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师教育技术教育专业教育实习现状调查
2015-09-10黄翔杨敏
黄翔 杨敏
摘 要: 教育实习是师范教育中理论和实践的纽带,是促进师范生职业化的重要环节。本调查从实习前的準备、实习过程中和实习结束后三个时间段存在的各种问题及教育实习质量的影响因素着手,期望能够优化实习工作,输送合格的专业人才。
关键词: 教育技术专业 教育实习 问卷调查 实习基地
一、教育实习的重要性
教育实习是高师师范教育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师范学校培养合格教师的重要途径,也是师范生从学生角色转变成正式教师角色的重要环节,这一重要环节既是学生教学生涯的起点又是他们专业成长的关键。如果将师范院校比喻成教师培养的工厂,教育教学活动就是一道道生产工序,教育实习就是工厂成品出厂前的检验工序,对培养师范生的教学能力,帮助形成教师的个性品质、巩固从事教学工作的专业思想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学生在学校学到的大都是书本上的、分散的、间接的知识,要让这些知识被理解,变成直接知识进而形成一个知识群或适合教学要求的合理知识结构,就必须反复不断地进行实践应用。教育界普遍认为教师教育是一种实践性知识教育,教师应该着重教学实际工作中的“摸爬滚打”和“师徒相授”。
教育实习的内涵界定:教育实习指师范院校根据培养目标和任务,在实习指导老师的统一带领和指导下,到实习学校从事教学活动,担任班主任工作,参加教学研究活动和教育行政工作,等等。
二、我校教育技术专业教育实习的基本状况
我校教育技术专业主要是面向基础教育学校培养合格的信息技术教师,为加强准教师和基础教育的双向沟通和联系,培养学生的从教技能和教育教学能力,我校教育技术专业的教育实习工作安排如下:整个教育实习包含两部分,一是一到两周的参观或见习安排在大学一年级进行;二是集中教育实习,安排在大专第六学期,时间是八周,一般安排在毕业前夕进行,主要内容包括参观、试教、班主任工作、学校管理工作等。
三、我校教育实习质量的影响因素调查
本次调查,我们着重关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四大基本问题,即实习生的基本状况,教育实习基本过程,实习生主体和教育实习指导老师。
调查方法上,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实地观察法和座谈访问法相结合。我们设置了《教育技术专业教育实习现状调查问卷》。
从实习生和带队指导老师的角度,问卷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调查:(1)教育实习开展之前的准备工作;(2)教育实习当中遇到的各种问题;(3)实习情景对教育实习的影响;(4)学生对教育实习的认识在实习前后的对比;(5)实习生的教学能力和实习学校期望度的差异问题;(6)实习生参加完教育实习后的收获状况;(7)实习生对教育实习的实习时间、实习内容和实习形式的期待;(8)师生对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认知和理解。
我们利用电话访谈和实地座谈的方法,与实习带队指导老师、参加教育实习的学生、实习单位的教师和学生进行合作交流,了解他们对教育实习的意见和建议,了解教育实习各个参与方对于实习的期望。
按照实习指导要求,实习指导老师每周两次随堂听课,了解实际小学信息技术课课堂情况,包括学生的课堂表现、学校的信息技术课程的软件和硬件状况、教师上课的情感、态度、知识和技能等。
四、调查结果分析和建议
调查结果表明,我校在教育实习的前期、中期和后期存在以下问题。
1.教育实习准备阶段存在的问题
教育实习准备阶段的工作容易被忽略,准备不足。调查结果表明,参加教育实习的师生都认为在正式进入实习学校之前有必要开展实习指导方面的课程,为学生接下来的实习做好各方面准备,包括知识准备、技能准备、思想准备和物质准备。所以学校在开展实习工作之前,要为学生做好必要的教育和督促工作,让学生了解小学信息教育工作岗位的职业能力需求。调查发现,大多数同学认为在教育实习当中,自己的信息教育技术实践技能、电教设备的使用维护和网站的建设和维护能力较弱。同时,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主要以实践教学为主,实习生在课堂管理、师生沟通、课堂语言能力和课堂板书方面有很多欠缺。
实习准备工作要提前一个学期开始,从思想准备、物质准备、知识准备和技能准备四个方面开始指导性课程。首先,从思想上端正学生的态度,既不过度紧张又不掉以轻心,信心满满地参与到教育实习当中,让学生明白自己是第一次站上讲台,在教材、学生、教学情况都不熟悉的情况下,必须认真地下一番工夫做准备工作。接下来,在物质准备方面,主要指学校应该根据学生的实习岗位要求,给学生提供良好的物质模拟条件,从相关小学信息技术教材、前沿理论和技能重点、微格教室到各种现代教育技术媒体的使用方法。知识准备指学生既要熟悉掌握信息教育技术专业的知识,又要了解教育学、心理学和教学教法方面的知识。信息技术专业知识解决的是在工作岗位上教什么的问题,而教育学、心理学和教学教法则是解决如何教和怎么教的问题。技术准备方面,强调师范生的板书能力(包括三笔一画,即钢笔、毛笔、粉笔和简笔画)、语言能力(包括普通话水平和语言组织的逻辑能力)和讲解技能(指教师运用语言和各种教学设备引导学生形成概念、理解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2.教育实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实习时间上的问题
