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因材施教,拓宽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之路

2015-09-10赵凌君

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 2015年5期
关键词:学科竞赛因材施教

赵凌君

摘 要:信息技术学科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的一个重要阵地,但是受各方面因素制约,当前中小学信息技术课时少,内容相对滞后且过于简单,有限的课堂教学已不能满足那些对信息技术兴趣浓、基础好、水平高、能力强的学生的内在需要。文章记录了作者在近几年信息技术学科竞赛的辅导与学生培养中,开展课外教学辅导、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成为信息学领域的特长生的一些做法、体会及反思,探索信息技术教学拓展之路。

关键词:因材施教;学科竞赛;信息学奥赛

中图分类号:G4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5)10-0068-02

中学信息技术是学生非常喜爱的一门学科,而且是新课改大环境下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的一个重要阵地,但是受各方面因素制约,当前中小学信息技术课时少,内容相对滞后且过于简单,教师有限的课堂教学已不能满足那些对信息技术兴趣浓、基础好、水平高、能力强的学生的内在需要,更不符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有关更新人才培养观念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其中明确指出:“注重因材施教,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探索拔尖学生培养模式。”在日常教学中,有目的地给那些有才华的学生提供相互交流和学习的机会,同时通过各种学科竞赛和相关活动培养和选拔优秀信息学人才,培养他们走上特长生道路,是中学一线教师应该思考与实践的。

近几年苏州外国语学校始终把加强青少年科技教育放在学校工作的重要位置,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参加各项学科竞赛,给他们提供更高的平台,取得了全国信息学奥赛金牌、NOIP(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联赛)一等奖等多项奖次,实现了从课堂普及教育到课后个性发展及特长教育的转变。笔者根据几年来的教学思路及信息学奥赛辅导实践探索,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因材施教。

一、首要条件——挑选合适的“材”

每个学生的天赋、气质、性格不同,其兴趣及强项也有所不同,作为教师的最大任务,就是挖掘学生的强项,然后加以培养及强化。所以选择学生是最重要的第一步,也是最为关键的。在平时的教学中,通过观察与了解,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多学一点,并参与到适合的学科竞赛中,促进有条件的部分学生去提高,通过更多知识的了解,逐渐形成自己的喜好并规划自己的学习目标,有了这些,学生才会有动力,才会从枯燥的竞赛中找到乐趣,才能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坚守并努力走到最后。其次,非智力因素也很重要,因为要想在高水平的比赛中取得好成绩,除了智力和知识的因素外,还要看非智力因素,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力争上游的奋进精神,胜不骄败不馁的良好心态,以及协作学习的集体主义精神等都是学科竞赛训练和比赛中不可或缺的。迷恋游戏或网络而不能自拔的学生,其智力水平再高也很难达到信息学学科竞赛的较高层次。因此,在竞赛选手的选拔上必须进行全方位的考察,丝毫不能马虎,这是教学取得良好效果的前提。

二、重中之中——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及培养

信息学所涉及到的知识面广,有些课程计算机专业本科生都很少涉及到,光依靠教师的有限时间辅导很难达到一定高度。自学是个人实施终身教育的重要途径,自主学习提高是很重要的一环。自学需要有较强的自我控制能力和进取精神,同时也需要教师从某些方面给予激励或鼓励,在辅导过程中,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要贯穿始终,这对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也具有很重要的意义。例如在学习中,有些知识点需要学生自己去体会并深入研究才可能融会贯通,如初始阶段的递归、动规、平衡树等知识,笔者并没有将所有的知识点都通通灌给他们,只是在一些练习中让学生产生疑问,觉得现有知识解决不了,有了疑问,笔者只进行点拨与建议,给出学生学习方向,让学生通过自已的方式,自主地去解决疑问,而在这个过程中,探索、失败、成功……让学生自己去品味。问题解决并有了意外的收获与成就时,笔者也及时让他们与其他学生分享,并送上适当的激励与赞赏,这样不仅让他们享受学习过程的乐趣,同时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2011届的一个学生总是喜欢超前去学习所要讲的内容,并在讲授过程中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想法,有时对没有学习过的知识点也能讲出个一二。笔者开始以为他学过这方面的知识,后来了解到是该学生课后自学了该部分内容,因此笔者鼓励他帮助其他学生学习某些内容,在挑战自我的过程中,他进步很快,积极性也很高,通过努力,在第十八届信息学奥赛中一举获得全国一等奖。可以说,一个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强弱,决定了他在特长发展中能走多远。

三、 必经之路——网络环境下主题式学习

主题式学习是反映学生围绕一个或多个经过结构化的主题进行学习的一种方式,在这种学习方式中,“主题”成为学习的核心,围绕该主题的结构化内容成了学习的主要对象,这种方式促使学生学习如何从经验中获取知识,要求学生主动探索新知识、自行管理学习行动以及自我建构知识,而教师的作用是促进、协助学生建构知识。

