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模因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2015-09-10简笑天

考试周刊 2015年42期
关键词:模因论模仿大学英语教学

简笑天

摘 要: 模因(Meme)是由理查·道金斯于1976年在《自私的基因》一书中创造的,用类似达尔文进化论解释文化进化的规律,是文化的基本单位。它的引入,为研究语言的传播提供了新的方向,模因是文化的遗传因子,而语言是模因的载体之一,语言模因通过自我的不断复制得以传播,从而生存下来,语言模因很好地解释了语言为什么能够流传和消亡。在当今教学理念多元化和教学手段现代化的教学模式中,模因论对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起着很好的指导作用,让我们重新认识到,在英语教学中,应该重视背诵、朗读、模仿等有效的传统教学手段。

关键词: 模因论 大学英语教学 模仿

1.引言

2007年教育部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明确规定“大学英语教学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为主要内容,并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于一体的教学体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自该要求规定以来,各大院校的英语课堂热衷探讨不同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如Grasp教学模式、CBI教学模式和启发式教学模式等,在教学手段上也是不断创新,现代的教学手段能采用集图像、声音和文字于一体的多媒体和网络教学。虽然教学模式和手段不断丰富,优化了教学环境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实际上也存在一些问题,课外教师把过多的时间放在如何制作多媒体课件上,过多注重课件的趣味性,缺乏课堂内容实质性的输入,而课上则会把过多的精力放在课件的操作和演示上,缺少和学生的互动交流,学生虽然提高了兴趣,但一堂课下来,对于实质性的课堂内容没有深刻印象。随着外语教学中新的语言理论模因论的引入,许多专家和教师对以往的教学进行了反思,提出我们应该重视传统的教学模式,把模因论应用于英语教学中。

2.相关概念

2.1模因(Meme)

模因是由理查·道金斯1976年在《自私的基因》一书中创造的,用类似达尔文进化论解释文化进化的规律,是文化的基本单位,也称为米姆[1]、弥、弥因、弥母、迷因[2]、文化基因[3]等。它指文化领域内人与人之间相互模仿、散播开来的思想或主意,并一代一代地相传下来。模因(meme)用了与基因(gene)相近的发音,表示“出自相同基因而导致相似”的意思,故模因指文化基因。我国学者何自然等人将meme译成“模因”,是有意让人们联想它是一些模仿现象,是一种与基因相似的现象。基因是通过遗传而繁衍的,但模因却通过模仿而传播,是文化的基本单位。

2.2语言模因的特点和传播复制的方式

模因论为我们研究语言的传播提供了新的方向,模因是文化的遗传因子,而语言是模因的载体之一,语言模因通过自我的不断复制得以传播,从而生存下来,语言模因很好地解释了语言为什么流传和消亡。模因在复制的过程中不是完全复制,而是语言模的重新组合。语言模因主要有保真性(指在传播的过程中没有发生任何改变)、多产性(指在传播的过程中复制速度快、流传广),以及长久性(指模因的复制和传播具有较长的持续性)。从模因论观察的角度,语言模因分内容相同形式各异的“基因型语言模因”和形式相同内容各异的“表现型语言模因”。充分了解模因的基因型和表现型,有利于大学英语教学巩固理论基础,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而提高学生英语的综合用能力。

3.模因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模因论为大学英语教学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同时引起了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反思,使我们注意到模因论已渗透到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听说读写各个方面。

3.1模因论的基因型

基因型语言模因是指同一信息内容以不同方式进行自我复制和传播。基因型语言模因的传播特征是相同的信息直接传递(直接套用)或相同信息异型传递(同义异型),是内容相同形式各异的模因。表达同一信息的模因在复制和传播过程中的表现形式可能一样,也可能不一样,但其内容始终同一。

3.1.1直接套用

这种直接套用的方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应用特别多,不管是在我们的教材中还是写作、演讲中,我们经常会直接套用一些名言警句、成语等,这些都是对以往经验教训高度提炼和总结,正好可以为学生提供直接套用的语言“模因”。比如在讲授新视野大学英语1 Unit 10“ Being Honest and Open”时,老师会直接通过套用“Being honest is the best policy ”概括提炼主题,激发学生兴趣,快速切入相关主题。在写作中,学生会经常套用这些名言警,如写成功和失败的有关作文时,学生会直接套用“The failure is the mother of success.”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在英语教材中,我们会看到这种直接套用的例子,如在大学英语精读4第三单元里,作者直接套用Bernard Shaw的话“We are more gullible and superstitious today than we were in the Middle Ages”,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3.1.2同义异型

