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性

2015-09-10曾秋月

考试周刊 2015年58期
关键词:教学有效性教学方法信息技术

曾秋月

摘    要: 在全力推进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中学信息技术课如何真正有效,关键在于探讨新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的创新是提高中学信息技术教学有效性的最佳途径,充分调动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的积极性,以学生为主体是广大教师总结出的成功经验。

关键词: 信息技术    教学方法    教学有效性

中学信息技术课是一项融知识性和技能性于一体的基础性学科教育,是一门新兴学科,与传统学科相比较,它的教学理念体系、教学模式、教学思想都远没有定型。教师要善于引导,根据信息技术的学科特点,设计合适的教学方法。成功的教学不是强制,不是作为一项艰苦任务要学生负担,而是“使人愉快,让一切教育活动具有乐趣,富有感情色彩”。信息技术教师必须探讨与之适应的教学方法。下面我就从事中学信息技术教学总结出的教学方法谈谈看法。

一、激发学生兴趣

教学实践证明,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最初对计算机充满好奇,但随着信息技术教学内容的深入,有的内容需要记忆,且枯燥无味,难度加大,学生的学习兴趣日益减退。创设愉快的情境正是为了满足学生的需要。它能有效地渲染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并把情感作为贯穿于其中的一根红线,串联并带动原有知识的教学、能力的培养和智力的发展。学生在上机过程中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一定要注意聆听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并根据情况做出不同的解答,切忌不耐烦。在教学中我努力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鼓励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尤其是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善于质疑,点燃思维的火花,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创设问题情境要求教师预测学生接受知识时可能存在的问题,抓住学生认知上的矛盾,选准问题的切入点,激发兴趣,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在教学中,采用兴趣激励法,将学生的学习兴趣转化为学习知识的动力,使学生在浓厚兴趣的推动下学习,不仅效率高,还会使学生产生学习的价值感、荣誉感和喜悦感,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二、任务驱动,明确目标

所谓“任务驱动”,指的是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具体的、细化的“任务”,通过讲解或让学生自学、讨论或操作实践等方法完成“任务”,从而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問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先给学生提出问题,把问题作为任务,再由学生在上机过程中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问题。把每一个教学内容隐含在每一个具体的任务之中,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完成一个个任务逐步掌握知识。例如在教学“中文Word2000的功能和使用”一章时,要求每一位同学编制一份精美的班级小报,此任务中隐含着本章的几个知识点:(1)Word2000的基本概念和如何建立编辑文档;(2)设置字体、字号,段落排版;(3)页面设置及文档的打印;(4)Word2000的图形功能;(5)Word2000的表格功能。“任务教学法”便于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学好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在下达任务时,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在操作过程中把握知识点,在完成任务后指导解决难点,共同归纳任务中涉及的知识、概念,使之系统化。这样让学生有目的地学习和实践,有利于学生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兴趣盎然地掌握所学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三、注重与实际生活结合

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小品一般要短而精,占时两到三分钟,适合穿插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之中,信息技术的发展、人物轶事、有效的比喻、小游戏等。如讲到计算机系统时,我讲了一个小故事:计算机处理的数据量是极为庞大的,就好比一个人在堆满了谷物的仓库里打谷子,那怎么施展得开,工作效率怎会高呢?人们把谷子堆在仓库中,自己拿了一部分谷子到场院中去打,打完了再送回去。这下子,可没什么碍事的东西,打谷子的速度快多了,效率提高了。计算机就是这样解决了同类的问题。它把大量有待处理和暂时不用的数据都存放在硬盘中,只是把需要立即处理的数据调到内存中,处理完毕立即送回硬盘,再调出下一部分数据。硬盘就是计算机的大仓库,内存就是它干活的场院。在讲文件的路径时,我请一位学生说出上学和回家的路线,将这种“路线”引申为查找文件的路径。再问路径是唯一的吗?你走不同的路线回家会不会迷路?学生在简单的比喻中愉快地接受新知识。

四、注重教学演示,加强同步操作

所谓演示、操作同步教学法就是教师边讲解边操作示范,操作过程一步步展示在学生面前,让学生直接感知、模仿和操作,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领会操作要领。实践证明,学生通过亲自上机实践,既掌握操作技能,又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比如在教学关于word文字处理软件时,教师自己准备设计好所在学校的信封,并适当提示基本操作要点,比如制作邮政编码方格方法,框线宽度,文字位置、大小和颜色等,要求学生照原样制作,并鼓励他们通过软件本身的帮助系统寻求操作方法。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网络的功能,把学生用机的屏幕锁定,使学生机的屏幕信息与教师机一致,这样在将教学过程中的操作步骤一步一步演示给学生看,一边演示一边讲解,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充分认识、了解课本中的理论知识是如何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师一边教,学生一边学,再加上教师有目的、有意义的指导和分组讨论学习,不仅让学生学到知识,而且锻炼动手动脑的能力。学生通过这样的实际操作训练,相互交流、学习,取长补短,不仅巩固所学知识,还提高自学和应用能力。

五、恰当使用课件辅助教学

赏心悦目的课件对愉快情境的创设更是锦上添花,运用视觉、听觉的结合,使多个感官同时接受刺激,他们在欢声笑语中悟出信息技术的奥妙与真谛。多媒体课件以生动的图像、声音等效果已越来越受到各学科教师的欢迎。教学软件一般具有界面生动活泼、形式新颖、直观效果强、个别化学习特点突出、操作性和交互性强等特点。如在讲授PowerPoint时,我精选了一些学生参加国家级比赛中获奖的作品创设情境,学生在图、文、声、乐并茂的课件中感受到PowerPoint的强大功能,学生会更认真学习,力求做出更优秀的作品。

总之,在信息技术这门新兴学科的具体教学中,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一节课往往是多种方法的结合。老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多给学生一些思考的机会,多一些活动的空间,多一些表现的机会,而且信息技术本身就是一门飞速发展的技术。探索新的环境下的新型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培养具备一定科学精神、创新意识和信息能力的学生,信息技术教师任重而道远。

猜你喜欢

教学有效性教学方法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讨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初中政治课的“激趣”研究
初中数学教师不可忽视的几种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