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课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2015-09-10魏健
魏健
摘 要: 隨着高中新课改的要求,很多一线教师对传统课堂模式进行了改革探索,慕课作为一种新的理念,已从高等教育领域渗透到基础教育领域。作者基于自身的教学经验,就慕课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 慕课 高中信息技术 教学应用
1.引言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开设的目的是帮助中学生做好应对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的准备。传统教学方式将学生拘泥于课堂和教材,并不适合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本文将慕课理念融入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使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有质的飞跃。
2.慕课概述
“慕课”是“MOOC”的音译。“M”意为Massive(大规模),第一个“O”意为Open(开放),第二个“O”意为Online(在线),“C”意为Course(课程)。“MOOC”的意思是“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慕课由加拿大学者在2008年首次提出,2011年引起教育界的广泛关注,被誉为“印刷术发明以来教育最大的革新”,2013年进入中国的北大、清华、复旦等知名高校,引起高等教育课程的改革。
慕课是为了促进知识传播而由志愿者发布于网上的开放课程,其核心理念是使每个学生都在轻松开放的环境中进行大规模的网上学习,从而改变目前传统呆板的教学模式。慕课有三个显著特点:(1)规模大。慕课是将分布于世界各地的授课者和成千上万的学习者通过互联网联系起来形成的虚拟课堂;(2)互动性强。慕课平台上大量的学习者在线,他们可以随时提出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同时也为他人提供知识帮助;(3)微视频+小测试。慕课平台以“微视频”+“小测试”分阶段教学。考虑到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有限,慕课将学习内容按知识点分为若干个微视频(每个微视频的长度不超过10分钟),每个微视频配以测试题,以闯关的形式激励学生突破每个知识点。
3.慕课理念下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
与“慕课”相对应的教学模式是“翻转课堂”,是指学生在课下完成知识的学习,而课堂变成老师学生之间和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包括答疑解惑、知识的运用等。
3.1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信息技术是一门比较前沿且实践性强的课程。传统教学方法并不适宜,主要原因在于:(1)与其他学科相比,信息技术教材的编写明显跟不上信息技术发展的节奏,教师的教学内容不能一味地依附于教材,而应该实时更新。(2)传统教学模式重在教师讲学生听,忽视学生的实践环节。而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如文字处理、表格制作、图形图像处理及动画制作等大量的教学内容是以学生实践为主的。(3)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尽管教育部门将信息技术作为中学阶段的必修课,但应试教育下高考的神圣化使得学生及家长将全部精力放在高考科目上,无暇顾及非高考科目的学习。这使得信息技术课程被边缘化,也给教师的教学带来很大的挑战。
3.2慕课教学的优势。面对慕课的潮流,国内教育专家将慕课引入基础教育中。上海市教育学者倪闽景曾指出,慕课在基础教育领域的推广需要以高中阶段的学生为主要对象,毕竟高中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自主性和选择能力,可见慕课的开放教学理念适用于高中生的认知阶段。
3.2.1能照顾到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的学习只能适应教师的进度。实际上,对于信息技术课程来讲,高中生的水平参差不齐:个别学生已经较好地掌握计算机基础、操作系统及因特网应用等内容;有些学生能很好地操作文字处理和表格处理软件;有些学生对图像处理比较感兴趣;有些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知之甚少等。在这种情况下,应用慕课教学能实现分层教学:教师课前做好微视频和测试题,发布到慕课平台,学生在上课前进行慕课学习,由于不受上课时间的限制,基础差的学生可以反复观看微视频、多次实践直至测试通过,基础好的学生则不必花太多的精力在微视频上,可以学习慕课平台上相关的课程资源,了解当前信息技术前沿知识,拓宽知识面。
3.2.2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实践技能,符合新课改的要求。教材从撰写到出版经过很长一段时间,加之信息技术发展迅速,因此信息技术教材上的内容滞后。可见本课程的教学目的不是教会学生现有的教材内容,而是让他们掌握一种适合自身的自学方法,在将来进入大学、社会后独立探索该领域的前沿知识打好基础。慕课通过课前的微视频教学,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主动思考,探索学习方法。基于微视频与交互练习的知识图谱式学习路径,摆脱传统教学“满堂灌”的局限,课堂上以教师答疑解惑和学生讨论为主,为课堂增添新的活力,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学生自由支配的学习时间增多,满足其个性化学习的需要。由此可见,慕课教学符合新课程标准要求的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
3.3.3拉近了教师与学生的距离。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下面听,学生对教师更多的是敬畏。在慕课教学环境下,教师由主导变成协助,与学生共同探讨重难点,帮助学生解决困惑,成了学生的大朋友,这种师生关系更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3.4促进教育公平。在我国,省级示范高中、省级标准化高中、省级普通高中等评估将中学分为不同的层次,加之城乡建设不平衡,偏远地区的学生对信息技术接触甚少,这就导致我国中学教育资源的不均衡,中学生的受教育公平性得不到保证。慕课教学的出现,完全打破区域和时空限制。学生可以在慕课平台上听名校名师的课,直接应用互联网上大量的信息资源辅助学习,还可以远离家教,使得教育公平得到体现。
3.3慕课教学对教师的要求。尽管慕课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协助者,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对教师的要求更高。教师要花费更多的精力制作出高质量的微视频;解答学生提出的更多的疑难问题;利用互联网涉猎更多的学科相关知识;及时了解学生的动态等。
4.结语
慕课作为大数据时代的必然产物,为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带来新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传统课堂的不足。但慕课不能完全取代传统教学,一些中学生自控能力较弱,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很容易利用网络做与课程内容无关的事情。因此,只有将慕课和传统教学合理融合,才能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李园.“慕课”在中学教学中的应用前景探析[J].高考,2015(5):90.
[2]林承红.“慕课课程模式”在中学教学中应用之探究[J].宁德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5月第26卷第2期:202-203.
[3]周玉兰.“慕课”给基础教育带来的影响与启示[J].教研,2015(4):66.
[4]王正理.探析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慕课思维的运用[J].吉林教育.教研,2015(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