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品社教学生活化初探

2015-09-10李艳

考试周刊 2015年6期
关键词:品社生活化生活

李艳

《品德与社会》的源头活水是生活,学科本身就具备社会性,强调教育回归生活。只有引领学生走进生活、感受生活、发现生活,才能使品社教育具有实效。一切教育来源于生活,也必将走进生活,这是现代教育的共识。那么,如何将品社教学与生活实际有效结合起来,是每一个从事品社教学的教育者都应该积极探索的课题。

一、生活即课程

任何学科的教材都不是唯一的教学资源,教育具有社会性,只有融入社会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同样的,只有纳入生活资源的教育才可能真正触动人心,才是有的放矢的教育。学生的生活经验、实践体验都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资源。社会生活本身就是一所包罗万象的学校,学生最终要成为社会人,所以引导学生观察社会、思考社会万象,才能不断提高他们对于社会的适应能力。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即教育。”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提出了“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充实教学内容”和“拓展教学空间”的要求。如教学《家长关爱我成长》一课时,课前,我先要求学生准备好自己的三张生日照片,并聆听家长讲自己成长的故事,上课时请他们谈谈自己成长的故事,并谈谈自己的感受。结合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一件成长故事,引出教学主题,在一个个真实的故事中感受家长的关爱。这样的教学避免了空洞的说教,学生很容易从中获得深刻的情感体验,从而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又如在《在不同的公共场所》一课教学中,我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日常见到的在公共场所不遵守公共道德的现象,以补充教材资源,让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教育资源,引领他们感受生活,并从中受到教育。学生纷纷罗列出乱扔垃圾、采摘花草、不再斑马线上横穿马路等社会现象,在将这些现象展现在课堂的同时受到最现实的思想教育。生活教育资源,最终将对他们的社会生活产生积极的教育影响,这是我们所要取得的教育效果。

二、教学生活化

课堂教学是落实品社教学的主阵地,引入的生活资源将在课堂教学中得以发挥教育功能。课堂教学的生活化构架起了一座桥梁,使课程资源与教育效果顺理成章地融通。为此,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可以在各种生活化的活动中实现。

1.课本剧表演

课本剧的角色扮演旨在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让学生融入文本之中,通过表演实现情景再现,唤起情感体验。

如教学《说声谢谢》一课时,先出示学生生活片段,然后分组表演,这些事例大部分是学生真实生活的写照,学生表演起来入情入境,观看者也深受触动。这样的教学有效地唤起了学生的情感体验,还搭建了师生之间多元对话的平台,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引进角色表演的教学设计,让学生不但学会了阅读文本,而且引发了学生已有的经验,让他们在观察、体验、探究中得出了自身的价值判断。

2.生活情境表演

生活是一个大课堂,在品社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创设生活情境,模拟生活中的场景,让学生真正有所得、有所悟。如教学《我要向你学习》时,我让学生凭生活经验,与同学合作设计场景进行表演。在展示过程中,随机进行价值引导,诸如:这是真正的取长补短吗?你还有过类似的体验吗?并说说理由。学生通过观察、倾听、评价,感悟到真正的取长补短应该是大家一起进步、一起提高的过程。模拟生活情境的范围很广泛,教师要善于发掘这类的教材因素,如在教学《中秋与重阳》一课时,可以引导学生为亲人制作贺卡,学写祝福语等。又如教学《遵守交通规则》一课时,可以模拟红绿灯情境和过人行横道的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体验中获得启发与教育。

三、开拓生活课堂

《品德与社会》教学要以教材为载体,在教材的指引下拓展到生活中的各个领域,通过学习实践,实现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目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善于联结课堂内的生活与课堂外的生活,最大限度地、立体地整合各种教育资源,让学生在学习中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

如教学《保护环境》前的课前调查中,学生发现居民区的垃圾堆放严重污染小区的环境,而这些社会现象靠学生之力是很难改变的。于是我发动学生制作宣传标语牌,放置在垃圾箱旁,提示居民按规则投放垃圾,避免污染,保护自己的生活环境。另外,还组织学生成立宣传组,让他们在自己生活的小区里开展宣传,这样的活动极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正是这富含生活性活动的开展,才能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四、教学目标生活化

品德与生活课标指出:“教学活动在内容上既依据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提倡和鼓勵教师从儿童的实际生活中捕捉有意义的内容。”所以在确定教学目标时,要努力制定以学生生活为起点和终点的教学目标。教育家杜威说:“离开了参与社会生活,学校就没有了道德目标,也没有什么目的。”美国教育中流行这样一句话:“我听了,我忘了;我看了,我知道了;我做了,我懂了。”一切教育的目的最终都要用生活来检验,只有贴近生活实际的教育目标,直接指向生活实践的教育目标,才具有真正的教育意义。

比如我在教学三年级上册《平安回家》一课时,考虑到所在学校在县城最繁华地段,交通情况比较复杂,虽然学校一再强调,但是让学生真正能够养成自觉的交通安全习惯,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于是,我在班级里组织开展了交通安全知识竞赛活动,让学生通过竞赛,参与安全知识学习中。借助课堂,让学生认识常见的交通标志,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指导他们认识常见的交通手势,学会遵守交通规则,为今后的生活做好铺垫。要努力让行为规范从生活中来,在经过修正后再回到生活中。

五、重视已有的生活经验

儿童思想品德的形成主要来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感知和认识,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注意这些经验与教学内容的联系,切实有效地将之融入教学,在这种初体验的基础上深入感知教材内容,才能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如在教学《社区的公共设施》一课时,学生对社区一词感觉比较陌生,我这样引导学生:你的家有几居室?这些个居室构成了你的家。同样,我们的小城分成了几个社区,每个社区相当于你家的一个居室。这样学生就明白了社区的含义。通过已有的生活经验将“社区”这个概念具体化,比空洞的说教要灵动得多。开放、灵动的课堂会使学生感受深刻,真实、亲切的内容就是他们获取心灵给养的源泉,这样的教育才是惠及生命的教育。同样,在教学中应该多设计实践活动和行为训练,从而引领学生自我教育。比如在教学《谢谢你们,我的父母》一课时,让学生采访父母一天的生活,记录下父母工作及家中劳动的情况,从而感受父母的辛劳,并列出“我为父母分忧”的计划表。他们感受到父母的辛苦,渐渐学会帮助父母做简单的家务,最基本的就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把学生从课堂带入社会生活,让学生明白一切知识与思想最终都要落实在生活实际之中,才能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为孩子们的终身发展奠基。

总之,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教师要树立“教学即生活”和“生活即教学”的观念,让孩子们将学习与真实的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起来。通过自身的参与、体验、反思等,形成深刻的生命体验,从而潜移默化地获取教育教学的高效率。构建生活化的品社教学,是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体现,也是人文性、科学性、实践性品社学科特点的具体体现。教育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在生活中生根开花,这是一切教育的起点和终点,也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必须正确面对的一个课题。

猜你喜欢

品社生活化生活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培养爱国情怀 争当文明主人——《品社》教学中核心价值观教育方法探微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品生”、“品社”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爱你在心口难开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