调查结果表明,学生普遍认为,我校教学实践安排(大一第一学期见习一周,大三第六学期实习八周)较为合理。但有同学表示,一次实习不能满足需要,诸多曝露在实习当中的问题没有机会经过二次修改后的检验,所以为了保证良好实习效果建议实施二次实习。第一次实习安排在第五学期中段为期四到八周,那时大部分信息教育技术课程和教育心理学等课程已经修完,基本满足小学信息教育教育岗位的需求,而且经过两年半的大学学习生活,学生心理日趋成熟,可以基本胜任小学教师的工作。
(2)实习内容上的问题
就实习内容而言,教育技术专业的实习偏重技术方面且内容纷繁复杂,包括信息技术课程的讲授、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学校机房的管理、学校多媒体设备的维护、学校网站的建设和维护、班级管理工作等。有的实习学校怕影响正常教学秩序,主要安排实习生担任技术方面的工作,如从事课件制作、视频编辑、建设网站、制作网页,但讲授信息技术课程的机会不多。
在实习内容上,学生要熟练掌握多媒体课件的开发和应用,加强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和整合,了解和掌握多功能网络教室的工作原理及正常使用和维护,掌握实际的组网技术和校园网的维护管理。
(3)指导教师上的问题
调查结果显示,99%的实习生认为指导教师在学生实习态度思想、教育技术专业技能、讲课技能、生活方面有积极影响,是影响教育实习质量的重要因素。
对担任教育实习指导工作的指导老师,校方应该精心挑选。他们不但是信息教育技术方面的行家,而且要了解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课程,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了解其教学模式和教改动态,同时热爱学生和实习指导工作,善于沟通交流。
(4)实习生自己存在的问题
调查中,我们发现有50%的实习生认为指导老师对实习效果的帮助最大,近30%的学生认为实习学校在实习当中的积极配合有助于实习工作完成,18%的学生认为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会大大增强实习效果。同时,80%的学生认为教育实习中最难的三个问题分别是:如何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纪律难管,以及理论知识讲解。
实习前的准备工作要认真完成,包括要有端正的实习态度、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专业的职业技能。同时,实习生可以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建立实习网站为自身实习提供实习动态、实习资源、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平台。
3.教育实习结束存在的问题
实习生在教育实习结束后,通常会有实习质量总结和评价。调查结果显示只有18%的实习生对实习结束后的评价整改表示满意。实习评价的打分流于形式,一般都会给学生打优秀;实习生回到学校后,实习总结也是没有实质性的反馈交流,他们的体会和困惑没有真正的交流平台。
建立完善全程性教育实习评价体系,帮助实习生从实习条件、过程、结果三个维度,明确实习目标,让其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完成各项实习任务。
4.教育实习组织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当前教育实习多采用集中实习和分散实习相结合的方式。但实际上,联系合适的学校安置一个年级的教育技术专业实习生是非常困难的事。同时存在指导工作只是象征性巡视,實习完成后实习报告没有及时反馈。
从学校层面和系层面要建立专门的机构,负责和安排实习工作事宜,跟踪了解实习生和指导老师的情况。同时,注意实习基地建设,力求做到合作共赢。
五、结语
教育实习是师范教育中理论和实践的纽带,是促进师范生职业化的重要环节。本调查从实习前的准备、实习过程中和实习结束后三个时间段存在的各种问题及教育实习质量的影响因素着手,期望能够优化实习工作,培养输送合格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嘉卫.影响高师院校教育实习的主要问题和对策研究[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8,(12).
[2]汪琼,熊澄宇.论教育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发展[J].现代教育技术,2002,(4).
[3]徐方亮.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职前教育实习模式的探索与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陕西师范大学,2008.
[4]刘力为.吉林省高等师范院校教育技术专业教育实习问题的调查与分析[D].硕士学位论文.东北师范大学,2007.
本论文是南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校级课题 《高师毕业生教育实习质量影响因素的调查与研究——以计算机专业为例》NSYB-11-05 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