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辅导员如何开展“90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2015-09-10赵芬

考试周刊 2015年7期
关键词:系部辅导员心理健康

赵芬

摘 要: 在飞速发展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利益需求趋于多元化,价值观念崇尚新潮,出现碰撞。“90后”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他们思想活跃,但容易沉默和孤独;他们崇尚新潮,但缺乏社会责任;他们自我意识明显,但心理承受能力不强。高校辅导员与学生接触最多,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具有独特优势。因此,在学生工作中,必须发挥辅导员的积极性,加强对“90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关键词: 辅导员 “90后”大学生 心理健康

高校辅导员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日常管理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所以,辅导员是学校和大学生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是大学生的人生导师[1]。目前大多数人普遍认为:“90后”的大学生热情开放,但容易沉默孤独;崇尚新潮但责任感缺失;自我意识明显,心理承受力不强;迷恋虚拟世界,人际交往能力较差。他们独特的心理特点,在当今社会飞速发展的形势下,遇到困扰和冲突在所难免。因此,我认为高校辅导员应该把心理健康教育视为首要任务,要积极探索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争取把这项工作做好,做实。

1.努力成为一名学习型的辅导员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想做好做细,落到实处,需要辅导员具备心理咨询师的专业素质。目前高校好多从事心理专项工作的辅导员并不是心理学专业的毕业生,给他们平时的工作带来了一定困难。但是,辅导员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是取得学生理解、信任的重要因素。因此,高校辅导员要利用点滴时间学习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相关的理论知识,还要探索方式方法,以身作则,按照“90后”的心理特点和成长规律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及时发现问题,有针对性地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学校方面应为辅导员老师提供进修机会,充分利用校内资源,为辅导员开展心理健康相关的培训教程,并作为一项长期的工作做。辅导员要努力成为一名学习型的心理健康教育者,努力把这项重要工作做细、做好。

2.努力探究“双引擎、立体化”的管理模式

高校学生事务越来越繁重,一名辅导员往往要管理几个班级,甚至是一个年级。辅导员精力有限,仅靠专职辅导员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不能适应目前的教育形势。班主任一方面是学校教学工作的主要实施者,另一方面是班集体的管理者,是班集体的灵魂。因此辅导员要和班主任有机结合,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效率。辅导员与班主任形成合力,有利于密切关注学生的行为;有利于抓好问题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有利于形成一种人人参与的氛围,调动师生积极性;有利于锻炼一批青年教师的能力。

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辅导员和班主任要按照学院制定的《辅导员工作职责》和《班主任工作职责》,理清自身工作职责和权限,不互相扯皮,有目标、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学生工作是一个有机整体,辅导员和班主任老师必须各有侧重,互相衔接,共同作用,缺一不可。因此,要高度重视二者的有机结合,在彼此工作时多加强联系,相互了解各自掌握的学生信息,促使学生全面健康成长。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辅导员和班主任应共同做好以下几点:第一,做好学生档案信息的收集,特别是问题学生的信息收集,力求资源共享。第二,将心理档案、咨询档案分类整理,做好问题学生的跟踪调查服务工作。第三,撰写心理健康教育的案例并进行交流学习。第四,加强学校、家长的联系,并做好记录。第五,充分利用学院的优势,做到共同抓好活动,共同发挥作用,活动,作用共促,创建1+1>2的辅导员班主任队伍[2]。在辅导员和班主任老师的分工协作下,引导大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养成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质,增强“90后”大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

3.努力构建一支精干的心理委员队伍

以南化院为例,学院设有专门的大学生心理健康中心,有院级心理协会,有系部心理协会,每个系有一名专门的辅导员老师负责心理工作,每个班级有2名心理委员,分工协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实践证明,仅靠几个老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还不够,必须得到班级心理班委的支持。所以,辅导员要建立一支精干的心理委员队伍,帮助自己更好地开展心理教育活动。

系部在班级选择心理委员要以竞聘的形式,“高”起点选好人员,对学生应进行全面的素质考察。系部要建立一套管理制度,用系部完善的实施细则要求每个心理委员做好本职工作,出现差错要有一定的处理方案。系部在配合学院的工作时,要针对心理委员定期开展知识讲座,可以组织心理委屈出校园参加培训,开阔视野,积累知识,有利于他们更好地开展工作。系部还需建立考核体系,科学客观地评价班级心理委员的工作。按照管理学通用的PDCA循环模型,(P(Plan)计划——D(Do)执行——C(Check)检查——A(Act)处理)[3],重点考核心理委员整体或部分工作的完成情况。完成好的,学院可以适当的学分进行奖励。建立一支精干的心理委员队伍既是目标,更是一项长期任务。学院要创造良好环境,让心理委员工作有条件,干事有平台,发展有空间,让学生体会到这份工作的快乐。

4.努力调整工作所需的方法和手段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举足轻重,“90后”大学生需要近距离的引导,基本方法不外乎“情、理、法”三字,理中含情,法中有理,情为法用。情就是感情,辅导员老师深入了解学生,急学生之所急,忧学生之所忧,学生自然会对老师有深厚感情,就会把辅导员老师当成知己,愿意与辅导员老师敞开心扉谈话。辅导员在与学生的交流中能及时发现一些潜在的问题,防患于未然。当然,在心理健康教育仅靠“情”的热加工远远不够,还需要“理”的冷处理。理就是理智、道理。辅导员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必须有理性的高度和深度。“90后”学生好奇心重,对什么事都想摸摸试试,他们每天喜欢用新的眼光看待周围事物,心理状态不是很稳定,面对挫折的能力在好奇心和表现欲的冲击下显得脆弱,因此有时候还需要“法”的约束。系部可以制定相关实施细则,保障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这样,可以减轻辅导员老师的压力。总之,情、理、法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只有合理运用,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辅导员老师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要体现出“宽容”。第一,时空上宽限。比如辅导员当天约好某个学生心理咨询,但是学生临时有事第二天才来,应该得到理解;在公共场合发生的事尽可能换个场合解决。第二,态度上宽宏。有时即使学生态度不好,甚至以言语顶撞,辅导员应克制住自己,冷静地处理。第三,条件上宽让。有些情况下,允许学生讨价还价,给学生一次机会,说不定能让他有所改变。第四,认识上宽容。辅导员老师要耐心地处理一些问题,即使是一些很棘手的问题,也要告诉自己可以完成,并能很好地完成。第五,处理上宽待。学生犯错误,辅导员老师本着教育的目的进行批评,对事后反省较好、态度诚恳的学生,可以考虑从轻处理,没必要事事都以处分的方式解决。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辅导员老师应高度重视,积极思考,努力成为一名学习型辅导员;与班主任老师有机结合,构建一支精干的心理委员队伍;掌握“90后”学生的思想特点,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工作的方式方法,成为学生心灵的导师。辅导员应充分认识肩负的重任,努力做好学生的心理教育工作,帮助学生自我完善、自我成长,把他们培养成高素质的对社有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于小慧.做一名合格的引领者[J].教育园地.

[2]袁伟菊.高校专职辅导员与兼职班主任队伍建设探析[J].怀化学院学报,2006,10:183.

[3]李莉,张建云,胡江.高职辅导员与班主任队伍激励机制的优化对策[J].广州职业教育论坛,2013(12):20.

猜你喜欢

系部辅导员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基于ISO思想系部层面本科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设思路探索
高职院校系部档案管理的问题与对策
基于辅导员管理的高职院校系部社团管理探究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