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生心理问题疏导途径初探

2015-09-10王东琴

考试周刊 2015年61期
关键词:心理问题中职生

王东琴

摘 要: 中职生是我国现行教育体制下比较特殊的学生群体,加之处于生理、心理发生巨大转变的关键时期,致使他们出现许多心理问题,如何疏导,找到恰当途径和方法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就学校教育对中职生心理问题的疏导途径进行一些简单的探讨。可采取“面”、“线”、“点”相结合的教育技术,即把全校师生的心理健康普及教育同以班级为单位的教育和个别学生的疏导结合起来,由面到线、到点,多手段、多平台、多种措施全方位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

关键词: 中职生 心理问题 疏导途径

联合国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是:“健康不仅是没有身体缺陷和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说明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是人们身心健康的重要标志,是确立世界观、人生观,培养良好心理素质的基础。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帮助他们学会控制自我、调节自我,提高心理适应能力,进而促进综合素质提高和个性和谐发展。

中职生正处于生理、心理都发生很大转变的关键时期,加之他们大多被贴上了失败者的标签,属于基础阶段的弱势群体,存在或多或少的思想“偏差”,存在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若不及时解决,将成为学生学习生活、健康成长及未来发展的隐形杀手,所以,對中职生心理问题的疏导显得尤为迫切和必要。学校不妨采用“面”、“线”、“点”相结合的教育技术:

一、“面”——针对全校师生心理健康普及教育

1.确保全员参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观念

首先,学校领导要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职校生综合素质提升的重要内容,加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硬件和软件投入,使全体教职工明确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充分发挥相关工作的正能量。其次,全校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心理教育观,自觉增强心理教育意识,把学生心理素质培养作为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常态化内容完成。再者,班主任、学科教师要结合自己的工作特点和学科教学特点,对学生进行细致耐心地引导。总之,从领导到群众,从上到下,达成统一共识,汇聚一种观念,共同做好在校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2.打造一支专兼职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

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成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自身心理健康水平和心理卫生意识,取决于展开心理工作的方式方法,取决于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目前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大多数没有受过正规系统的心理科学知识、技能训练,对现代心理咨询技术知之甚少,在疏导问题学生思想的过程中,有时显得力不从心、收效甚微。学校应组织教师不定期参加相关心理健康专题讲座或长短期培训,丰富和提高他们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所需的专业知识、经验和专业能力,使每一个教师都成为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排头兵。

3.利用校园文化这块主阵地,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1)利用橱窗、广播站等校园宣传媒介注意对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

(2)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文化活动,陶冶学生思想情操。学校每年要有计划、有成效地开展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如学生专业作品展、校园文艺节、广播操比赛等,通过一系列文体活动,既可以培养学生爱好,增长学生才干,又可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3)坚持不懈地开展各种形式多样的专题活动和实践活动。要有计划地组织心理专题教育讲座,使学生入学就建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构建健康的思想观、价值观、人生观。此外,组织学生走出校园,踊跃参加多种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参观、动手及内心真切体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生活、正确定位、检验所学,合理规划职业前景,顺利完成学生走向社会的社会化进程。

4.加强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

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习惯。”学校制定的德育管理制度要严格、详细、可行,立足学生实际,着眼细节,并采取一系列措施和手段加以贯彻实施,促使其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经常化、自觉化,提高思想素养和仪礼修养。

5.以心理健康课程为依托,把心理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中。

教务处要在各专业教学计划中设置《心理学》课程,抓住课堂教学这一主战场,对学生进行有计划、有目的、有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获取系统的心理学知识,以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心态面对学习、面对人生。

6.与家庭、社会沟通合作,构建完善的三位一体教育模式。

通过家访、电话访谈、召开家委会等途径和家长及时沟通学生情况,虚心听取家长的建议,加强和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同社会相关团体单位,如社区、企业等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拓展学生实践领域,丰富学生课余生活。

二、线——以班级为单位的心理健康教育

1.加强班级文化建设这块园地,营造良好的学生心灵成长氛围。

(1)组建积极向上的班集体。班级是学校最基层的组织单位,是学生成才最直接的环境。一个团结向上、互帮互助的班集体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乐园,对学生成长十分重要。

(2)丰富班级文化活动。班主任要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各类文体活动,挖掘学生潜力,培养学生爱好。班级小范围内可开展一些关于心理方面的竞赛或专题活动,充实学生课外知识,提高对心理及社会热点问题的认识能力、思辨能力。

2.加强班主任对职校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1)对班主任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培训,通过培训明确职校生特点及做好职校生思想道德工作的方式方法。

(2)帮助学生确定学习目标。从入学开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读书观,克服自卑心理,重拾信心,教育他们打好基础,练好专业技能。

(3)因材施教,因势利导,耐心细致。职校生个体差异性较大,班主任要有的放矢,采取不同教育方式因材施教,既鼓励较好学生,又积极督导问题学生。

三、点——以典型学生、典型班级为单位的心理健康教育

1.建立心理健康咨询室,对“症”下“药”,切实做好个别心理咨询工作。

(1)心理健康咨询室环境的布置最好温馨、舒适、大方,为前来做心理咨询的学生营造清新、温和、轻松的氛围,对他们焦虑烦躁、抑郁不安等负情绪起到稀释作用。

(2)心理咨询老师要经过专业培训和学习,扎实专业知识,丰富学生思想工作经验,咨询中善于抓住学生问题根源,循循善诱,及时有效地解决内心困惑或思想障碍,平和心态,调整情绪,构建良好的健康思维方式。

(3)以心理咨询室为平台和桥梁,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学校以心理咨询室做牵头,每年对新生进行心理健康问卷调查,掌握整体,确立重点,并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有针对性地进行系统监控、跟踪和评价,通过多种方式做好个案心理疏导工作,杜绝虎头蛇尾,坚持长期追踪,卓有成效地抓好问题学生的思想转化工作。

(4)以典型学生、典型班级带动全校学生和教学班。学校德育管理部门要有严格的奖惩制度,一方面积极树立典型,对班级选出来的三好学生、优秀班干部等予以表彰奖励,用榜样的力量推动和感染其他学生,另一方面及时、适时惩戒一些重点问题学生,严格校纪校规,紧刹歪风邪气,于他人起到警示作用。小到个人,大到班级也是一样,优秀的、文明的、特色班级要推出去,不仅要表彰,还要向其他教学班推广他们的经验,作为标尺干向他们看齐,而对那些纪律涣散、班风学风较差的教学班要下大力气集中整管,决不能任其发展,自行溃散。

总之,对职校生心理问题的疏导作为一种科学的、实践的学问,是开创人的心理素质变化的一项综合性再教育工程,不能单方面强调一点,要统筹兼顾,全方位着力,而且要把问题解决放到实际工作活动中,杜绝纸上谈兵。我们有理由相信,今后通过学校、家长、社会各界长期不懈的共同努力和支持,疏导中职生心理问题的探究方法、探究经验将越来越成熟和丰富,心理健康工作将越做越好。

猜你喜欢

心理问题中职生
中职生逆反心理的成因与对策
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团体辅导的运用
农村小学学困生心理问题初探
个案工作方法介入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研究
关注学生的心灵花园
如何在语文课上提高中职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成因及对策研究
心理健康教育在班级活动中的有效实施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