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初探
2015-09-10陈云仙
陈云仙
摘 要: 由于课堂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紧密结合的双边活动过程,缺少其中一方就达不到教学目的,因此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提高学生学业成绩的关键因素之一。科学合理的计划、充分完善的备课、启发探究的课堂、精心设计的习题、画龙点睛的讲评和及时有效的反思是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途径。
关键词: 化学课堂教学 有效性 教学策略
什么是课堂教学有效性?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首先,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指的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通俗地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从不懂到懂,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简单地说是学生愿意学、主动学、轻松学,并且学得好。
一、有效教学的基础是制订严密的教学计划,并认真执行
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这足以看出制订计划对人们的日常生活甚为重要。计划制订方法是:学期一开始,在充分考虑教学时间、教学任务和学生实际的情况下,通过本年级备课组老师的讨论,充分听取上一届备课组的建议,制订出一学期的整体计划、一个月的具体计划及一周的翔实计划,再根据每个班的学习情况制订出每节的教学计划,甚至细化到每节课的内容,有的放矢,使每堂课都能有效完成教学任务。计划一经制订,一般情况下不能随意更改,更要严格执行。这样才能让学生跟着老师走,不被老师牵着手,给不同层次学生相应的自由空间。
二、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是备课
教学计划靠每一节课落实,教师没做好教学准备工作可能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下降,从而降低课堂教学有效性。充分完善的备课是教学过程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要把一堂课备好需要大量时间和精力,要查阅大量优秀教案,吸取别人的可取之处,又不能完全照抄照搬。因为课堂上教师面对的是变化着的有差异的学生,而不是死板的被灌输知识的学习机器。
备课不仅要备教材、备教法,还要备学生,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选择教法和突破重难点,在学生身上大做文章。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主导。作为教学主体的学生在课堂上是否精力集中、思维活跃、独立思考并善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就要看教师能否把教学意图转变成学生的行动。教师备课时应该多收集一些与课堂知识有关,又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的鲜活例子,还可以准备一些演示实验让学生感受到化学知识的学以致用。每堂化学课都能让他们耳目一新,丰富见闻,充实生活经验,从而提高学习兴趣。有了兴趣才会有动力,才会有学习积极性,最终提高课堂有效性。
三、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中之重是启发探究
备课只是教师走上讲台的重要铺路石,要上好一堂课,教学方法非常重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活动是最好的教学方法之一,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对探究性学习的倡导,合作讨论与参与的各种教学方法广泛出现在课堂教学中,更说明教师在课堂上只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只起着掌舵作用,而不是帮着他们划船。有效的课堂并不以课堂“热闹度”为衡量标准。有些课堂上学生看起来没有太多形式上的参与,却在积极地进行深层思考,有着思维参与。有的课堂教学看似热闹非凡,学生个个参与,其实只是一种形式上的参与,被教师牵着鼻子走,没有自己的见解,思维活动停留在浅层次。从这两种形式上的“参与”可以看出,学生思维的积极参与踊跃讨论会大幅度提高课堂有效性。让学生积极多思善辩,学会学习是关键,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不能抢本属于学生在课堂上预习、消化和吸收的时间,讨论时间更要充足,让他们由“学会”到“会学”。
四、有效教学的检测可通过习题设计的目的性和习题评讲的针对性体现
习题设计非常重要,要避免繁多,要追求“精、重、实”。这就要求习题设计有目的性,符合教学大纲和高考考纲,不仅着眼于现在,而且着眼于将来的高考。如必修1第一专题的实验教学中,我们可以设计如下习题让学生解答:
[例1]下列各组混合物的分离或提纯方法正确的是( )
A.用过滤法分离Fe(OH)■胶体和FeCl■溶液的混合物
B.用结晶法提纯NaCl和KNO■的混合物中的KNO■
C.用蒸馏法分离乙醇和苯酚(沸点为182℃)的混合物
