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初中物理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2015-09-10蒋科
蒋科
摘 要: 课堂教学作为教学的主渠道,教师应讲究课堂教学的技巧和艺术,努力让学生在课堂上“活”起来,使课堂焕发生命活力。作者结合多年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实践,认为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工夫:激情,营造乐学氛围;引趣,启动求知动力;动手,焕发探究热情;巧用多媒体,优化课堂教学;展示物理美,培养审美能力。
关键词: 初中物理 激活思维 动态课堂 生命活力
当今教育,学生背负着沉重的体能、精神负担和学习进程的延伸,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或多或少地存在厌学情绪,学习兴趣不浓,有时也让老师们束手无策。课堂教学作为教学的主渠道,教师应讲究课堂教学的技巧和艺术,注重启发诱导,激活学生思维,努力让学生在课堂上“活”起来,使课堂焕发生命活力。因此,笔者结合多年初中物理教学实践,谈谈经验。
一、激情,营造乐学氛围
苏霍姆林斯基说:“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在这块土壤上。”情感是智力发展的翅膀,积极的情感是人的认识活动的内驱力,它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对知识对真理的追求欲望。要激发学生爱学物理,我从培养师生感情开始。因为学生喜欢、信赖教师,就会产生“亲其师,信其道,服其理”的向师效应,对所教学科产生浓厚兴趣。在教学中,我把自己列为学习的一员,参与学生活动,使学生感到老师和他们在一起动脑筋,一起学习,是他们的亲密学友,从而增强亲切感。在课堂上我尽量为学生排忧解难,深入了解学情,总是以和蔼的态度、亲切的语言感染学生。比如一走上讲台,采用各种形式巧妙引入课堂,例如在教《汽化》一节时,我在课前就做好了准备工作,课上我就像一位魔术师。课一开始,我拿出一个装着热水的大針筒,问:我不用火烧,能把里面的水“烧”吗?随着老师慢慢地抽气,学生看到水再次沸腾时,一下子就议论开了,纷纷猜测是什么原因促进如此神奇的现象出现。这时老师并没有及时解答,而是因势利导,让学生自己猜测其中原因,并引导各小组看书讨论。又如在学习《牛顿第一定律》一节的惯性内容时,我在课堂上首先给学生讲了一则与惯性有关的故事:“馒头撞死人”、“猪吻拖拉机,吻死一片猪”。这样吸引学生走进课堂,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投入学习。
课堂提问,我从不以“突然袭击”惩罚不用心听课的学生,而是用亲切的语言提醒学生注意。遇到答不上或答错的学生,从不大声训斥、嘲笑、挖苦,而是以鼓励为主。有一个学生,他是从贫困山区来我校的,总是不大胆,回答问题唯唯诺诺,在新的环境中深感自卑,上课从不举手回答问题,做练习的速度很慢,还对老师产生恐惧心理。我了解他的情况后,就以热情的态度接近他,课堂练习时,到他座位上指点,帮他解决疑难,为增强他的自信心,常把一些简单的问题让他回答,当他答对时及时在全班表扬,慢慢地,他感到老师在关心、帮助他,消除了对老师的恐惧心理,对物理产生了兴趣,学习一天比一天有进步,课堂上也乐意回答问题,练习、作业的质量大大提高。可见,情感是打开学生智力渠道的钥匙,课堂上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是营造和谐课堂氛围和良好智力环境的重要因素。
二、引趣,启动求知动力
心理学家认为,兴趣是学生主动接受知识的能力,是增进记忆和发展思维能力的前提条件。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教育者的艺术表现在什么地方呢?表现在使学生能透彻地、迅速地、愉快地学习知识掌握技能。”这都说明了培养兴趣的重要性,在物理教学中,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引趣的:
1.以语言引趣
