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着眼整体阅读突破文言文教学瓶颈

2015-09-10糜峰

语文教学之友 2015年7期
关键词:花之周敦颐整体

糜峰

传统的文言文教学常常把一篇血肉丰满的文章肢解成纯练习式的词句训练,从而造成古代的传世名篇沦为学生难以接受、甚至拒绝接受的“残羹冷炙”。我想,这种仅仅注重词句推敲释义的教学方式势必会“一叶蔽目,不见泰山”,损害文章的文字价值和审美价值。那么,我们是否可以尝试从文言文自身的整体性出发,既“窥一斑”,又“见全豹”呢?这里仅以《爱莲说》的教学过程为例,谈一谈我的做法。

一、整体感知,表层理解

这是教学过程的第一步,在顺利导入课文之后,让学生采用各种自己喜欢的方式来朗读课文,要求读通读顺。因为学习文言文最基本也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读”。只有通过各种方式读通读顺全文,才能为把握文章的主要信息打下基础,所以在操作过程中一定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落到实处。另外要求学生找出相关的学习资料,了解作者生平、本文写作背景并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朗读课文,领略文章大意。

在这一过程中,注重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导学习小组共同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力图帮助学生更全面、更深刻地理解文本。

在此基础上,我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题目的含义,然后根据具体情况适时补充并明确“说”的文体特征——“说,是一种议论性文体,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写法上不拘一格,行文崇尚自由活泼,波澜起伏,篇幅一般不长,跟现代杂文颇为相似。”最后启发学生思考:作者是就什么现象或什么事物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以问题引领学生从整体感知,表层理解的第一步过渡到第二步,其实也是对第二步教学过程的一个统领。

二、重点研讨,循环加深

教学过程的第二步是重点研讨,循序加深,即依据整体的感知高屋建瓴地分析文章的局部,进一步落实重点词语和句子的翻译和理解。

在这个环节,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文章最精彩处,也就是最能突出语言文字与思想感情统一的局部(予独爱莲之……不可亵玩焉)。师生一起研究文本的遣词造句,研究文本对于句式的选择,研究文本结构层次的安排,研究文本在表层语言中蕴含的深层次含义。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一步骤中,始终要强调“读”。熟读,研读,再进行有层次感、有审美感情的自由朗读,让学生读明白周敦颐“爱莲”不仅是喜爱莲,更是敬爱、敬慕莲,从而很好地理解周敦颐在莲身上所比赋的“君子之德”。

至此,也许会有细心的学生提问“怎样理解‘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中‘独’字?”或由教师提出这一问题引领学生对第二段文字进行研读。部分学生马上就能辨识出衬托的写法,也能明了作者所表明的人生态度——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又不愿像世人那种追逐功名富贵,他要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继而对托物言志写法的理解也是水到渠成。

在这一步骤中以“读”为粘合剂,以问题的设置为契合点,把零碎的知识点、僵硬的知识板块很好地融合为一个整体,引导学生完成了对文本的整体阅读。当然,这也可以说是围绕“爱”、“独”二字而展开的语言教学。

三、整体推进,深层理解

教学过程第三步整体推进,深层理解,即联系各个局部,对文章整体达到新的认识。这种新的认识必须以诵读课文为基础,结合作者的经历、所处时代背景及社会风气,从而通过一篇文章去了解当时社会的价值取向及作者对理想人格的追求——儒家哲学是“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对终身不达的周敦颐来说,自我的心灵完善就成为人生意义所在,成为人生的全部追求所在——通过文言文教学渗入中国古代文化,渗入人文教育,这也是一种“知人论世”。

此外,“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三者都具有不同的象征意义。于是我让学生“以自己喜爱的花、草,用文言文的判断句式仿写一个句子”。这一步骤从文本出发追溯作者生活的遥远时代,又回归文本联系我们的现实生活。学生的思维经历了一次时空的飞跃,从整体上提升了对课文的认识,加深了理解。由于立足于整体,其中环节的转换变得非常流畅,整个课堂教学是行云流水、开合有致。

在教学中,我始终坚持把整篇课文当作一个整体来教学。再加上形象的多媒体展示和生动活泼的学习小组活动,我相信有助于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与能力。

需要强调的是,注重整体阅读效果,并不意味着教师泛泛而谈,也不是让学生一知半解,处在学习的混沌状态,只是希望在教给学生必要的文言文基础知识时有一个整体的把握,让学生在整体阅读的感受中,体验学习文言文的愉悦,在轻松的读书氛围中品味古文的独特神韵,形成并保持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作者单位:句容市春城中学)

猜你喜欢

花之周敦颐整体
周敦颐的岭南诗踪
周敦颐教子:立于诚信,懂得仁爱
生如夏花之绚烂
关注整体化繁为简
周敦颐:左手莲花,右手阴阳鱼
《爱莲说》中两个“予”字句怎么读
精琢多姿 盛世传承
大树后面
设而不求整体代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