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中学物理课堂教学效率
2015-09-10刘奇娟
刘奇娟
摘 要: 從教学内容层面看,中学物理涉及的知识内容范围更广,更强调理解性的抽象概念和定理被纳入教科书中,新课节内容的导入和知识的综合性的增强就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学习物理的难度,并且随着课程改革对中学物理的传统教学方式产生巨大冲击,新的授课方式重在培养学生思维想象力、逻辑推理能力、创新意识、运算能力和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对中学物理高效课堂的打造进行相关的策略分析。
关键词: 中学物理 高效课堂 教学效率
物理是中学阶段理科学习的重点,与数学相比,物理的学习时间较短,因而学生对其理解并不是十分深刻,导致学生在物理学习过程中经常遇到难点而产生困扰,加之中学生所处的年龄段使得他们在学习中表现得较急躁,对问题的思考缺乏耐心,遇到新的问题不能够灵活采用原来的思路和方法加以解决,长此以往,学生就很容易对学习失去信心,造成物理课堂学习的低效率,为此就需要教师在提高物理学习效率方面下工夫,打造高效物理课堂。
一、运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学生接触新课程
物理学习与数学学习存在的共同点就是它们都强调思维逻辑性,而物理相对于数学则属于一门高度抽象的课程,在传统的物理教学中学生单纯地接受教师教授的内容,但对于所学的知识有什么用途和怎样运用知之甚少,在这种课堂脱离实际的教学方式影响下,学生的物理学习就无法得到有效提高,为此教师可以采用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从本质上讲,物理属于探索自然规律的学科,其中涉及的原理、定律大多揭示的是普遍的自然现象,这样一门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的学科就为情境教学法的运用奠定了基础,教师在开始讲授一门新课节之前用通过实验模拟生活实例进行铺垫,能够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形成相关的思维模式。在学习苏科版中学物理“物体的浮与沉”这节课时,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上进行实验,将同一个小木块放置到不同密度的液体中,小木块有的沉、有的浮,这时学生就能够通过实验明确物体的沉浮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在沉浮情况不同时木块排开水的体积也不相同。教师在这种情况下就可以导入浮力大小的公式,即F浮=ρ液gV排,然后教师将同样大小的木块和铁块放入同一密度的液体中,木块浮于液体表面而铁块沉于液体底部,学生就会考虑在同一液体中、同一大小的不同物体是沉还是浮与物体的密度有关,在层层深入的思维引导过程中,学生的探索求知欲望被激发,能够积极主动地思考,通过实验联系实际的情境教学法可以将抽象的定律、公式、原理转化为具体的、浅显易懂的物理现象,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
二、用问答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物理的学习同其他科目的学习一样,都要求能够为生活实际服务,一门课程如果脱离了实际就失去了意义与价值。在课程改革中对物理学习提出的新目标要求为:促使学生灵活运用物理知识和科学探究方法解决相关问题。教师将物理学习的目标要求落实到教学活动中,就可以通过有意识地在教学中设置一些障碍引导学生对相关现象提出问题,教师在学生问题的基础上加以引导,用所学知识对其进行解释,通过这种师生之间的互动式问答锻炼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传统教学中通常的形式是“教师问、学生答”,学生永远按照教师给出的思路和方向进行学习,在主观上缺乏主动性,而对这一形式加以改变后,教师直接在知识讲解中设置障碍,同时将提问问题的权利交给学生,由学生自由地对设置的障碍进行观察、思考和分析,则更能够拓展学生的思维,在加深学生对知识巩固与理解的同时,强化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教师在讲解完“光的折射透镜”后,在课堂上进行实验,用调整凸透镜、平面镜和凹透镜的角度燃烧纸张,只有凸透镜能够顺利将纸张点燃。在学生观察结束后教师要求学生针对其中的物理现象提出问题,学生则会提问“为什么只有凸透镜能够将纸张点燃”、“为什么在点燃纸张之前需要调整角度”等,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其他学生对其进行思考后运用知识回答,学生会考虑到光的折射角度问题、凸透镜和凹透镜的聚光和散光问题等,这时就会涉及“光的折射透镜”中的知识运用。
三、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物理课程中涉及的原理与定律都是在前人观察总结的基础上形成的,并不一定是完美无缺的,在不断实践中还可能获得更新发展,因而在教学中将物理知识定性为“不容置疑”的经典直接灌输给学生是一种错误的做法,从另一个角度上讲,并不是只要熟记知识点就能够获得高分,死记硬背、缺乏创新能力只能使学生对于物理的学习停留在纸上谈兵的层面,为此就要充分重视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在物理学习过程中自主思考,能够通过观察对物理现象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创造性的问题。在讲解“声现象”这一课节时,教师可以先用设置问题的方式引起学生对日常生活认识的反驳,例如“生活中所有的声音我们都可以通过人耳听到吗”,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在他们的思维概念里,声音就应当是像机器的轰鸣声、班级的合唱声、朋友之间的悄悄话一样,不论声音是大是小都能够通过人耳听到,这时候要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声音可分为“人耳听得到的声音”和“人耳听不到的声音”,鼓励学生提出现实生活中一些听不到声音的活动现象,学生就会提出诸如“蝴蝶扇动翅膀的声音不能通过人耳听到”、“家用超声波驱鼠器利用声音驱赶老鼠但是人耳听不到”等现象,这种善于发现问题的创新思维就可以引导学生对人耳听不到的声音中的超声波和次声波进行区分,学生通过日常生活中与普遍现象不同的特殊现象推理出对物理概念的认识,而不需要强制性地改变学生的日常生活认识,这种自然而然的思维延伸能够在学生思维创新的基础上渗透更多知识讲解。
物理课堂要高效教学就要革除传统教学中不恰当的做法,重视学习过程的完善和学习能力的提高,充分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自主思考和独立学习的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已有知识对相关问题进行解决,使学生真正理解学习内容,建设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喻宜明.对中学物理教学的几点看法[J].中学时代,2014(08).
[2]张秀峰.浅谈中学物理教学艺术[J].学周刊,2011(21).
[3]巩玲.提高中学物理教学质量方法的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