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情境的创设
2015-09-10刘军伟
刘军伟
摘 要: 教学情境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发展心理品质的重要源泉,是沟通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的桥梁。在生活、活动和游戏的情境中,容易诱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引起学生更多的联想,容易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解决问题的相关策略。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有多种方式,应针对不同年龄的学生及不同数学内容来思考,可以分为故事情境、游戏情境、操作情境和生活情境等。
关键词: 小学数学 情境创设 教学方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要求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一个恰到好处的情境创设,往往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探求动机,有利于引发学生对所发现问题的思考与探索,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同在,生活真有趣,数学真有趣。那么,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的情境,我就此谈谈认识。
一、创设故事情境,促进学生投入学习
学生身边的人物、童话故事、卡通动画中的人物形象是最让学生的感到熟悉、认同、亲切、信任的。因此,利用学生身边的人物及童话故事、卡通动画中的人物创设情境、讲故事,最能引起学生的关注,最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运用这些资源创设故事情境最合适不过。如,我在教学“分数比较大小”时,通过这样一则故事创设情境: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一天,天气特别炎热,师徒四人口渴难忍,唐僧让八戒去找西瓜解渴。不一会儿,八戒把一个大西瓜抱来了,孙悟空说;“把西瓜平均分成四份。”八戒听了不高兴了,叫道:“西瓜是我抱来的,最低也要给我五分之一,或得六分之一吧。”悟空乐了,赶紧切了五分,给了八戒一份。八戒吃完了拍着肚皮说:“我真傻,为什么比先前分得还少呢?”通过这样一个情境创设,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文化生活,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的素材贴近学生数学的现实生活,更体现了生活数学化的现实性,很好地解决了“死知识”与“活数学”之间的矛盾。
二、创设游戏情境,促进学生愉快学习
愉快的游戏能唤起学生愉悦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创设游戏情境,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既充实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形式,又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如,在教学“元、角、分的认识”时,教师可拿出标有价格的钢笔、文具盒、玩具飞机、排球等物品,让学生模拟生活情境,扮演营业员和顾客进行买卖,在游戏中加深对人民币的认知,体验成功的快乐。
三、创设操作情境、促进学生主动探究
操作实践是手、眼与脑的密切协作活动,是对客观事物的动态感知过程,是把外部动作思维转化为内部语言形态的智力内化过程。在操作实践活动中创设问题情境是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促进自主学习的重要形式。苏霍姆林斯基说:“在手与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些联系起着两方面的作用:手使脑得到发展,使脑更加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手变成创造的、聪明的工具和镜子。”
如“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节,对于学生来说“分数”是抽象的,因此在教学中我时刻注意将分数的认识与图形的操作活动联系起来,发挥动手操作在学生主动建构中的促进作用。学习了二分之一、三分之一、四分之一后,我引导学生用手中各种形状的纸表示出自己想认识的其他分数,在学生折纸的过程中,一个个的分数在学生自己的手中诞生了,六分之一、八分之一、十二分之一、十六分之一……如一个个充满灵性的精灵,都赋予了极强的生命力。这样,学生不仅完成了一系列的操作活动,更重要的是在这个操作活动中,认识了分数这一抽象的概念,并且这一概念的建立是学生在独立操作的基础上完成的,具有不可替代性。教师通过指导学生动手操作、试验发现一些数学规律和结论,实际上是一种有效的探索活动。这种探索活动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四、创设生活情境,激活学生学习思维
数学教学时应设法为学生创设逼真的问题情境,引起学生思考的欲望,体验数学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品尝到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及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教师在教学中,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创设的问题情境如果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从现实生活中选取有关素材创设问题情境,就能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这样,就会激发学生主动探究新知,培养和提高学生对现实生活的观察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如在教学“长方形的面积”时,上课一开始老师就神秘地问学生:“谁有办法知道校门口草坪的面积?”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分组讨论,各种各样的方法和结果应运而生,老师很轻松地引导学生得出了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学中设置疑问,不是为了难倒学生,而是要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和热情,产生自主探索的内驱力,激发学生弄清未知事物的迫切愿望,诱发学生探索性思维活动。
总之,创设教学情境的形式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年龄特点及知识基础等因素,并不是千篇一律,而是多种多样的。这就要求教师要精心设计,注意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我爱学”。在引导学生探究数学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科学的探究精神和探究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打破数学课呆板沉闷的局面,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2011.
[2]本社编.小学数学教材教法.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3]聂艳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践与反思.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4]吴正宪.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5]张丹.小学数学教学策略.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6]http://baike.baidu.com/view/1268543.htm?fr=aladdin#4_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