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累语言是写好作文的金钥匙
2015-09-10金荷桂
金荷桂
[摘 要]一提作文,不少学生就头痛。解决这一难题可以从引导学生广泛阅读入手,引导学生从课内外阅读中积累语言材料。课内,在朗读、说话、运用中积累语言;课内,模仿课文精彩处,挖掘课文空白处勤于练笔;课外,在生活中积累语言,多读,多记,多练笔,聚沙成塔,厚积薄发。
[关键词]作文 阅读 积累 语言 小练笔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19-079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而语言积累是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增加文化底蕴的基础,促进学生语言实践的发展与良好语文素养的养成的基础。语言积累是形成听说读写能力的基础,丰富语言积累必将转化成良好的听说读写能力。
不少学生怕写作。我认为主要原因在于学生语言积累少。没有积累,不会有精彩的表达。《语文课程标准》十分强调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并对此作出了明确规定:小学阶段的学生背诵优秀诗文160篇(段),课外阅读量不少于145万字。从中,我们知道读书积累的重要性,也表明了语言的积累从大量的阅读中来。贾志敏老师在《“叶老教子作文”的启示》里说:“学写作文必须大量阅读。读书是基础,读书是积累,读书是吸收。胸无点墨,怎能下笔成文?”所以,我们必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只有语言积累到一定程度才能文思如泉涌,妙笔生花。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广泛阅读,广积语言呢?
一、抓好课内阅读,在训练中积累语言
课堂是阅读教学的主渠道,也是教会学生积累语言,学会习作方法的主要阵地。课文作为学生学习运用语言的范本,承载着许多语言积累点,需要教师细心地挖掘,精心地提炼。
1.在朗读中积累语言
学生的主要任务是读书。古人说:“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一篇好文章,不经过反复诵读,就不能领会其深刻含义。读得愈熟,领会愈深,读到滚瓜烂熟,作者的语言就有可能转化为读者的语言,在写作时就会得心应手,运用自如。这就是古人所说的:“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我们改作文时会发现学生词汇贫乏,句子毛病百出,这就像贾志敏老师说的一样:读得太少。小学语文每一篇课文中总有生字新词出现,句式也不尽相同。里面蕴藏着许多优美的词、句、段。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留出时间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理解,在理解中读,反复诵读,熟读成诵,融会贯通。课后分类摘抄精彩词句,强化学生对词汇的积累,能将课文的语言文字变成储备和财富。但语言的积累单凭教材是远远不够的,教材缺乏量。因此,教师可通过教材教会学生正确的读书方法,激励他们运用课堂上学到的读书方法广泛涉猎各种体裁的课外读物。吕叔湘先生说:“问语文学得好的人,无一不得力于课外阅读。”
2.说话中沉淀语言
说是写的基础,从低年级开始,我们就让学生在写话前先进行说的训练。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把握合理时机,设计灵活的形式,留足时间让学生练习说话,使学生把学到的语言材料内化为自己的语言材料,并沉淀积累。如学习《北京亮起来了》后,教师先叫学生摘录好词好句,接着让学生反复读课文,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把自己的理解和课文中的语言组织在一起,向同学介绍美丽的北京。介绍时尽量用上自己摘录到的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让学生在说中积累。在教学中,教师可用做导游、即兴表演等形式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复述,在说话中沉淀积累。
3.在运用中深化积累
毛泽东说过:“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指导学生灵活运用课文中的好词佳句、成功片段,是深化语言积累的有效方法。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捕捉运用迁移的练习点,指导学生积累语言,沉淀语言素材。如学习课文《北京亮起来了》一课,让学生摘抄自己喜欢的词语,如“夜幕降临、华灯高照、川流不息、金碧辉煌、五光十色”等词语,并选择其中的几个造句。学生写句时,引导他们灵活运用摘录本上分类整理的词语,表达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学生有意识地运用已有的语言,是深化积累的最佳方法,既激活了自身的语言积淀,又吸收了他人的新鲜语汇,不断丰富自身语言,达到语言的再积累。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教师要让学生仿照课文说说《临海亮起来了》,让学生学会迁移,将书本的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在运用中激发学生积累语言的内驱力。
