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初中思想品德学习与生活的整合

2015-09-10李璟

考试周刊 2015年69期
关键词:柴静品德课思想品德

李璟

近几年来,各地都加大了考试改革的力度,使各地中考思想品德试题有了很大变化,不少地方已开始实行半开卷或者开卷的考试方式,这些变化强化了对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贯彻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的基调,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起着重要作用,同时向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能力方面的要求。综观各省、市中考试题,一般都具有“突出社会热点,紧密联系实际的显著特点”。这样可以让学生充分发表对当前人人关心的重要社会问题的见解,可以考查学生学习初中思想品德课的真实效果。“突出社会热点”实际上就是最大限度地体现“理论联系实际”这一原则。因此,广阔的社会现实生活不可避免地成了初中思想品德开卷考试的“源头活水”。如何适应初中思想品德课考试改革形势,并将初中思想品德课学习真正深入生活中呢?笔者根据多年教学实践,谈谈看法,供同行老师参考。

1.亲身体会,走进生活

国家级专家曹金龙说:“思品教学贴近学生的生活,引领学生的生活,是我们教学的生命力和价值所在。通过思品教学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关切、引领学生生活,实现教学与学生生命历程的对接,落实课标的目标。”“思想品德教学应当为学生生命成长服务,必然关注他们的生活。学生的生活领域是不断拓展的,因此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我们要善于利用学生生活素材创设情境,设置两难性问题,引导学生探究思考。在师生对话中,帮助做出正确的选择,积极在生活中践行道德规范,引领学生过有道德的生活。”曹金龙的话告诉我们这样一个事实:“只在旁边看,永远是门外汉。”既然形势如此明朗,我们再在课堂上“纸上谈兵”,讲些空头大理论,“死读书、读死书”,岂能顺应形势所需?无疑就如“闭关锁国”的旧中国,不改革、不开放是不会有出路的。“万物归自然,知识亦归自然”。我们学习知识,学习理论,不能脱离自然,脱离生活。学习初中思想品德更应走进生活,亲身体味,做法如下:

1.1引导学生结合身边实际生活中的某一现实问题进一步“发现问题”。

例1:2015年1月3日,北京遭遇今年首次雾霾,最高温度8℃,空气质量指数为186,Pm2.5指数为142,为中度污染天气。请问由近几年的“雾霾盛行”,我们从中得出哪些启示?

例2:2015年7月24日,四川省彭州市一老人骑自行车过马路时,在一路口不慎摔倒。之后,一名骑着自行车路过的学生停车,向老人问候伤情。不料,老人诬陷称是学生将其撞倒。好在当地公安调取监控画面,为学生证明了清白。请问关心老人反遭诬陷,以后遇到老人摔倒我们还扶不扶?

例3:2015年7月20日,非洲开发银行行长唐纳德·卡贝鲁卡(Donald Kaberuka)访问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总部并发表演讲。非洲开发银行行长访问CCG见面交流会由CCG执行秘书长苗绿博士主持。CCG副主席、国家开发银行原首席国际业务顾问李山代表CCG致欢迎词。卡贝鲁卡在演讲中肯定了中非贸易的广阔前景,并表示愿与亚投行一起共同促进非洲基础设施建设。请问就目前亚投行的发展态势,你认为亚投行究竟能走多远?

1.2带领学生就某一方面问题进入到社会生活中探究和强化认识。

可以安排学生做一些适当的社会调查,如调查周边环境危害的问题,中学生沉迷于网吧的问题,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问题,家乡发生巨变等问题,然后以调查报告的形式,总结、表述自己对此问题的深入认识。为了提高学生的調查兴趣,老师可以给学生播放柴静的纪录片《穹顶之下》,并就以下问题组织讨论,让学生理清自己的思路:有人认为柴静的数据有问题,有人认为柴静的调查不够专业,有人认为不是两桶油的错,有人认为柴静从煽情入手是其惯用伎俩,更有人认为柴静是美国的间谍。你认为呢?最后把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解决,进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1.3指导学生针对实际生活中某一现象、某一问题,发表看法和见解,辅以初中思想品德小论文形式加以体现。如“论见义不为”现象,论“市场经济诚信为本”,“保护环境、刻不容缓”等。当然,可以让他们讨论一些近期发生的热点问题。

2.学会积累,关注生活

新课标规定,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这一性质决定思想品德课教学必须与注重学生的生活关切。为此,针对初中思想品德开卷考试,材料的积累是相当必要的。教师应经常指导学生了解生活,观察生活,特别是关注社会最前沿的重大新闻。如今天“新闻联播”又报道了什么新消息?最近我们身边周围各方面都有哪些新变化?今年国内、国际上都发生了哪些大事?我经常采取一些灵活新颖的形式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的良好学习习惯。

2.1“法律角”。即在教室内专设一角落,用于张贴从各种报刊剪切下来的最新国内外大案、要案,供学生阅读、评说,努力营造青少年知法、学法、守法的良好法律氛围。

2.2“每堂一案”。结合法律知识的学习,实行每堂一案,即每堂课都挑选一个同学让他谈谈自己搜集的发生在身边、周围的案例,然后同学们共同分析和探讨。

2.3“新闻聚焦3-5分”。即每节课用3~5分钟的时间,把每人了解搜集到的最新“爆炸性”新闻、大事进行汇总。

一学期下来,不但学生的良好习惯已经养成,而且积累了厚厚的一本学习资料。有的学生针对近几年中考社会热点话题甚至总结积累了几十个方面的素材,这样应对中考,就会游刃有余了。

3.社会聚焦,透视生活

省级专家徐延明说:“思想品德课的本质是育人。品德源于生活,所以教学应该回归生活,让学生自主体验、感悟到品德知识的力量。但教学不能止于生活化课堂,重要的是学生能将内化的品德知识用于指导生活、引领人生,让思想品德课的人性魅力熠熠生辉。我想,这应该成为思想品德课教师教学的着力点。”事实上,电视上的许多栏目,如“焦点访谈”、“今日说法”、“法制与生活”现已成为社会聚焦、透视生活的范例。这些栏目往往是把热点社会问题,通过案例形式显现在我们面前,更利于刚步入生活中的学生更好地认识生话,了解生活,把握生活。“聚焦一点,透视生活”给我们开拓了思维,提供了模式,我们可以从中及时、准确地捕捉到最新社会信息、国内外大事及社会的发展动态和走势。近些年来,国内外局势复杂多变,但是聪明的学生总是能够独领凡骚、主我沉浮,就是因为他们时刻站在生活的最前沿,有着极强的前瞻意识,促使他们成为最具时代思想与创新意识的人。

总之,要想学好初中思想品德,适应当前开卷考试形势的要求,就要及时地抓住生活,透视生活,这便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一种更高要求的具体体现。关起门来“十年寒窗苦”的岁月已成为过去,“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已成为现今学习形势之必需。当然,教师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应紧紧围绕学生社会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达到思想的升华和品德的内化,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柴静品德课思想品德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如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融入法制教育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融入法制教育的实践探索
在通往梦想的路上一路狂奔
初中思想品德翻转课堂教学的困惑与思考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解题技巧
在思想品德课中教师如何以“惰”督“勤”
论柴静新闻采访对客观性的践行
柴静:有一种日子穷开心
如何使初中思想品德课灵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