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语文与生活互通

2015-09-10高雁

考试周刊 2015年69期
关键词:九寨沟教者语文课程

高雁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教师要树立大语文观念,语文教学要为生活服务,要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如何搭建好语文课堂与生活的桥梁?前段时间,我观摩了一位名师执教的《九寨沟》全文,并聆听了她的教学构想,“课堂即生活,生活即课堂”的大语文观在她的课上表现得淋漓尽致。

一、巧设“预习”,注重搜集资料的能力与习惯的培养

《九寨沟》一文是苏教版第七册中的一篇讲读课文,课文描写了九寨沟美丽如画的自然风光,为了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教者精心设计了预习内容,她是这样设计的:

师:同学们,劳动节你们玩得很快乐吧,但老师很遗憾,因为本打算去九寨沟一游的,结果没去成,到现在心里都很不舒服。知道为什么没去成吗?

生:猜各种原因。

师:一来因为那里的门票太贵,二来因为门票购买太紧张,知道为什么会这样吗?

生:一定是那里太美了,去游玩的人太多了。

师:对。那里风光绮丽,景色迷人,游客一年四季络绎不绝,门票昂贵且要提早预订,无奈之下,我也只好从网上搜索一些图片饱饱眼福了。这一搜,我才发现真乃人间仙境啊。你们就不想饱饱眼福?

生:大声齐呼:想。

师:回去上网浏览,遇到问题向家长请教,把看到的印象深刻的图片、文字摘记或打印下来。

评析:语文课标在前言中指出:要培养学生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网络学习已经是现代公民基本的学习渠道与基本技能。教者预习设置巧妙,突破了读读课文,想想课文内容的习惯做法。联系生活体验展开谈话,故弄玄虚,激起学生对九寨沟的向往。进而引导学生通过上网搜集资料的方式大量占有学习材料,让預习为更宽更深的语文学习活动作充分铺垫。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运用网络学习的能力与习惯,而网络学习已经成为现代公民必备的一种学习能力和学习素养。

二、图文对照,在语言感知中形成识别地图的基本技能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品位的提升,喜欢旅游观光的人越来越多。旅游观光时,地图显得尤为重要。可以说,识别地图已成为现代人的一种基本生活技能。可是许多人工作多年了,还不会识别地图。那么这位老师是怎样向学生渗透这种技能训练的呢?课文的第一、二自然段是这样的:

在四川北部南坪、平武、松潘三县交界的万山丛中,有几条神奇的山沟。因为周围散布着九个藏族村寨,所以人们称它九寨沟。

从南坪西行40公里,就来到九寨沟。一进入风景区,就像到了一个童话世界。

在讲读这两个自然段时,教者借助地图,先教给了学生识别地图的基本常识和方法,如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先确立四川省所在的位置,再围绕“四川北部南坪、平武、松潘三县交界的万山丛中,从南坪西行40公里”等重点语句,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感知理解,找准九寨沟的地理位置,再借助地图促进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相互照应,相得益彰。

评析:课程标准的前言部分明确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就是要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生活奠定基础。识别地图是学生今后生活的一种技能,我们理应义不容辞、责无旁贷。这位教者处理教材之精妙还表现在没有把语文课上成地理课,她是让学生在充分的感知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渗透识别地图的基本方法,不知不觉中掌握识别地图的技能。

三、目中有人,培养文明交际和社会交往的能力

眼睛是心灵的窗口,但是绝大多数学生都不善于用眼睛说话,回答问题时,总是耷拉着脑袋,目无神色。而听者更是旁若无人,各行其是。在这节课上也出现了这样的情景。

当学生以导游身份向老师介绍九寨沟的风景时,习惯性地低下了小脑瓜,旁若无人地介绍着,老师赶紧用双手轻轻地帮他们抬起了小脑瓜,同时招呼下面的学生说:“旅客们,认真听,不明白的要向导游请教噢!”通过引导、示范,教会了学生与人说话、交流一定要目不斜视,那种目中无人、不屑一顾的说话神情是极不礼貌的,而听者的不专心也是对说话者的不尊重。

评析: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不宜采用大量讲授口语交际原则、要领的方式。应努力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重视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口语交际能力,鼓励学生在各科教学活动及日常生活中锻炼口语交际能力。要让学生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教者努力创设真实的交际情境,及时矫正学生交际中的不雅之态,引导学生落落大方交际,恭恭敬敬倾听。在语文实践中培养学生的文明交际和社会交往能力。在此环节,让学生以导游身份介绍九寨沟,不仅内化课文语言,而且促进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同时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促进学生的交际能力发展。

四、学会欣赏,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

《九寨沟》学完了,老师说道:“九寨沟真美啊!作者写得真好啊!我们也拿起手中的笔,写一写我们美丽的学校如何?”学生却说:“我们的校园又不是风景名胜,美在哪里?怎么写啊?”面对这个尴尬,老师说道:“著名的雕塑家罗丹说过,美是到处可见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瘸腿鞋匠张大叔长得很丑,但他有一颗金子般的心,所以他是美的。今天看谁能用一双善于发现的慧眼,去寻找我们校园的美丽之处。”不一会儿,一双双小手高高举起,学生惊奇地发现:学校里雪白的墙壁、洁净的地面是美的;学生活泼可爱的样子,认真学习的情景也是美的;老师们勤于工作,关爱学生的事迹更是美不胜收。

评析:美随处可见,生活是美好幸福的,老师就应该这样不断地引导学生去寻找、发现生活的美好,让他们具有一种乐观向上的健全人格。这才是新课标准倡导下的新型教师——学生知识的传授者,心灵的陶冶者,人生的领路人。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养成良的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劳和谐发展。

“课堂小天地,天地大课堂”,让语文课堂走向生活,让生活成为语文学习的大课堂。

猜你喜欢

九寨沟教者语文课程
己亥秋日九寨沟采风得句
赴九寨沟道上(外四首)
题九寨沟(外五首)
震后九寨沟纵览(外四首)
大学语文课程的“思化”品质认识
项目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应用
音乐表演技能培养之我见
某生课寝
受教者主体性视角下推进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语文课程改革深化中的学校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