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梦 杨传冈在科研路上
2015-09-10邓文圣
邓文圣
杨传冈,中学高级教师,江苏省教育学会会员,盐城市数学会会员,盐城市小学数学学科带头人。先后被授予盐城市民进优秀工作者、盐城市教研先进个人、盐都区优秀教师等称号。
2014年12月16日,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网站发布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课题评审结果,江苏省盐城市第二小学杨传冈申报的项目被列为教育部重点项目,全国小学教育课题通过仅四项,江苏小学仅此一项。
一名小学教师有什么样的能量能够在高手云集的申报者中脱颖而出,摘得全国重点项目?也许就在于他视教育为生命,在科研路上不断追梦。
做科研走出自己的路
谈科研,很多人认为有点空,虚无缥缈的。杨传冈才工作时,教育科研的普及程度还不高,身边鲜有搞科研的人,即便有也是蜻蜓点水。
难道科研真的没用吗?2010年他兼职学校教科室工作后,校长找他谈话,希望他能成为学校教科研的垦荒牛、教育改革的领头羊。他下定决心,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即便教科研,也要走自己的路,圆自己的梦。
打铁还须自身硬。对于杨传冈来说,他是“理科”出身,缺乏功底。别人写作,一挥而就,一个小时千把字;而他一开始却是一个月码不到两千字,他不停地写,不停地改,如此反复,最后又所剩无几。但是他没有放弃,而是迎难而上。没有素材不要紧,就随身带笔记,想到什么就写什么;没有“文水”不要紧,就硬着头皮向老师请教……无数个日日夜夜,不知道多少文稿写了撕,撕了再重写;虽然写得慢,但是改得勤,而且投稿更勤。遗憾的是理想很丰满,但现实却很骨感,他投的稿子都只有一种命运:石沉大海。
他更是潜心沉下去,沉到学习中去,沉到课堂中去。平素减少外出,谢绝应酬;有时间就阅读,思考,钻研……一段时间后,辛劳结出了硕果:他发表教学论文、案例四十余篇,其中2篇优秀论文被人大报刊资料全文转载。获盐城市哲学社会成果奖,市优质课竞赛一、二等奖;主持的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资助课题“数学开放题促进小学生思维发展的研究”,核心参与的10多项国家、省、市教育规划课题;出版个人专著;主持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教育部重点课题(2014年度)“数学开放题学习对小学生思维发展影响的评测研究”。研究成果引起了业内人士的广泛关注。
现在的杨传冈在学校,乃至区里、市里算得上是“科研达人”,颇有名气了。有很多人虚心向他求教,而他只有一句话,那就是走实自己的路。对如何进行教育写作他还有个专门的总结——多听勤看,善于观察;心有疑问,揪住思考;倘有灵感,烂笔记下;定个题目,搭起框架;收集资料,整理归纳;几易我稿,面目全非;磨文定稿,寄出待发。
搞课题激活一池春水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争艳春满园。杨传冈没有满足于个人进步,而是把目光投向学校,希望通过科研提高对学校发展的贡献份额。
要做实教科研,最根本的还是从基础做起。首先需要建章立制,他牵头起草制订了学校教科研制度,先后出台了《名师工作室行动方案》、《教科研积分考核细则》、《盐城市第二小学教育集团“十二五”教育科研发展规划》等制度性文件,编制了教师个人教学业务档案。
