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造高效阅读,提升研读质量

2015-09-10卢玉霞

考试周刊 2015年40期
关键词:多元解读高效阅读

卢玉霞

摘 要: 文章立足课程理念精髓,深入浅出地剖析如何优化阅读策略,促使学生积极参与阅读活动,采用多元解读、评价策略等阅读方略,发展学生的个性阅读能力,提高阅读课堂教学实效。

关键词: 高效阅读 阅读情趣 研读质量 多元解读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应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教师依据课程理念的要求,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阅读活动,通过研读感悟文本的内涵,形成个性化阅读见解,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使阅读课堂成为高效的阅读平台。

一、立足文本内涵,引发阅读情趣

教师应挖掘语文教材中富有情趣的知识点,创设有效的阅读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阅读探究,使学生的阅读情感与文本情感相互共鸣,激起阅读欲望,自主参与文本阅读探究,把情、思、悟融入文本解读,进一步感悟文本的思想内容,在情趣盎然的阅读中潜移默化地发展个性阅读能力。

例如《詹天佑》教学片段,我运用多媒体屏幕呈现京张铁路的地图,解说:“这就是京张铁路,南起北京丰台,北至张家口,全长200千米,它是联结华北和西北的交通要道,由于地理位置具有战略的重要性,因而帝国主义十分垂涎此条铁路。”在观看了多媒体屏幕上的地图后,学生初步了解了京张铁路的重要性,有效地激发了阅读情感后。我提出阅读要求:①自由朗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②课文是怎样介绍詹天佑在什么情况下接受修筑京张铁路任务的?带着阅读问题感情朗读了课文片段,生1:“‘当时……北部’点出了詹天佑接受任务的时代背景。帝国主义怎么这么蛮横无理呢?这是我们中国人的铁路,应该由我们中国人自己做主,他们怎么能指手画脚呢?”生2:“帝国主义为什么想争夺京张铁路的修筑权呢?”生3:“铁路是交通要道,帝国主义可以利用铁路达到侵略我国的目的。”生4:“如果帝国主义修建了京张铁路,就拥有了铁路的使用权和所有权,想利用铁路干什么,就能干什么了!”我肯定了学生的回答:“同学们回答得很好!从1895年到1899年,帝国主义在我国掠夺了将近一万公里的铁路修筑权,他们把铁路修到哪里,侵略的魔爪就伸到哪里,办工厂、开采矿产资源,肆意掠夺我国资源,而且还控制我国铁路两旁的很多地区。”在富有情趣的阅读情境中,学生的爱国情感与文本的情感融为一体,感受到詹天佑的爱国情怀,充分激起继续阅读文本的欲望,自主地深入文本内涵,积极参与个性阅读活动。

二、有效多元解读,完善阅读认知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在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的过程中,教师应立足文本本身的价值取向,努力拓展阅读空间,创造性地引导学生进行多元解读,让学生自主探究与发现文本内涵,引发学生深入文本探究、体验、感悟与发现,解读文本的多重内涵,从而张扬学生的阅读个性,增强学生个体的阅读认知。

例如《草船借箭》教学片段,我用多媒体屏幕出示文中句子: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我提出:“句子里哪个字词最能表现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学生感悟到“笑着”这个词充分表现了诸葛亮在草船借箭中的知人善用、把握全局、神机妙算。我继续提出:“课文前面部分都是‘诸葛亮说’,只有这个地方在诸葛亮说的前面加上了‘笑着’一词,很值得大家研读一番,诸葛亮到底笑什么?是笑曹操?还是笑周瑜?笑他们什么?”学生再次研读全文,反复品味课文人物特点,生1:“诸葛亮此时正在嘲笑曹操,雾气这么浓,曹操生性多疑,不敢出来迎战,反而让自己损失了那么多的箭。”我追问:“你认为诸葛亮的笑是什么样的笑呢?”生1:“我认为诸葛亮对曹操的笑应该是一种讽刺、轻蔑、嘲笑。”生2:“诸葛亮此时是笑周瑜吧!周瑜千方百计想陷害诸葛亮,没想到被诸葛亮将计就计,把十万支箭借回来,他可能是笑周瑜聪明反被聪明误,诸葛亮的笑应该是一种得意的笑。”生3:“此时诸葛亮的笑是笑鲁肃忠厚老实、不知底细,应该是一种幽默、宽厚友善的笑吧!”学生进一步体验与感悟诸葛亮的笑意,认为诸葛亮的笑是一种自信的笑、胜利的笑,诸葛亮在笑声里体现了自信、大度、胸有成竹、运筹帷幄、神机妙算及英雄本色。我紧扣文中“笑着”一词,引导学生多元解读,让学生深入课文进行思考,经过辩证分析,以及反复体验与感悟,不断地完善对文中人物角色的个体认识,深刻地解读课文的内涵,增强学生的阅读认知。

三、重视评价策略,实现共同发展

“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查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更重要的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立足于语文课程理念要求,教师应融过程性评价于阅读活动中,对积极参与阅读活动、乐于参与阅读交流、善于倾听他人意见的学生给予高度评价,激发学生乐于参与阅读活动,让学生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例如教学《只有一个地球》,在学生了解了课文的基本内容后,我提出:“大家认真地阅读课文,有什么问题可以提出来,提的问题如果能引导大家思考,老师准备给他的红花积分卡上盖上大红花。”在阅读问题情境里,学生积极思考、交流,生1:“水资源能不能再生?”我说:“你提的问题较为专业,这个问题在课文中找不到答案,课后,大家到图书馆、网上查阅读资料寻找答案。”生2:“为什么在‘地球’前面加上‘只有’和‘一个’呢?”我赞赏道:“这个问题问得好,你能从课文的题目中找到这样的一个好问题,真是一个细心的孩子。是啊,为什么作者要这样用呢?”生3:“为什么课文在前面说地球‘太可爱’,而后面又说‘太容易破碎’了?”我则说:“这个问题问得妙,非常有价值。”生4:“为什么以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公里的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我对学生的问题给予肯定:“真是动脑筋的好孩子,这些问题都提得很好。”学生大胆质疑、放开思维,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不同的阅读问题,我及时进行恰如其分的鼓励和评价。学生的阅读质疑过程是探究与解决阅读问题的过程,也是表达与交流问题的过程,教师的点拨引导与评价可以有效训练学生阅读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批判性。在学生参与阅读活动时,教师把过程性评价渗透于阅读活动,激发学生积极进行研读文本,体验与感悟文本的深刻内涵,发展学生的个性阅读能力,使学优生与学困生共同发展,提高阅读教学实效。

猜你喜欢

多元解读高效阅读
英语高效阅读教学之策略
浅谈中学语文多元解读
走进作者,多元解读阅读文本
走进阅读的世界
多元解读文本 张扬学生个性
基于语文教学视阈下的文本解读
语文阅读教学融切入点于板书设计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