课堂教学中,教师尽可能多地用抑扬顿挫、语调丰富、风趣幽默、充满诱因或悬念的语言,并配以丰富的表情和手势组织课堂教学,为学生创造开放宽松的教学环境。如“你会做吗?”、“你自己能解决这道题吗,老师相信你能行”、“这道题你都做对了,真行”、“你通过自己的努力,终于成功了”并面带微笑。这些激励性的话语是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感情上有了共鸣。如讲“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时,我就用手在讲台上推粉笔盒前进,用手托着粉笔左右水平移动;我从讲台上下来又上去,边做动作,边配合手势和带有感情色彩的语言及身体语言,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我常采用生动、形象、通俗易懂而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进行教学,例如在讲势能与质量的关系时,提问:“当天花板上有一根鸡毛向你头顶上落下时,你将怎样?”学生肯定会说:“这有什么可怕的。”再问:“若你头顶上的电风扇落下呢?”学生肯定会下意识地手盖头顶,“那还不快跑。”从而说明物体的势能和质量有关。在讲势能与高度的关系时,可以用从课桌上跳下来和从三楼上跳下来进行比较,使教学语言达到深入浅出、形象生动的效果。再如,在讲授“原子核式模型”时,教材中给出了原子和原子核的半径大约是10-10m和10-14m,相差一万倍。这时我恰当地给出形象化描述:如果原子核是一粒小米,那么原子就是教室;或者,如果把原子核比做一个铅球,整个原子就相当于一个四百米跑道的运动场。这样比喻,学生很容易理解为什么原子中几乎是空空荡荡的。贴切的比喻使物理概念生动了,物理模型清楚了。学生听起课来兴致勃勃,思维活跃,记忆深刻,效果好。
2.以情境引趣
在物理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把教学内容本身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间的矛盾作为设计问题的突破口,创设对比的问题情境,造成学生心理上的悬念,从而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集中学生注意力,使学生不知不觉地处于积极思考状态。例如学习重力这一节,了解重心时,有一个锥体爬坡实验(俗名:向上滚),学生清楚地看到:把锥体放到轨道中间位置,锥体不但没有向下滚,放手后锥体反而往上爬一小段,这一现象超出学生认知范围,他们一下子就呆住了,“这到底是为什么呢?”这一悬念,引发学生思考、主动探究的行动。又如,在浮力教学中,我提出问题:“为什么有时候浮力大到可以托起一艘万吨巨轮,而有时候又小到托不起一片薄薄的铁片?”简单的一句话,引起学生的思考并使其产生疑问:“浮力的大小究竟跟哪些因素有关?”这样自然地引发他们对影响浮力因素问题的争论和探讨。再如,在“平面镜成像”的教学中,我提问:“当你离平面镜越近时,你在镜中的像真的就会变大吗?你本身真的会变大吗?”由此可见,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不仅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能够帮助学生理解物理概念,掌握物理规律,从而强化教学效果。
三、动手,焕发探究热情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鼓励学生多动手实验,在“动手”的基础上积极“动脑”,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如在探究“气压与沸点的关系”时,我设计了如下实验:将烧瓶里的水烧开,停止加热后,水即停止沸腾,将烧瓶倒过来,往上面淋冷水,只见烧瓶里的水重新沸腾。学生在我的指导下亲自动手做实验,大家议论纷纷,在学生动手和积极思维的基础上,诱导学生探究气压与沸点的关系,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使课堂焕发生命活力。又如:学习分子间的作用力时,可让学生动手做这样一个实验,在两个乒乓球间夹上一段弹簧,球的外侧套上橡皮筋,平衡时,引力等于斥力;增大球距时,引力大于斥力;缩小球距时,引力小于斥力。学生在动手中学习,在动手中思考,通过实践活动获得大量感性知识,激发探究热情。
采用趣味性的实验,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有利于引导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观察、研究和分析思考问题、探索问题,从而揭示物理现象的本质,探究物理现象的内在规律。例如:初中物理“大气压强”一节的教学,覆杯实验中小小纸片竟然托住了杯中的水;用较大力都没有压进广口瓶的鸡蛋,却被大气压轻易地压进了广口瓶。在“平面镜”的教学中,教师表演“魔术”:将两支蜡烛全部点燃,在学生不注意时熄灭平面镜后的蜡烛,但是出现在同学们面前的仍是两只燃烧的蜡烛,只是这时平面镜后的蜡烛却怎么也让纸片燃不起来。这些现象,都在学生的意料之外,给予学生强烈的刺激,引起他们浓厚的兴趣,使他们产生要探究其中奥妙的强烈愿望。
