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考化学图表信息题
2015-09-10魏宝龙
魏宝龙
图表信息题是历年高考常见题型,旨在考查学生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及分析问题和解决(解答)化学问题的能力。教育部考试中心编写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明确提出这样的要求:能通过对图形、图表的观察,获取有关的感性知识的印象,并进行初步加工、吸收、有序存储的能力;将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成果用正确化学术语及文字、图表、模型、图形等表达,并做出解释的能力。
图表信息常以数据记录表、曲线图、化工流程图、实验装置图、有机物结构图、有机物合成路线图等形式呈现,将图表信息与化学知识有机整合为一体,提供的信息量远大于文字信息,是高考试题推陈出新之处,也是学生解题思维的瓶颈和失分之处,如果不能将图表信息有效转化为化学信息,则无法快速准确地完成解题,因此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在于对图表信息的分析和处理。一般来说,要经过观察、比较、分析、归纳,概括并应用到具体情景中,才能完整地完成题目解答。不同化学信息呈现的方式有所不同,依据题目呈现的信息差异可简单分为图像信息、表格信息、装置信息和流程信息等。
图像信息多见于“化学反应速度和化学平衡”、“溶解度”,“溶液的酸碱变化”、“气体之间的反应”等许多涉及化学反应过程的知识点。这类题目可将化学基本概念、理论和其他基础知识综合起来,并将变化过程中的定量(或定性)关系以曲线、图像(如红外光谱图、核磁共振图)的形式表示出来。解决图像题的基本思路是:看横坐标、纵坐标,看点、线、面,尤其注意起点、拐点、终点的意义,曲线的变化趋势,分析图像中隐含的信息,结合化学概念和化学原理,理清数据与曲线的数学意义和化学意义之间的对应关系,将其加工归纳成化学语言,从而快速解决问题。如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2卷)第27题第(2)(3)问,图如下:
观察图一,表示平衡常数K随温度升高而变化的曲线,两个曲线,a是增,b是减。结合问题(1)知道反应①为放热反应,平衡常数应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答案随之确定。观察图二,不同压强,CO平衡转化率随温度的变化曲线,三个变量,用定一议二的方法,反应①③和CO有关,结合外界因素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可做出正确的判定。
表格信息是把信息以表格形式给出,要求考生根据表格中的内容进行分析、处理以解答有关问题,有利于培养考生信息收集和数据处理能力。解答这类题的共同点是:首先读懂题意,观察表格中的内容,结合表格内容表示的化学含义,比较同一横行或者纵行内容的异同,分析存在什么样的关联,通过具体内容和异同归纳出化学规律,从而迁移应用到具体化学情景中解决问题。如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2卷)第26题(3)(4)问。
溶解度/(g/100g水)
观察表一,表示氯化铵和氯化锌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温度不同,溶解度相差较大,可用加热浓缩、冷却结晶的方法分离开来。表二给出了三种化合物的溶度积,根据溶度积的定义可计算出铁离子完全沉淀和锌离子开始沉淀时溶液的pH,其中氢氧化铁和氢氧化锌结构相似,溶度积相近,锌离子和铁离子通过调整溶液的酸碱性分离不开来。
装置信息多见于实验、电化学等知识点,以实验装置图、原电池或者电解池装置图形式呈现出来,描述的是化学中一些比较抽象的知识,特点是通过模拟图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学生借助图示分析和解决一些比较抽象的化学问题。观察实验装置图看清楚儀器及仪器的连接信息,通过该信息结合具体化学情景解答相关问题。如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2卷)第28题第三问中出现的装置图。在电池或者电解池装置示意图中注意观察反应物、电极、电解液和阴阳离子及离子的移动方向等信息,结合电化学原理,书写电极反应,解决其他相关问题。
流程信息在有机合成和工业流程题中呈现,涉及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反应的条件、物质的分离和提纯、物质的推断、物质的鉴别等,对思维的逻辑推理要求较高,解题中抓住一个关键点:一切反应或操作都是为获得产品而服务。结合所学基础知识观察分析流程中的每一步骤,反应物是什么、发生了什么反应、该反应造成了什么后果,对制造产品有什么作用?如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2卷)第28题第(2)问:
缺项配平反应知道还有水参加反应,产物中还有氯化钠和氢氧化钠,大量存在的阴离子为氯离子和氢氧根离子。
以图表为载体,能很好地考查考生阅读、理解、获取信息,处理加工信息和运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要顺利地解决这类习题,要有扎实的化学基础知识,挖掘图中隐含的条件,即注重图中信息的获取,找出图中信息和要求解答的问题之间的内在联系,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我们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课本中的图表插图,精讲精练,点拨思路,加强引导,通过对图表的观察得到有效信息,对信息进行比较、分析,归纳概括为具体的化学知识,从而提高学生分析数据从而得出结论的能力,一定会收到事半功倍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