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面提高素质,高效完成任务

2015-09-10雒红杰

考试周刊 2015年44期
关键词:自学能力初中数学教学教学实践

雒红杰

摘    要: 初中数学是一门具有严密逻辑推理的系统性、知识性、实用性、趣味性的学科,也是初中理科中的基础学科,它直接影响着初中物理、化学的学习,所以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尤为重要,能够为进一步做好初中数学教育工作打下基础。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    学习兴趣    自学能力    教学实践    思维能力

目前新课程倡导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就是让所有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获得知识,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既增长知识又发展能力,让每个学生的数学素质都得到有效提高。

一、初中数学教学目的

弗兰登塔尔曾对数学教育目的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探究。他认为数学是一种思维的训练工具。我们在教育学生数学时最起码应该本着这两个目的。长期接触数学的人一般逻辑思维都比较缜密,思考事物的时候考虑得比较全面。可见,数学教育与逻辑思维是有一定联系的。在教学生数学知识时,教师应该将数学作为一种工具,让学生掌握运用这种工具的方法及能够运用好这种工具的诀窍。另外,学习数学的另一个目的是学会数学的实际应用,认真考虑数学在社会中扮演的角色,从过去、现在一直到未来,数学都离不开现实社会,这才是数学教育的首要目的。

二、注重教师的人格魅力

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楷模,教师的一切行为都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影响着学生。一个师德高尚、知识渊博、能歌善舞、多才多艺的老师必然会得到学生的青睐,受到学生的尊重,就会激起学生对所教学科的求知欲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的形象对学生具有重要影响,形象是能够引起人们思想和感情的具体形状或姿态,从这个概念中,我们已经看到形象的作用就是能引起人的思想或感情活动的。所以教师要注意亲切、庄重、朴实、尽可能与学生平等相处。教师应平易近人,品德言行堪为学生表率,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必须先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教师必须带头不做,正人先正己,树立威信,用自己的言行感染学生,用自己的人格激励学生,从而优化教育教学效果。

三、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学生的兴趣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动力,创新的过程需要兴趣来维持。兴趣源于思考,而思考又需要一定的知识基础。在教学中适当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引导学生因兴趣而学,因乐趣思考,因好奇提出质疑,自觉地去解决、去创新,开发学生无限的想象力,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方法,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初中时代的学生正处于个性发展的阶段,应合理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社会观。

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把常用的而课本中又没有专节专门讲述的推理论证及处理问题的思想方法适时适度地教给学生,尽力帮助学生构建起一个包括数学思想方法在内的完整的数学知识结构体系,这些都有益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引导学生培养自学能力

自学能力的培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自学能力的培养,应从阅读开始。初一学生阅读能力较差,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必须从示范做起,对课文内容逐句、逐段领读、解释,对重要的教学名词、术语,关键的语句、重要的字眼要重复读,并指出记忆的方法,同时还要标上自己约定的符号标记。对于例题,让学生读题,引导学生审题,在难点和易错处列出阅读提纲,设置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纵向深入和横向拓展地阅读数学课外材料,还可利用课外活动小组,组织交流,相互启发,促使学生再次阅读,寻找答案,弥补自己先前阅读时的疏漏,从而进一步顺应和同化知识,提高阅读水平和层次,形成阅读—讨论—再阅读的良性循环。

五、重视课堂教学实践

在知识的引进、消化和应用过程中,促使学生领悟和提炼数学思想方法。数学知识发生的过程也是其思想方法产生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要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典型的,以及正确的直观背景材料,创造使认知主体与客体之间激发作用的环境和条件,通过对知识發生过程的展示,使学生的思维和经验全部投入到接受问题、分析问题和感悟思想方法的挑战中,从而主动构建科学的认知结构,将数学思想方法与数学知识融为一体,最终形成独立探索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概念既是思维的基础,又是思维的结果。恰当地展示其形成的过程,拉长被压缩了的“知识链”,是对数学抽象与数学模型方法进行点悟的极好素材和契机。在概念的引进过程中,应注意:解释概念产生的背景,让学生了解定义的合理性和必要性;揭示概念的形成过程,让学生综合概念定义的本质属性;巩固和加深概念理解,让学生在变式和比较中活化思维。在规律的揭示过程中,教师应注意灌输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性思维能力,并引导学生通过感性的直观背景材料或已有的知识发现规律,不过早地给出结论,而要讲清抽象、概括或证明的过程,充分向学生展现自己是如何思考的,使学生领悟蕴含其中的思想方法。

六、引导学生培养思维能力

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是能力的培养,其中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教学的主要方面。思维能力的实质是分析、综合、推理、应用能力,外在表现是思维的速度和质量。

1.思维速度的训练

就初中生而言,思维速度的训练主要依靠课堂,合理安排课堂教学内容,利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训练学生的思维速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途径。如讲解完新课后,安排课本中的练习作为速算题;也可精编构思巧妙、概念性强、覆盖面广、有一定灵活性的判断题、选择题、简答题进行专项训练,提高快速答题的能力。

2.思维质量的训练

思维质量的训练,除利用课堂教学外,还可以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展开对解题思路的讨论,剖析各种题解方法的特点,选择简捷而有创造性的解题思路,以便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拓展学生思路时要尽可能考虑一题多解或多题一解。

3.逆向思维的训练

启发学生思考与已知过程相反的过程,培养学生倒过来想问题的习惯,考虑与已知条件相反条件下的状况,构思事物反作用的结果,从而开拓思路,找出解题途径,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一条途径。

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摸索新的教学方法,适应素质教育的较高要求,是教育工作者的责任。数学不同于其他学科,它需要较强的逻辑性及反复的联系维持知识的牢固性。初中数学老师在对学生进行课程学习时,应精心备课,合理、有效、充分地安排课堂时间。只有这样,才能完成社会交给我们的任务,不负作为教师的神圣使命。

猜你喜欢

自学能力初中数学教学教学实践
初中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
浅谈如何提高导学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效性
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反思
探究初中数学解题能力的培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