四、巧用多媒体,优化课堂教学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不少学生感到物理的内容难学、枯燥、索然无味,缺乏对物理的学习兴趣,更不用说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物理教学应该在和谐、轻松、自主的教学氛围中,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展开教学。由于一些知识的本身所具有的抽象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提供给学生丰富的、充足的、典型的、较为完整的感性材料,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触觉等多种感官,全方位参与教学活动。例如:在《弹力》这一课件制作中,我收集了大量生活中的视频体现弹力,如撑竿跳、蹦蹦床、鱼竿等常见形变及一些不易觉察的微小形变满足学生听觉、视覺的需求,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在一些重要的教学环节,如:弹力产生条件、方向等位置插入动画、声音,目的是利用多媒体的互动性,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又如:在讲解光的折射中的“眼睛受骗”这一知识点时,我是通过看“水中鱼”和“岸上树”解释光的折射现象的。如果只用口头来解释,在黑板上画几个图,学生就较难理解,而用电脑图像模拟整个光的折射过程,就会有直观的效果。这样的电脑模拟实验,降低了教学难度,既生动、有趣,又通俗易懂,使学生在笑声中解答问题掌握知识,渲染物理课堂气氛,促使学生在课堂上“活”起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五、展示物理美,培养审美能力
在自然界中存在许多美的物理现象。例如,雨后天空中出现的彩虹和霓;荷叶上晶莹剔透的水珠;干涉条纹和衍射条纹;海市蜃楼;原子发射的线状光谱,等等。这些都展示了物理学的真实美。我在课堂引入时,常以物理的美感创设情境,例如学习能源时,播放配乐解说与能源有关的影片(如海水波澜壮阔、滔滔江河之汹涌澎湃),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境和气氛中感受水能的浩大、大自然带给人类的美。
在各个教学环节,也随时展示物理的美。例如质点、单摆、磁感应线、光线等,以这些优美的物理模型概括出物质运动的基本规律,变复杂为简单,既简洁又合理,给人们带来物质世界美的享受。对称性展示了物理世界中令人赏心悦目的美,给予学生美的享受,如平面镜成像的镜面对称、通电导线磁场分布的轴对称、光路可逆的对称、时间的对称、运动的对称等。又如电流可以类比人流、水流、车流加深理解,电压可以类比水压……让学生从思维方法中领略物理结构、物理秩序的和谐美。再如我在演示短路现象,说明保险丝的作用时,将电路短路,只见火花一闪,学生听见“啪”的一声,又看见一股青烟冉冉升起,这时灯灭了,保险丝烧短了,我再次接好保险丝,灯复明,我用拟人化手法,赞美保险丝这种牺牲自己、保护全局的精神,在黑板上写了这样两句诗“化作青烟随风去,愿把安全留人间”。另外,做物理题应用物理公式、结论,一题多解,多题一解,无处不体现物理美,教学中深入挖掘出物理美的特点,让学生感受到物理也处处蕴含着美。
实践证明,要向45分钟要质量,教师就要在课堂上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诱导学生的积极思维,全员参与,努力让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把课堂变成学生张扬个性,充盈激情和活力的乐园。
参考文献:
[1]张艳.初中物理“愉快教学”的初步尝试[J].教育界,2010(18).
[2]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论中小学教学改革的深化[J].教育研究,1997(9).
[3]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