搞课题,是教科研工作者的重要使命,也是衡量一个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评价要素。杨传冈钟爱那种“贴地式”“贴身式”的课题研究,因为这种研究基于实践、关注日常教育教学中有价值的困惑,有利于破解教师的教学困惑、提升教学的质量;对于他而言,更重要的是能够通过课题研究这一平台,聚集教师群体的力量,以实际行动践行学校的办学主张“以爱做教育,以美塑新人,给孩子一辈子有用的东西”。为此,他不仅整理完善了学校“十一五”“十二五”期间承担的各级各类课题,还在2010年3月和10月分别组织申报了“全国有效教学实验学校”和子课题申报工作,2011年组织申报了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江苏省中小学教研课题等省市级课题,策划了学校承担的2个苏教版教材编辑部立项的重点课题的开题论证。杨传冈还创造性地启用了课题研究任务通知书,把大的课题细化成子课题、小课题、微课题,让所有老师都有课题研究任务在手。
杨传冈在课题研究的路上,无论是其个人主持的课题还是作为核心成员参与的项目,他都能带头按照计划做实研究任务;带头上好课题实验课;带头参加课题研讨;带头撰写课题研究论文。他不仅负责所研课题的前沿理论的搜集、分享,而且更能驻足一线观察了解,操作实验,并在实践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理论知识进行有效反思。他深知只有这样,提炼出的文字才更有信度和力度,才更会有血有肉,才会解决实际问题。江苏省教育科学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彭钢研究员曾这样评价该项目“研究过程严谨规划、符合学术规范、过程性资料翔实、真实、具体,是近几年来全省基础教育课题研究领域内为数不多的精品项目”。盐城师范学院副院长戴斌荣教授说,杨老师的研究热情让他动容,研究态度让他钦佩,研究成果让他震撼。
如今的盐城二小,人人关心科研,个个参与课题的热潮迅速掀起。
立课堂把根扎得更深
科研是教育的风向标,它最终还是需要服务于教育。一旦脱离教育实际,那科研也就沦落为镜中花水中月,缺乏生命力。杨传冈始终着力于把研究指向课堂现场,致力于解决教学中存在的疑难杂症,实现科研成果的实践推广,从而提升教学质量。在二小工作的这些年,杨传冈曾连续6年任教双班数学兼任班主任,连续5年任教毕业班兼任年级主任,在教学一线他以硬铮铮的数据赢得了身边人的认同,跻身质量名师行列。
2011年,当校领导有了“345自主学习模式”(“3”即课前预习、课堂学习和课后复习三个环节;“4”即关注课堂上学生的准备度、兴趣度、参与度和达成度等四个度;“5”即预习反馈、活动导学、精讲提升、目标达成和总结延展等五个步骤)这一设想时,他作为具体负责课改推进的主任,没有大张旗鼓声张,而是先悄悄在自己班级实验,收集第一手数据。每上一课,他都是花了大量时间备课,严格按照“345自主学习模式”摸索前进,实验结果表明,课改并没有降低学生的文化成绩,班级各项数据列当年区评价年级前二。
2012年,学校分给了他一个毕业班,其学生基础较差。他再一次把自己“卖”给课堂,“卖”给学生。开学第一节课,他先是鼓励学生,认真对他们说:“在老师心目中,你们都是聪明的孩子,如果大家都能把主要精力集中到学习上,我们班就决不会比别的班差!”接着,他立足学情,积极按照自学模式进行分层教学,践行因材施教,培优补差策略,课堂上特别关注后进生、学困生,特别关注异质学生之间的相互帮扶,同质学生的分类指导。结果不到一学期,学生成绩发生了“奇迹”班的变化,不仅均分大幅度提高,还挤入年级中上游水平。
杨传冈一如既往地站在课堂教学的第一线,切实推进“345自主学习模式”。从最初的“15+25”到逐步的“10+30”“形似”改革。强化集体备课,集中集体智慧。功夫不负有心人,盐城二小的课堂教学改革取得丰硕成果。几年来,教师参与各级各类课堂教学竞赛或基本功竞赛,计有近百人次获奖。杨传冈组织编撰的教改成果辑《教改探航》,详实记载了二小人教改征程中的累累硕果。
一路走来一路歌。行进在教育改革新征程上的杨传冈也收获了一个个弥足珍贵的荣誉。
正如朱光潜先生在《谈美》中说指出的:“在意识中思索的东西应该让它在潜意识中酝酿一些才会成熟。功夫没有错用的,你自己以为劳而不获,但是你在潜意识中仍然于无形中收效果。”
梦在,希望就在;梦在,脚步就会坚实;梦在,思绪才会飞扬;梦在,青春才会舞动激情。杨传冈的科研追梦一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