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浅探

2015-09-10董永强

考试周刊 2015年58期
关键词:技能培养教学改革

董永强

摘    要: 中等职业学生掌握必备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不仅可以提高应用计算机解决工作与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可以为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基。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的关键是要转变观念,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实施模块式、分层式教学和多媒体网络教学,强化上机实操实习训练,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 教学改革    教學模块    技能培养

目前不少中职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不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如何通过改革强化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效果,是人们十分关注的一个课题,现结合教学改革实践,就此做探讨。

一、当前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存在的问题

中职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应该适应社会对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需要。目前大多数中职学校沿袭传统的课程教学模式,整个教学过程以教师为中心,教学与社会需求脱节,不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不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以致教学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习积极性未能充分调动,很难提高教学质量,也不利于发展学生的职业能力。因此,必须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以适应人才市场竞争的需要。

二、改革思路

笔者从事计算机基础教学多年,在教学改革中进行了一些探索。现结合教学实践,提出计算机应用教学改革如下:

(一)教师要转变陈旧的教学观念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与学的本质属性是教师价值引导和学生自主建构的辩证统一,这就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二)选用适合中职生特点的教材和教学内容

中职学生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在教材选择上应考虑选择由中职学校编写的适合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教学特点的内容新、适用性强、浅显易懂的教材,这对于保障学生的学习效果显得尤为重要。

在教学内容上以实用、够用为原则,根据不同专业的学生调整授课内容,对日常工作和学习中需要且经常使用的知识和技能重点介绍,着重讲解。例如,操作系统、常见的文字处理软件、表处理软件、演示文稿的使用很重要,应该重点介绍。对于网络方面,局域网和因特网是计算机环境必不可少的部分,掌握这方面的知识有助于正确使用和简单维护计算机,应该让学生理解掌握。

(三)注重教学环节的实施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或教学案例制作课件,注重实例教学,以具有代表性的实例作为每个教学模块的开始,让学生从“可视化”的实例教学开始,对教学模块的目标有一个整体认识,明白完成任务需要哪些知识。随后,再以实例为主辐射到相关知识与技能。

在教学中设计具有中职学校特点的“创设情境,学生自学;学生互动,教师指导;师生互动,当堂训练”三步走的计算机课堂,就是值得借鉴和参考的,它可以激活学生思维,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1.运用现实生活中的热点问题,如“艺术作品”和“文字材料、图表数据、图片”等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在师生的交流互动中发现、设计问题。

3.通过师生互动探究问题。以问题为主线,在学生与学生间、学生与教师间探讨的过程中解决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实践证明,这样的教学方式由于教学直观性、目的性更强,普遍被广大学生接受。

(四)强化学生的技能培养

为了提高上机训练教学的效率,教师要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指导学生针对实训任务,认真设计实习步骤、程序、所用工具与方法,按实习指导书的要求进行上机,并及时对学生进行提问、辅导、答疑,注意检查每一个学生的操作情况及对项目技能的掌握程度,要求学生认真完成上机报告。在实训过程中借助教学课件,采用讲、看、练一体化和分组讨论的教学方法,使教学更具直观性,深入浅出,将原来抽象、复杂叙述用生动的图像和动画表现出来。同时,可以使学生在实践操作中,从知识的被动接收者变为主动参与者和积极探索者,从而更直观地掌握教学内容,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有机结合,切实提高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

1.采用项目“任务驱动”教学方式。“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强调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大的任务或问题相结合,以探索问题激发和维持学习者学习兴趣和动机,适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终生受益。

2.通过竞赛发展技能。学校每年定期举行计算机基础操作技能竞赛,内容包括打字,编辑排版,表格数据处理、图表制作、幻灯片制作,等等。通过竞赛,促使学生更扎实地掌握操作技能,并积极应用到与实际工作相关的各项任务中,大大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五)转变对学生的评价方式

为了客观评价中职学生的学习效果,应改革传统的评价方式:方式一:评价分为过程评价、笔试考核和实践能力考核三个部分,成绩为百分制,理论考试占30%,实验成绩考试占70%。过程评价主要考核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的主观态度,以课堂出勤率、课堂纪律和平时成绩为主要评价依据;笔试考核主要对理论知识和基本概念进行考试;实践能力考核主要以实训作业成绩为考核依据。方式二: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组织学生参加计算机等级考试,以证书的成绩评价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考核成绩。

综上,教师首先应该转变观念,积极改革,从“以教师为主体、以课程为中心”过渡到“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不断充实自己,更新知识,充分调动学生的能动性,使学生主动建立知识和能力结构,使学生的综合素质最终得到提高,达到职业教育的真正目的。

参考文献:

[1]申翠岗.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广西教育,2011.

[2]刘长征.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析.新课程学习(上),2012.

[3]仇亨.课堂教学模式下的计算机课教改初探.陕西教育(教学版),2013.

[4]陈亚琴.如何提高中专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3.

[5]施卫华.围绕“关键能力”培养,推动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

[5]乔红艳.职高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4.

猜你喜欢

技能培养教学改革
技能大赛对高职院校教育发展影响的研究
劳技教学让学生“动”起来的实践与探索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