二、挖掘课文内容,在练笔中积累语言
《语文课程标准》提到,要“在习作中运用自己积累的语言材料”。熟读背诵是通过语言的输入增加大脑皮层的语言信息,习作训练则是调动大脑中的语言信息来激发大脑皮层细胞之间的信息回忆、交流、筛选,从而达到巩固、运用语言的目的,因此,习作是更高层次的积累语言。要使大脑内语言信息系统灵活自如地运转,必须加大语言周转的密度,为此,学生必须经常练笔。
1.模仿课文精彩处练笔
课文中蕴含着极其丰富的可供学生进行创造性习作的资源,这是培养学生练笔的好机会。《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这篇文章语言朴实,然而其隐含的道理非常深刻。在深入阅读课文,挖掘其深刻含义的同时,教师可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发挥想象力进行补白。如:“树木变成了一栋栋房子,变成了各式各样的工具,变成了应有尽有的家具……”教师可让学生用“……变成了……变成了……变成了……”这一排比句式说话,然后写下来。学习课文后,课件出示画面:“山谷中,有一个美丽的小村庄。山上的森林郁郁葱葱,村前河水清澈见底,天空湛蓝深远,空气清新甜润,孩子们欢快地在村口戏水、玩耍。”课件播放后,教师让学生把这一画面说出来,这是对课文第一节内容的复述。反复运用语言,达到积累巩固语言的目的。接着课件又播放另一景象:“人们不断地在山上砍树。山上的森林面积不断地缩小,缩小,再缩小,裸露的土地不断地扩大,扩大,再扩大,裸露的土地无情地吞噬曾经茂密的森林,村前的河水变得乌黑,死鱼在水面漂浮,天空变得黑沉沉的,环境不断被污染,再也看不到孩子们在村口玩耍了……”然后,让学生模仿第一节的写法,说说环境遭破坏后的小村庄。原先美丽的小村庄和环境破坏后的小村庄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模仿的过程中,学生能积累语言,形成语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在课文空白处练笔
学习语文要“以本为本”,现行的语文教材中有许多空白点可让读者去联想,去补充,在这些似乎“无”的空白之处有着极其丰富的“有”。如《西门豹》一文,我在上课时利用课文中西门豹惩治巫婆的空白点,要求学生写写“惩治”的具体情景。学生写得比较好,有位学生这样写道:“巫婆听见西门豹对自己说这话,脸色大变,连忙跪下来,连滚带爬地来到西门豹面前,说话有点儿结巴,声音颤抖着:‘不要让我下去呀,我长得那么难看,河伯肯定不会满意的,这样漳河会发大水的。’死到临头了,还这样狡辩,西门豹厌恶极了,但表面上还是很平静地说:‘没关系,我只是让你去跟河伯说一声,不会有事的。’说着,西门豹就让卫士把巫婆投进了河里。巫婆拼命挣扎,渐渐地沉入水中,这个可恶的巫婆终于得到了应有的惩罚。”文本是一个唤醒读者参与意识的空间。在经意与不经意间,作者都会留下一些空白,这是学生阅读时驰骋想象的空间,当然也是学生进行畅写的天地。这样,学生在想象中锤炼了语言,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
三、课外勤于动笔,在生活中积累语言
作文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能做出什么文字。为文者必须贴近生活,深入生活。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引导学生积累生活语言,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1.摘记法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把一天生活中发现的好词语、句子、片段摘录下来,如看戏、听音乐、与人交流时,把学到的优美语句摘录下来;还可以把自己阅读或生活中的一些感受及时记录下来,有空时,拿出来看一看,读一读,把同类的抄在一起,以便查看,如可按写人、写景、状物、名言警句等归类。
2.写日记
日记是学生把自己一天所做过的、玩过的趣事,所听到的或所想到的记下来的一种形式。日记是学生说的心里话、真话,这便起到了求真、求实的作用。写日记还给了学生自由的空间和想象的天地,使学生能在日记中想自己所想,抒自己的情怀。生活中,遇到有趣的事、开心的事、烦恼的事、奇怪的事均可写下来。
3.剪贴法
学生喜欢画画、剪纸,教师可以让学生把自己需要的、喜欢的内容或图画画下来或剪下来,然后贴到本子上,可以随心所欲地贴,还可以配上自己画的插图,在下面写上自己要说的话。这样学生在剪剪贴贴和画画中获取了知识,积累了语言。学生掌握了积累语言的方法,就有可能在实践中乐此不疲,进行广泛的阅读和摘记。
4.媒体法
小学生喜欢听广播、看电影、看电视、网络聊天。影视中人物的语言、网络上有趣的言行,有的非常精彩,或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或意味深长,耐人寻味。我们要引导学生不仅欣赏影视作品的故事情节,还要有积累语言的意识,把影视作品中、网络上精彩的、富有哲理的语言摘抄下来,输入大脑信息库,这样会收到一举两得的效果。这是学生观看影视节目与成人不同之所在。
总之,积累语言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我们教师有耐心,学生有恒心。只有读得多,记得多,多动手,聚沙成塔,才能厚积薄发,写起文章才能得心应手,才能达到“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的境界。
(责编 莫彩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