同义异型是指相同的信息以多种不同的形式传递,但内容的本质是一样的,只是形式上不一致。这给我们的启发是鼓励学生多用同义词,这样可以避免在英语实际运用中的重复。我们在英语写作中会遵循固定的模式,利用模因论的同义异型的理论,具体表达的时候,我们的形式是可以多样化的。比如在表达文章开头,我们可以用“to begin with ”“at first ”“firstly ”“to start with ”“first of all”;在表达个人观点时,可以用“I believe ” “I hold” “I argue ” “in my opinion ”;“from my point of view”;在文章结尾表示总结的时候,可以用“in conclusion ”“in a word ”“all in all ”“to sum up ”“It comes to a conclusion”,避免文章的重复与累赘。在英语口语教学中,我们会用到同义异性这种原理,注重学生表达的多样性。比如学生在表达喜欢做某事的句式时,可以用到“feel like doing sth”“ like doing sth ” “ like to do sth ” “ enjoy doing sth ” “ love to do sth ”“be fond of sth” “be keen on”;表示心理特征的“倾向于”,也有许多不同的表达如“tend to” “be apt to” “be liable to” “be inclined to。所以在英语教学中,利用这种同义异型的模因原理,提醒学生注意在不同的语境中用不同的形式表达相同的信息,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的表达能力,避免在说和写的过程中出现单调和重复的现象。

3.2模因论的表现型

表现型的模因是相同的结构形式嵌入不同的信息内容而予以复制和传播的模因,其特征是不同的信息同型传递,是形式相同内容各异的模因。这种表现型的模因要求我们根据不同的情况,模仿已有的的语言结构,改变已有的语言内容或者成分,表达出不同的意思。模因论的表现型给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是教会学生结合不同的场景,利用已有的语言形式嵌入不同的内容,组合成新的模因复合体。

3.2.1同构异义

同构异义是指在复制传播的过程中模仿已有的语言结构复制出具有不同内容的新的内容的模因。这种同构异义的语言模因给我们的启发是在英语教学中鼓励学生利用相同的语言形式创造新的语言内容,从而丰富自己的语言知识,提高自己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比如21世纪大学英语第五单元里面有这样一句话“The more man has,the more he wants ”,可以看出,这个里面有个我们常用的结构“the more ... the more ”,根据这个语言结构,我们会创造出很多新的模因组合,如“The more,the better.”“ The more he learned about the news,the more anxious he became.”“The more the merry,the fewer the better cheer.”

又如在讲授“vary from sth to sth” 的时候,给出例子“The culture varies from country to country”,在此结构基础上,我们可以给出很多不同的内容“The personality from person to person” “ the timings vary from design to design” “Prices vary from one shop to another”。

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求学生熟记教材中的佳句、优美的片段,在此架构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需求,赋予不同的内容,以此丰富自己的语言知识储备。

3.2.2同型联想

同型联想是指以相同的形式出现在不同的场合,让人们联想到不同的意义。这种语言模因是在传播的过程中根据语言表达者不同的需要出现意义上的变异。这种语言模因除了表面的字面意思外,还有异彩斑斓的内涵意义或者联想意义。在英语教学过程中会经常看到这种现象,如 “a fat cat”的字面意思是“一只肥猫”,但出现在不同的场合却有着不同的含义。如这句:“Can everyone find a fat cat?”翻译过来应该是:“每个人都能找到大款吗?”而 “He is a fat cat”表示“他是个自鸣得意的人”。 再如:“Ants in one’s pants”?这个短语如果从字面上直译,是“裤子里抓出了蚂蚁”,但“ It’s now over eight o’clock,but Mr.Jones hasn’t come back yet.His wife gets ants in her pants”,这句的意思却是“他的妻子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这种同型联想其实在俚语里面见得是比较多的,根据这个模因的规律,给我们的启示是在英语教学中,应该鼓励学生充分利用想象力,创造性地使用语言。

以上我们可以看出,模因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是非常多的,模因论的基础是模仿,在模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模仿和创新是和谐统一的,所以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应该提倡模仿,重视背诵、朗读、句法意思、联想等传统教学手段,让学生在模仿中前行,在模仿中提高,在模仿中创造。

参考文献:

[1]何自然.语言中的模因 [J].语言科学,2005(06).

[2]张文凤.语言模因在传统外语教学模式中彰显特色[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05).

[3]杨建道.模因论:重新反思英语教学[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07(06).

猜你喜欢

模因论模仿大学英语教学
模因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初探
浅谈成语在广告语言中的偏离现象
智残儿童构音困难教学中的感悟
项目式模仿教学法在单片机教学中的应用
模因论视域下的网络语言汉英翻译
如何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
翻转课堂在民办高校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多模态隐喻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认知构建
关于大学英语教学应用互动式教学方法的研究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