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处理阅读教学与习作之间的关系
2015-09-10王生勤
王生勤
摘 要: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习作是阅读效果的体现。只有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处理好阅读和习作关系,把二者紧密结合在一起,相辅相成,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和语文综合素质。
关键词: 阅读教学 习作 相辅相成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句话充分指出了阅读与写作的辩证关系。《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收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是一个信息的输入过程;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也就是一个信息的输出过程。”阅读和写作有其相对独立性,又有密切联系。可以说,没有阅读了就没有了写作,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前提,而写作的素材来源于阅读。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将“阅读”与“写作”二者紧密结合,基于对阅读和写作的一些认识,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认为在篇章阅读教学中要处理好阅读和写作的几种关系。
一、文章的词句与思想感情的关系
教师在教学篇章阅读时,不能只是满足于理解文章表面词句的意思,还应当引导学生通过发散思维感悟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中心思想(又叫作者的写作目的),这样才能加深对文章的理解。例如六年级《一夜的工作》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是这样写的:“我对自己说:这就是我们新中国的总理。我看见了他一夜的工作。他每个夜晚都是这样工作的。你们看见过这样的总理吗?”这些词句含意深刻,表达了作者对周总理的敬爱之情,阅读时应该反复认真体会词句与表达思想感情的关系。
二、“主要内容”与“次要内容”的关系
一篇文章为了更好地表达出作者的写作目的,写作时必须主次分明,把最能表达中心的部分写具体。因此在教学时,应当仔细分辨文章哪些是主要内容,哪些是次要内容。主要的地方要认真揣摩,深入了解,以便更好地领会文章中心思想,抓住主要内容,就是抓住文章的要点。例如《琥珀》一文,作者为了表达文章的中心思想,抓住几个要点写:首先写很久很久以前的一个夏天,树脂球从树上滴下来,把苍蝇、蜘蛛一起包裹住;接着写树脂不断往下滴,积存一个树脂球;然后写树脂球掩埋在泥沙底下,变成了化石;最后写化石被发现了。阅读时要抓住这四个重点,就能理清“主要内容”与“次要内容”的关系,这也为以后学生写作怎样分辨主次打下基础。
三、神态表情与心理活动的关系
写人记事的文章,都要写人物的表情和动作、人物的对话,还要写人物的内心活动。我们阅读这样的文章,一定要既看到人物的外表,又注意人物的内心活动。阅读这样的文章,我们要学会分清哪些地方是描写人物的外表和描写人物的内心活动的,是交叉进行的。例如:海力布急得打下眼泪说:“我可以发誓,我说的话千真万确。相信我的话吧,赶快搬走!再晚就来不及了……”当大家不相信时,“海力布知道着急也没有用,不把为什么要搬家的原因说清楚,大家是不会相信的……”,这里既写了人物的外表和动作,又写了人物的内心活动,反映了海力布的高尚品质。
四、实物描写与联想描写的关系
文章叙述的事物,有實实在在的东西,有由实在的事物而引起的联想。在一篇文章里,往往在写实的事物时,还会加上丰富多彩的联想,让文章更加形象、生动、深刻、感人。例如《月光曲》一文中“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的描写,作者通过皮鞋匠看到盲姑娘那丰富的脸部表情而联想到月光曲的具体内容,体现了乐曲的优美、动听,让人感受到音乐家贝多芬琴技高超,写出了音乐给人无穷的遐想和振奋人心的伟大力量。
五、顺叙和倒叙、插叙的关系
顺叙也称正叙,是叙述最常用的手法之一,顺叙就是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进行叙述的方法。倒叙是根据表达的需要,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重要、最突出的片断提到文章的前边,然后从事件的开头按事情原来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的方法。插叙是叙述中常用的一种方式,作者在叙述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发展的过程中,暂时中断叙述线索,即不依时间顺序而插入有关的另一故事片断、事件,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作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完整、结构更严密、内容更充实,插叙结束后,再继续原来的叙述。
例如《十六年前的回忆》一文,作者就是运用倒叙的叙述方法,先写父亲遇难的日子再叙述遇难的过程,这样能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使文章产生悬念,更能引人入胜,同时可以避免叙述的呆板和结构的单调。而《凡卡》一文的作者却是用了插叙的方法,在描写凡卡在圣诞节前夜给爷爷写信,叙说自己在城里过着猪狗不如的生活的同时,回想(插叙)起和爷爷砍圣诞树的快乐情景,这样更能烘托出凡卡的悲惨命运,更能激起读者对沙俄黑暗社会的痛恨和对凡卡悲惨的同情。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习作是阅读效果的体现。在每节课阅读理解的基础上,教师要找出课文的习作切入点,不失时机地教给学生一点写作方法和技巧,让学生表达他们的一点感受,一丝体会。从而提高学生的读和写的意识,提高学生的习作兴趣。总之,只有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处理好阅读和习作上的关系,把二者紧密结合在一起,相辅相成,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和语文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