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会思考,快乐学习

2015-09-10陈永江

考试周刊 2015年6期
关键词:约数学号卡片

陈永江

数学思考是义务教育阶段新课程标准中课程目标的内容之一,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锻炼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是当下教师的首要任务。特别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尤为重要,学会思考,也就实现了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关系到学生未来的思维成长。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对学生数学思考能力的培养。

1.培养学生养成乐于思考的数学学习习惯

我国著名大教育家孔子早在春秋时期就已提出“学而不思则罔”的教育思想,数学学科侧重学生的逻辑推理思维,更需要学生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

1.1为学生创造思考的情境

让学生养成乐于思考的习惯,不是教师的一句话“你思考吧”就能达成意愿的,而要在教学中潜移默化地训练和培养,时刻为学生的思考铺路、搭桥。比如在教学《分数的性质》时,我在学生明确分数的概念后让他们完成这样一道题:

1/2=( )/( )=( )/( )=( )/( )=( )/( )=……”

“同学们,你们发现这中间有什么规律吗?”

因为学生已经学过除法中商不变的性质,所以此题做起来相对不难,也容易说出规律,这就是思考的情境,能为学生发现“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数,分数的值不变”提供思考的基础,这就是教师备课时要设计的。

1.2为学生提供思考的空间

思考是学生源于大脑的思维活动,要经历一定时间的推理、分析、辩证、判断,最终得出结论。所以,要给够学生思考的时间。对于小学生,思维发展尚不成熟,一个我们以为很小的问题,对他们来说则可能很大,在我们看来一分钟就可以想通的事情,在他们那则可能需要几分钟甚至十几分钟。而恰恰我们的“换位”思考不够,会让学生的思考戛然而止,半途而废。还是上面这道题,有的老师还没等学生把1/2等于什么想清楚,写出来(因为在老师看来太简单了),就急于让学生说出其中的规律,效果可想而知。教师不无顾虑:“完不成任务怎么办?”殊不知,养成一种习惯,形成一种思维远比多做两道题更有价值。多给学生一点思考的时间又何妨?

2.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数学学习习惯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是古人教给我们的学习方法。“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所以,“疑”是促进学生“思”的基础。敢于质疑,也就是让学生把思维由“是什么”向“为什么”迈进。

如教学《分数性质》一课时,我在学生总结出“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数,分数的值不变”规律之后,顺势引发学生质疑:“这个规律是不是一定成立呢?”按传统教学我们通常的问法是:“同学们,我们将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0行不行呢?”同样是要补充和完善这个性质,但两种追问对学生引发的思考是不一样的,价值也不同。所以,教师在设计这个问题时,要从“能不能引发学生的思维碰撞”入手,千万不要以“是不是?行不行?对不对”发问,否则学生只能是肤浅的,更谈不上思考。

要让学生质疑,还要经常地鼓励。有的学生善于质疑问难,能请教老师或他人,有的学生则遇到疑难不吱声,怕别人笑话,这是不良习惯。解决疑难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很多的科学发现和发明就是在这一过程中实现的。教学中,要多创设让学生表现自己的机会,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敢于质疑问难,培养学生敢于发表自己见解的习惯。

在巡视学生写1/2等于什么时,有的学生很有规律地写出“2/4、4/8、6/16”、“3/6、6/12、12/24”,有的学生则毫无规律“2/4、12/24、3/6、4/8”。前两种是我们期望出现的,因为这些学生已经发现其中的规律,第三种学生则毫无头绪,只是利用除法知识在搜索等于1/2的除法,当然对他们来说发现其中的规律也是最难的。此时,更要让这些学生展示他们的想法,顺势让他们找一找写出来的分子和分母与“1”和“2”的关系,如果学生突然大悟,我们的课堂便成功。

3.让学生享受数学思考的快乐

数学课向来被学生和家长认为是枯燥的数字游戏,体验不到学习的快乐,很难激起学习的兴趣。解决它的最好办法是让学生走进生活,享受数学思考的快乐。

其实,数学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关键是教师要找到结合点,有了生活的体验和数学的思考就会拉近学生与生活的距离,自然会引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比如在“比较分数大小”时,我给学生讲了一个小故事:“西天取经路上,唐僧为徒弟分西瓜,说给八戒1/2,八戒不同意,唐僧又好说给2/4,八戒还是不同意,最后唐僧说分给八戒4/8,这下八戒乐了。”接下来,我没有就此问题展开讨论,而是让学生亲自动手为八戒分西瓜(用蘋果代替),分到最后学生也乐了。又如在教学《约数和倍数》时,临近下课我设计了一个“动脑筋离课堂”的游戏。游戏的规则是这样的:老师出示一张卡片,如果学生学号数是卡片上数的倍数或约数,就可以先走。走的时候,必须先走到讲台前,大声说一句话“几是几的倍数”、“几是几的约数”或“几能被几整除”其中的任意一句。游戏开始后,我先出示一张数字卡片3,学号是3的倍数的学生,一个个走到讲台前,学号是6的学生说:“6是2的倍数。”学号是12的学生说:“2是12的约数。”学号是24的学生说:“24能被3整除。”全班有一半的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正确说出学号和卡片数字的关系,高兴地走出教室。最后剩下的学号是1、7、11、13、17、19、23、29、31、37的学生,这时我不再出示卡片,而是问学生:“你们怎么不走呢?”学生回答说:“我们的学号数都不是老师拿出的卡片上数的倍数。”“那么,老师出示哪个数,大家就都可以一齐走了?”学生异口同声地说:“1。”我出示了一个大大的卡片“1”,10名学生在铃声中欢天喜地地离开教室。

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就是要养成习惯。”我国近代教育家陈鹤琴先生则说:“习惯养得好,终身受其益,习惯养不好,终身受其累。”要让学生学会思考,快乐学习。

猜你喜欢

约数学号卡片
约数词语,不简单
摆卡片
倒过来的卡片
我们来打牌
最强大脑
一张卡片
尝试亲历的过程,感受探究的快乐
学生学号的妙用
与56号说再见
约数问题(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