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术学业水平测试复习指要
2015-09-10叶文林
叶文林
摘 要: 随着一年一度的信息技术学业水平测试临近,各个学校的复习工作都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信息技术学业水平测试是为了检测、评价普通高中办学水平、教师教学质量、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和考核高中学生信息技术课学习是否达到大纲规定的基本要求及能否毕业的重要手段。作者阐述在信息技术会考复习工作中的一些体会,希望与各位同仁交流。
关键词: 新课程 信息技术测试 复习
对于信息技术课程而言,高二阶段的信息技术学业水平测试是最重要的一次考试;对大部分学生而言,通过学业水平测试是学习这门科目的主要目标;而对信息技术教师而言,测试成绩则是检验教学效果的最重要途径,所以高中信息技术学业水平测试复习是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新课程实施以来,大部分教师都感到迎考复习的时间紧,头绪多,难度大,要在较短时间内搞好复习,取得较好效果,制定合理有效的复习策略显得尤为重要。我就新课程实施以来在会考复习阶段碰到的一些问题及尝试过的一些方法谈谈体会。
一、强化认识,明确目标
我们应正确认识信息技术学业水平测试的意义,明确测试目标。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是高中毕业水平考试,一种水平性达标考试,主要检测高中生通过学习是否实现《课程标准》规定的学习目标,其主要功能不在选拔,而在于检测和激励。因此,我们要认真领会《测试说明》中知识内容考查的不同层次的要求,进行全面系统复习,切实抓好基本概念的理解和基本方法的应用。信息技术学业水平测试注重的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考查,尤其是操作能力考查。教育学生正确对待学业水平测试,帮助学生树立顺利通过测试的信心,并鼓励学生积极进取,争取获得优异的成绩。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采用分层式教学、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尽可能会考复习和能力培养两手抓;对于基础较薄弱的学生,则应注重双基复习并加强训练。
二、科学预留复习时间,打有准备之仗
新课程实施以后,大部分教师都感觉到教学任务变重了,因为课时没有变,还是每周两节课,却多了一门选修课程,如何调整新课的授课时间与测试复习的预留时间非常重要。我认为复习的预留时间应该控制在7—8周,预留时间太短则很难保证复习的全面性与系统性,预留时间太长则新课的授课速度必定会更快,影响新课效果,毕竟要预留7—8周的时间对新课的授课速度已经要求很高了。而要保证能留够7—8周的复习时间,则需要从高一第一个学期就制订课程教学计划。我校的信息技术教研组每学年第一周的教研活动中最重要的一个议题就是制订学年的教学计划。制订教学计划时必须考虑一些不确定因素,如国家法定的假日及每年6月份是“考试月”,面临高考、中考和学生期末考试的冲击,是“缺课”频率很高的时段。我觉得制订教学计划时找一个日历作对照是很有必要的。此外,为保证有足够的时间复习,教学计划中在第一学年的最后阶段应该安排一定的时间提早开始下一学期(高二)选修模块(我校为《网络技术应用》)的授课。
三、正确解读《测试说明》
《测试说明》是测试命题、成绩评定及学科教学的基本依据,它明确了测试的内容、要求、方法及形式,《测试说明》应该是复习的依据与出发点。如何围绕《测试说明》展开复习,我认为主要应把握两点。
首先要保证复习的全面性,这里的全面性不但包括内容的完整性,还要注意对考试内容掌握程度的不同要求,特别是对考试要求为B、C的内容,应该适当提高复习要求,如2013年测试对“表格信息加工”单元只有4块内容:创建表格及录入数据、公式和函数、排序与筛选、创建图表,虽然要求不高,全是B,但我们在测试时看到了数据导入、绝对引用、图表分析和图表修改的题型,如果在复习阶段不适当提高要求,那么在考试时相当一部分学生将很难应对这些题型,特别是数据导入,如果无法完成数据导入,后面的题目就无法完成。
四、合理安排操作与理论复习,注重学习方法和考试技巧
认真分析历届试题,把握复习的重点和难点:笔者分析了最近几年本校的信息技术测试情况,发现选择题一部分来源学生的上机操作(主要是操作的方法和结果),另一部分则是一些重要知识点的实际应用考查,着重考查双基的掌握情况。因此,双基教学,一要重视对每个知识点的理解,不能临时抱佛脚、死记硬背;二要把握知识联系實际,灵活应用知识。
注重学习方法和考试技巧:选择题,根据题目类型的不同可以采用判断法、筛选法、尝试检验法及数字代入法等方法。如使用判断法时,先要弄清所给题目中包含的概念的正确内容,并经过必要的分析决定选项哪些是正确的。使用筛选法时,要根据题中给出的条件,对各备选的答案进行分析,将和题意相违背的答案逐一排除,缩小选择范围,最后选择正确答案,等等。
操作题普遍得分比较高,因为学生针对性训练能很好地完成,我校专门有错题集可以二次训练。在复习中笔者发现学生对操作题的遗忘率要大大低于对理论题的遗忘率,这也符合心理学中人们对理性认识的遗忘速度比对感性认识的遗忘速度要快的结论。针对这种情况,我认为把理论复习全部安排在前阶段,而把操作复习全部安排在后阶段的做法是不可取的,比较理想的方法应该是先复习操作再复习理论,或者是两种复习交叉进行。我更倾向于先操作再理论的复习顺序,当然,各个学校的生源不同,课时的安排也不一样(有的是每周两节课连上,有的是每周两节课分开上),实际操作时还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五、教学方法多样化,学生学习主体化
学生基础的差异性是每位教师都要面对的难题,信息技术课中更是如此。目前我校采用导学案教学模式,信息教研组更是灵活地发挥导学的特点,每节课之前把要复习的内容以导学案的形式发到学生手中,让学生提前自主复习。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采用分层式教学、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每个小组组长(测试成绩好的学生)负责小组其他组员的学习情况,主动辅导基础较弱的学生,小组共同进步,由他们带动整体。他们在辅导本组同学过程中进一步巩固了知识,发挥了“以点带线,以线带面”主体作用。
学业水平测试并不是教学的目的,但通过学业水平测试,学生可以提高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和信息素养,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基础。教师应该尽力寻找信息技术教学与测试的结合点,在测试要求的基础上,结合课本内容,从各个不同方面对测试内容进行分析,打造高效课堂,进一步促进高中信息技术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江苏省教育考试院编.2014年江苏省普通高中信息技术学业水平测试说明.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