“波光”、“青荇”等景物进行二次创作。缠绵多情的金柳“我已经在这河畔,守望了多年,以我一贯的谦卑与孤独。诗人啊,当你脉脉的眼神将我镀成傲人的金色,我只愿拼尽一生的美丽,做一回你的梦中新娘。”让我“折一枝金柳,摇曳在一生的荡漾里,撑一支长篙,追寻那炽热的情思。”学生的二次创作,使夕照中的康河河畔如新娘般美艳的金柳和斑斓星辉里、康河里的一切,都美轮美奂,俨然是一幅旷世绝美的图画……惆怅着也幸福着。正如巴尔扎克所说:“真正懂得诗的人,会把作者诗句中只透露一星半点的东西拿到自己心中去发展。”善于“发现”,懂得“拿到自己心中去发展”,才真正学有所得,真正得到滋养。

返璞归真,把语文课上成充满语文味的真正的语文课。简明的教学目标、简约的教学内容、简化的教学环节、简便的教学方法,听听读读写写品品说说,学习者本身得到更大关注,学习能力得到更大发展,课堂高效的理想才会成为可能。教师在这个生命场中,点拨诱导,只充当用“手电筒给学生照路”的人,从传统课堂重复、繁重、辛苦的劳动中解脱出来,从枯燥乏味的教学细节里抬起头来,自己得以“自主”,也使得教学快速升级。教师找到了语文教学“回家”的路,才能把学生领回家,学生才懂得怎么回家。

参考文献:

[1]李炳亭.高效课堂22条.

猜你喜欢

回家语文教学高效课堂
回家的路(外一则)
1670天后,回家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如何构建语文高效课堂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提升教育智慧,打造高效课堂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