信息学涉及的知识面广,难度大,采用主题式学习的方式,必将是一种围绕特定主题的“开放式”学习,学生学习具有一定的自由度,没有固定的前后顺序,也没有固定的学习模式,网络正好适应这样的学习方式。笔者在校内搭建了基于学生自主学习的在线评测系统(信息奥赛题库网),建立了主题知识库,包括各类知识点及体系,以及其他相关的知识,如集训队论文、各地培训讲义、解题报告等,这些知识既不是系统的,也不是紧密相关的,往往是一些分散的知识和经验。让学生在课余进入网站后轻松找到适合自己的主题进行学习及知识体系完善,同时也有大量的在线测试练习来检验学习效果,自学——自测——自评——分享,一个完整的过程。同时这个网站也十分注重“师生共建”的特点,在平常的教学中,给学生展示成果平台、共享经验,使主题网站更具生命力,留下宝贵的经验与学习资料。另外鼓励学生在外网建立自己的学习网站,如百度文库,将自己的知识分享及交流跳出校园的学习圈。

四、良性循环——打造积极向上的学习团队

当今社会,无论你从事什么工作、处于什么样的环境下,都无法脱离他人对你的支持而一个人完成所有的事情。随着竞争的日趋激烈,团队精神已经越来越为企业和个人所重视,因为这是一个团队的时代。

打造好这个团队,将学生置于一个充满活力和凝聚力的团队中,比单纯学会几个算法对他们的帮助要大得多,特别是对没有获奖的以及今后不从事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更是如此,所以奥赛团队建设一直是笔者努力去做的一项工作。我校的实际情况是:队员从初中到高中,年级不一,水平不同,但人数不多,不能按学部及年级编制,这样就给团队的管理带来不小的麻烦,学习时间经常不能统一,训练的质量得不到保证。笔者借鉴其他教师的做法化整为零,视情况分为几个小队,每队由一个水平较好的学生带队,互帮互助,以老带新,既相对保证了整体,在适当的时候进行模拟ACM比赛,又可以相互竞争提高训练水平。在这样的氛围中既能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同时还增进了彼此间的友谊,增强了团队的凝聚力。

学生在这个团队中,不管在比赛中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当他离开这个团队时都心存感激的,因为他们收获了青少年时代最重要的东西:奋斗、理解、宽容、奉献。

五、去除功利走向成功——为学生终生发展铺路

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是青少年课外教育活动,是对中学阶段学有余力的学生的一种特殊的“因材施教”。我们以参加竞赛为契机,在活动中强调以人为本,鼓励学生“自立、自信、自强”,充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强化理性思维和理性实践,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促使学生保持平常心态,去除保送或其他目的性想法,收获奖牌固然重要,更为重要的是使学生在竞赛活动中经受锻炼和考验,在精神层面上、在心理上产生积极的影响。

2011年获全国信息学奥赛金牌、国家集训队员我校倪泽昆学生在结束中学五年的信息学奥赛学习后,在留言中写下了如下一段话:“OI 就像一场梦, 但是实际上它并不完全是,这是因为: 假如没有 OI, 我几乎不可能有机会签约北大; 假如没有 OI, 我不会用上 Ubuntu 这样的开源系统; 假如没有 OI, 我不可能结识全国各地同道的好友, 也不会接触到充满“膜拜”和“鄙视”的另一种世界; 假如没有 OI, 我不可能和其他人一起打 ACM 比赛, 假如没有 OI, 我很可能不会有为了比赛而来回奔波的经历, 也很可能不会有广阔的见识, 或许只是困于学校这样一角, 像以前一样愤青幼稚; 假如没有 OI, 我也不会享受到为了追逐自己的一份理想而努力奋斗的激情和欢愉, 或许只能为了高考而在题海中迷失自我……”。该学生是我校2011届毕业生,初一开始学习信息学奥赛,一路走来,参加NOIP以满分获一等奖、参加APIO(亚洲与太平洋地区信息学奥林匹克)获银牌、参加NOI(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获金牌……,通过这些活动,取得的成功不仅仅是成绩上的,视野的开阔、性格的塑造、对他的以后的事业发展也打上了重重印迹,该生最终以优异的表现被北京大学计算机信息学院免试录取,成为同行中的领跑者。

信息学竞赛与其他学科不同,有着自身的特点,在竞赛活动中,考验的是学生多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养。大多数学生都是在学习之余来完成训练和比赛的,他们付出了更多的时间、精力和汗水,同时也会收获更多的不一样的经历、知识和能力,为终身发展打下不一样的基础。

我校信息技术学科在因材施教、发展每个学生优势潜能、培养精英学生的教学模式中,积累了一些经验,在探索中找到了一条适合本校教学的路子,当然也还有很多待改进的地方,希望能更好地促进、完善信息技术教学。 (编辑:鲁利瑞)

猜你喜欢

学科竞赛因材施教
小学作文如何实施“因材施教”的策略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从《论语》看因材施教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创新创业课程群组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浅谈独立院校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组织与实践
“学研赛”并重的计算机类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因材施教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巧抓课文及学生特征因材施教
中高职衔接的关键在于因材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