D.用加热法分离碘和氯化铵的混合物(NH■Cl加热分解生成NH■,HCl)
其中A项要求学生掌握过滤使用条件,B项要求学生掌握结晶法的使用条件,C项要求学生掌握蒸馏法的使用条件,D项要求学生掌握加热法的使用条件。这一题几乎把所有关于分离提纯物品的方法复习了一遍,加深了学生记忆。所以题目不在于多,而在于精。
有效教学要求加强习题评讲的针对性。教师要求学生认真对待每次作业与测试,教师同样要做到这一点,主要体现在对习题的评讲上。每次作业与测试,教师都要讲评,重在分析错误性质和原因及用到的所有知识点,并指导学生建立错题集,让他们加深印象,不再犯同样的错误。同时教师可以从学生做题质量上得到教学效果的反馈,以便更好地进行教学反思。每次单元测验或者做完相关习题后,教师要认真分析学生错误的题目和错误的原因,对那些属于笔误、眼误的问题只要提醒学生就可以,而对那些属于理解错误的习题要有针对性地评讲。有些问题错误后,教师只要把正确答案给学生,自己就能纠正错误,没有必要在课堂上讲,反而耽误学生时间。而对那些学生看到正确答案后仍然不能领悟的问题就要在课堂上集中讲解。如学习了物质的量后的一次测验中学生有这样一道错题:
[例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摩尔既是物质的数量单位,又是物质的质量单位
B.物质的量既表示物质的数量又表示物质的质量
C.常温下,1mol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约为22.4L
D.摩尔质量等于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
E.相同條件下,1molH■的体积与6.02×10■个CO和CO■的混合气体体积相同
很多學生错误地选择了B答案,本题答案应是E。评讲时必须把这道题的解题思路讲清楚:摩尔仅仅是物质的量的单位,而不是物质的质量单位;物质的量只表示物质(强调微观粒子)的数量,不表示物质的质量;只有在标准状况下,1mol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约为22.4L;摩尔质量只是数值上等于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的质量。
同时还要对解答这类问题做一个归纳:一般这样的选择题都包含类似的几个选项,往往考查学生对于物质的量的全部概念(物质的量、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阿伏伽德罗定理)的理解。教师可以连续解决几个类似例子,帮助学生做对习题,体验成功的感觉。这样就可以做到习题讲解具有针对性,避免盲目性,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五、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手段是及时有效的教学反思
《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导读》认为“反思性教学就是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对自身教学行为不断反思的一种行为,是教师将自己的教学活动和课堂情境作为认知对象,对教学行为和教学过程进行批判地、有意识地分析与再认识的过程”。反思性教学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化学这门学科,知识点比较零散,需要各个知识点连接成线、由线结网,需要系统化串联,才容易理解记忆。因此需要反思教学,使知识系统化、网络化,使教学经验理论化。
课后反思是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手段之一。反思教学计划和课堂设计情况,扬长避短,提高教学质量。一节课下来,静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教学计划的制订是否合理;知识点上有什么遗漏;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教学设计上是否有增补和删减的地方;训练是否到位,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归类与取舍,考虑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新境界和高度。例如,从海水中获得化学物质的时候(氯气的制取和性质),大纲要求该单元分为两个课时讲授,当时一个班级按照制取→结构→性质→用途→存在讲解。因为过程相似,在教授另外一个班级时这样设计:发现→性质→结构→制取→用途→存在。第一个过程是书本上的顺序,中规中矩;而第二个过程则是科学家对氯气的研究过程,比较符合学生的心理思维过程,因而受到学生的欢迎,明显第二个班级对这部分内容掌握得更好。
总之,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互动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需要教师与学生共同合作,教师与学生合作学习,教师注重教学计划的制订,注重充分完善地备课,注重启发探究地上课,注重画龙点睛的习题评讲,注重及时有效地教学反思,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就一定能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苏]赞可夫,著.杜殿坤,译.教学与发展.文化教育出版社,1980.
[2]郭思乐,著.教育走向生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