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探究
2015-09-10李培英
李培英
小学生爱动,对抽象、枯燥的数学学习往往生厌,定义、公式、法则……这些让孩子们昏昏欲睡。那么,小学数学教学如何才能让学生乐学、会学呢?最为有效的举措就是将数学教学与生活有机结合起来,让数学学习走进生活。
一、创设生活化问题情境,将数学引入生活
学起源于问,问题是创新的基础。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实际出发,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学习活动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有利于激活思维,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例如,教学“退位减法”时,我从学生参加游园活动碰到的各种计算问题引入,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进位加法的知识,引导他们去探索、理解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这样教学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获得愉悦的学习体验,又符合儿童的认知特点,同时教师的参与又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
二、组织生活化教学活动,将生活引入教学
1.选择生活化的教学内容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要改变原有课程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因而要充分挖掘知识与生活的结合点,使教学内容生活化。这样,学生很容易地学会了从生活实践中抽象出的数学知识,真切地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例如,我在开展克、千克的认识的教学中,让全班同学称体重,用千克作单位记下自己的体重,回家将自己的体重告诉父母。课堂上,分别叫学生上讲台称书包、书、文具盒、铅笔等的重量,并以斤、公斤、克、千克为单位记在黑板上。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学生看到了、听到了斤、公斤、克、千克这些单位。最后叫学生举例说明在生活中哪些生活用品大约1公斤、1千克、500克、50克重,比较5克铁与5克棉花“谁重些”。
2.设计生活化的探索过程
现代教学不仅注重学生所获取的知识,而且更加注重获取知识的过程,这样才能实现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适应学生终身学习的需要。但数学学习过程充满着观察、实践、模拟、推断等探索性与挑战性活动,为避免学生产生畏难心理,必须做好数学教学科学性和生活性的有机结合,使探索过程生活化。通过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并不是深不可测的,不仅培养了他们对数学的兴趣,而且增强了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例如,我在教长方形和正方形时,把学生带到操场,让他们测一测,算一算学校的花台沙坑和球场的面积和周长,既让学生动眼观察,又让学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叙述,调动多种感官参加活动,在活动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以动促思,让学生“在动中学、无负担中学”。整节课课堂气氛空前活跃,教法灵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空前的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十分显著。
3.进行生活化的练习设计
“学以致用”明确地说明了教学的根本目的。数学练习必须架设起“学”和“用”之间的桥梁,使练习设计生活化。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又可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并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不仅培养了学生运用知识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在实践活动中渗透了合作意识、社会交流能力的培养,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由“重知识传授”向“重能力培养”的转变,使数学学习活动向社会拓展、向生活延伸。例如,在讲完统计的知识后,学生分小组去调查同学家中拥有的电器情况,并填好事先画好的统计表,自制一个统计图,做好后,分析一下发现了什么。学生完成任务的积极性特别高,并且大部分小组统计的数字都是准确的,他们还从这次统计中积累了好的经验。如,有个小组给每个同学发了一个小纸条,让他们写上自己家中所有的电器,这样就比一个个去问好得多。学生们得出了这样的结论:现在我们的家庭生活都好了,拥有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都不足为奇,很多家庭都已经有了电脑、数码相机、摄像机了,而且有的家庭拥有的数量还很多。
总之,现实生活中充满数学,数学教学中蕴含着无尽的生活。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将实际教学与生活紧密联系,适时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从解决实际生活问题中获取快乐,获得成功的体验。通过数学学习与生活的有机结合,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实践精神,使他们充分认识到学习数学的价值,进而促使学生喜欢学习数学,爱上数学课。
(作者单位:福建三明市清流县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