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入开展小学数学课程改革,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2015-09-10王淑娟

考试周刊 2015年40期
关键词:课程改革教学方法小学数学

王淑娟

摘 要: 小学数学是非常重要的基础学科,数学教学不但能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形势下,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非常必要。本文对小学数学课堂优化建设进行了分析和探索。

关键词: 小学数学 课程改革 教学方法

一、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给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带来的挑战

1.对小学数学教师的综合素养提出了新要求。

在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形势下,小学数学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显得尤为重要。小学数学教师必须具有综合性的知识结构。在新课程体系开展的过程中,小学阶段的综合性课程也有所增加,因此小学数学教师需要不断提高修养,开阔眼界,尽可能与其他学科知识实现互通,进而满足课程改革的各项要求。

2.对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方式提出了挑战。

新课改要求小学数学课堂以人为本,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教学方式应该更多元化,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实现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应该明确教学目标,充分借助信息技术和情趣教学、情境教学,吸引学生目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现课堂教学优化。

二、优化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措施

1.注重培养教师先进的教育理念,加大综合培养的力度。

新课改对于小学数学教师的要求,不仅仅停留在新课程的熟悉及新教材的使用上,而是要求教师应该积极转变教育理念,在新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大胆引入新的教育手段及教育方法。与此同时,教师还应该不断提高自身总结经验及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对于课程的开发及整合能力,能够将信息技术与教学进行有机整合,广泛利用课程资源、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能力,等等。

如:要树立新型的师生观。由于小学生对小学教师的依赖性较中学生强,因此,小学教师在小学生心目中是绝对的权威。不少小学教师习惯于以传授者、管理者自居。师生形成了“我讲你听,我管你从”的不平等关系。长此以往,当学生进入大学或参加工作以后,明显带有被动学习的特征,难以适应新的环境。

2.综合运用教学方法,优化小学数学课堂。

(1)教学方法运用要灵活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用心准备好每一节课的教学安排,只有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能动性,才可以有效地、积极地开展数学教学任务,在教学中,运用各种灵活实用的教法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教学能力。通过有效、灵活的教学方式,让课堂变得活跃起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营造更高效、活泼的小学数学课堂环境。

如: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加减法运算的教学中,可以通过分组口算、比赛的方式进行数学教学,通过比赛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增进团队友谊,对于成绩第一的组别,适当给予奖励。这个过程中,学生之间的沟通得到了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增加。学生在这样的过程中,自然而然领会了知识,避免了抵触心理的产生,强化了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2)合理引入多媒体技术

小学阶段的学生好奇心强,对于新鲜事物勇于探求。教师应该抓住这个心理特点,并充分利用这个心理特点,实现教学效果的强化。简单地说,针对学生的兴趣,投其所好,学生的好奇心被调动起来,教学任务就成功了一半。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将充满趣味性的情景引入课堂,学生在情境中体验丰富的教学内容,兴趣盎然,会积极进行思考,其自学能力也得到培养。

如:《分数的认识》一课,教师将《熊出没》动画片中的卡通形象“熊大”和“熊二”的多媒体图片展现给学生,这个动画片非常受孩子欢迎。在看到这些形象的时候,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一下子被激发出来,而这个时候教师找准时机立即出示8个蜂窝,然而使用儿童化、生动性的语言提问:“这8个装有蜂蜜的蜂窝,怎么平均分给熊大和熊二呢?”学生实际上早已被这个情景的所吸引,思维一直跟着教师走,提出问题后,学生自然会进行思考,大多数学生可以立即回答出这个问题。然后教师使用动态的画面,展示第二个问题:“4个蜂窝平均分给2只熊呢?”引导学生继续思考,学生更踊跃,这说明说明几乎所有学生都会被这样的课堂气氛所带动。进入了这个教学情景,这个时候应该提出关键性的问题:“1个蜂窝平均分给2只熊该怎么分?”这个问题难住了大部分学生,因为学生未学过分数,对分数没有任何概念。不过个别成绩好的能回答出正确答案(二分之一),此时引出课题:分数的认识,引领学生带着兴趣投入到新课学习中。可见,多媒体情景教学,不仅丰富了课堂内容,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有效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从而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3)借助情景教学法

小学生的特点就是活泼好动、对于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因此思维非常活跃,但是相对而言,他们的生活阅历却十分浅薄,在开展情趣教学法的时候,必须从学生熟悉的东西入手,模拟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这样才能够引发他们的思维活动,积极思考。

如:在进行“两位数加两位数”这个部分教学时,教师就可以结合学生曾经参与过的植树活动,首先说:“同学们去参加植树活动的时候,需要乘坐车辆,但是我们的学校只有两辆车,每辆车可以坐80个学生。我们一同需要四个班级,一班有33名学生,二班有33名学生,三班有34名学生,四班有36名学生,那么现在就需要同学们来解答,我们如何乘车去植树呢?”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在讨论之后,学生会争相回答问题,总结之后共有三个解决方法:

首先,一部分学生认为要让一班和二班同学共坐一辆车,三班和四班的学生共坐一辆车。

其次,一部分学生认为要让一班和三班同学共坐一辆车,二班和四班的学生共坐一辆车。

最后,一部分学生认为要让一班和四班的同学坐一辆车,二班和三班的学生共坐一辆车。

在总结了这些答案之后,教师进一步开发学生的思维,并让学生想想:“哪一种办法是最合适的?并说明理由。”创设了这样的情境,学生既熟悉又可以很好地思考,从而对“两位数的加法”有了更深的认识,学生之间相互讨论,彼此争论,增添了课堂的趣味性,使数学课堂不再枯燥无味。

参考文献:

[1]姜丽艳.小学数学优质课堂的特征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3(31).

[2]汤晓红.小学数学“兴趣教学法”初探[J].新课程(上),2013(11).

猜你喜欢

课程改革教学方法小学数学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基于创意的对口单招色彩课程改革突破点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初中数学教师不可忽视的几种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