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基本素养要求

2015-09-10张春瑞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15年7期
关键词:慎思广博博学

张春瑞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国家和社会对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的专业化涵盖很多方面。其中,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素养要求尤为重要。笔者尝试从博学、明辨、慎思、笃行四个环节谈一谈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基本素养要求。

一、博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前提

大教育家孔子对教师的基本要求是“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教师要实现专业化发展的前提是知识广博、不断学习。教师要有丰富的知识储备。

教师首先要有广博的专业知识,既包括本专业的基础知识,也包括本专业的理论体系。基础知识要扎实全面,理解要透彻。要做到这一点,除了精研教材教参之外,还要广泛借鉴同行及网络等资料,尤其是选择本学科水平较高的网站,经常研习其中的课件教学设计考题等提高会比较快。也要经常参加业务培训会议,夯实专业基础知识。在专业理论方面,要留意国内外相关理论建构,把理论和基础知识相结合,深化对已有知识的掌握和理解,通过理论促知识,通过知识升华理论,实现专业质的飞跃。同时,当代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知识更新速度一日千里,有些教师虽然具备了扎实的基础知识和较高的理论功底,但是知识处于停滞状态或者知识的更新速度非常缓慢。这也不符合教师专业化的要求。要做到专业知识的不断更新,较好的方法是经常阅读本专业的期刊。期刊具有动态性和开放性的特点。往往会介绍和反映本专业的最新成果和动向。把专业中的问题通过期刊来解决,可以在短时期内达到更新知识体系和学科理论的目的。

除了具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储备之外,教师还要具有相关学科的知识。知识是人类对宇宙、自然、社会和人类自身的认识和概括。不同专业的知识其实是相通的。教育学是对教育教学现象和本质的概括总结。教师要具备教育学的知识,掌握教育教学的一般方法和规律,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心理学是关于人类心理活动探索的成果。教师要具备心理学知识,尤其是青少年心理活动特点,才能把握特点,因材施教因事施教。此外,教师对专业相关学科和其他知识也都要与一定的认知,以应对日益复杂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变化。

具备广博的知识,对于提高教育教学能力非常重要。当代学生能接触到的知识五花八门、丰富多彩。教师要站在讲台、站稳讲台,必须要在博学上下一番工夫。我们经常会发现在有些学校、有些班级,学生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有些问题甚至超越了教师的专业水平。教师如果无法给出合理的解答,势必无法立足三尺讲台。学生倒逼教师不断钻研专业,在教师达到较高的专业水平之后,又会带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的提高,从而形成良性循环的局面。因此,可以说,博学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前提。

二、明辨——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关键

明辨是指教师在专业化上,在准确完整的把握知识、思考知识的基础上比较不同专业知识从而获得知识本质认知的过程。人们对现实世界的认知开始于明辨,最终又回归于明辨。任何专业知识的入门知识,首先要搞清楚本专业的基本术语、概念,而术语、概念的认知和理解正是通过明辨获得。明辨是区分不同事物的尺度,明辨是认识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自身的重要方法。任何专业知识都需要明辨的过程。明辨的基本方法是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中学的专业知识体系并不简单。教师专业化在广博的前提下,必然要经历一个由博返约、由繁到简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独具慧眼、明辨知识,获得真知、精知。把握本专业的精髓所在。

现实生活中,有些教师虽然具备了广博的知识,但是不能明辨知识。只是传授知识,而不是传授真知;只是传授真知,而不是传授专业精华知识;只是传授表象,而不是传授本质;只是传授本质,而不是传授思维方法。这样,学生学到的很可能是一知半解、知而不智的知识。

要达到较高的明辨能力,除了博学之外,还需从两方面突破。一方面,将专业和社会实际生活相结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知识源自社会实际,是社会实际的高度提炼和升华。在社会实际中感悟知识、检验知识,可以增强明辨知识的能力。另一方面,教师还需学习逻辑学方面的知识,掌握感觉、知觉、表象和概念、判断、推理等基本思维方法。通过明辨,既注重知识的内在联系,又注重外在区别,既明白共同点,也理解不同点。这是获得较高层次知识的思维前提。教师在专业化发展上,要具备这种能力,才能将知识锤炼磨砺到炉火纯青的境界。因此说,明辨是教师专业化的关键。

三、慎思——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升华

“学而不思则罔”。原本是指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要经常思考问题,才能提升自己的学习感悟能力。对于教师而言,同样适用。教师在专业发展上,在具备了广博的知识和明辨知识的能力之后,就需要不断思考问题、反思教学实践。这就是慎思。慎思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升华。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广大教师每天传授知识,有时甚至也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但是专业能力并没有得到太大提升。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直至退休,专业水平和刚参加工作时相比,没有出现质的飞跃。其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是很重要原因是,教师只注重传授知识而不注思考知识。慎思可以从两方面展开。一方面,通过借鉴同事经验和阅读期刊引发思考,构筑起专业知识体系,形成三维、四维的知识空间。另一方面,“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要勇于敢于提出自己的专业观点。大胆的假设要以广博的知识为前提,小心的求证则体现了慎思过程的重要性。在教学闲暇,进行专门的思考可以提高专业认识。有时会突然获得专业知识的灵感和奇思妙想,不妨赶快把它记下来,不然会稍纵即逝的。教师都有教学反思记录册。可惜,有相当多的教师并没有好好利用,没有及时地思考专业问题,也没有及时反思教学中的闪光点和不足之处。专业化发展较好的教师大都具有慎思的习惯和品格。从教师专业化提升的角度来说,慎思要比博学和明辨更加重要。

四、笃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归宿

明代著名思想家王阳明倡导知行合一。博学、慎思、明辨都属于知的范畴。知只是基础,行才是目的。空谈知识没有太多实际意义,最终目标是将知识实践化,达成解决实际问题的目标。对于教师来说,博学、慎思、明辨之后最为重要的当时是笃行。教师在具有广博的专业知识、深刻的教学反思、高层次的专业素养之后,需要切实将这些要素运用到教学实践中。笃行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归宿。

一方面,笃行对于教师来说,不仅仅是备课、上课、改作业,而是将较高的专业理论能力转化为高效的教育教学能力。笃行涵盖课堂情境创设、师生互动与沟通、讲授、调控、拓展、优化等诸多方面。行是对知的贯彻实施。在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的支撑下,将教师的思维过程、思维方法展现给学生。在有效突破重难点的前提下,使复杂的知识简单化,使简单的知识体系化,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另一方面,教师笃行,需要把试题尤其是较难试题的解题方法传授给学生。学生通过教师的笃行掌握知识后,更重要的是能够灵活运用知识。对于高中教师,尤其要把高考题的解题突破口、思维过程潜化为学生内在的素质。学生具备了本学科的基本素养和较高的应用能力,才意味着教师专业化水平的真正提升。

博学、明辨、慎思、笃行四个环节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构成完整的教师专业化发展途径,也是实现教师专业化成长和发展的基本素养。对于教师素质的提升和学生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单位:宁夏石嘴山市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慎思广博博学
勤奋进取 知识广博
——福建省晋江市池店镇金山小学简介
华淮
慎思
博学的猫头鹰
读经典,做个博学又多“材”的实力派
博学慎思 明辨笃行——从《傅雷家书》看傅雷音乐教育思想
多识由博学博学以成道
广博上海大众专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