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真理的检验标准”的教学设计
2015-09-10张爱萍
张爱萍
摘 要: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大家普遍知道和接受的原理。本次教学设计结合转基因问题力图将实践标准问题在与学生的讨论和探究中讲深、讲透,实现理论与现实的有效结合。
关键词: 真理 实践 检验标准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及实践作为检验真理标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
能力目标:通过案例讨论,提高学生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通过运用辩证法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通过课堂展示、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分析,纠正大学生关于马克思主义过时论和实用主义的错误;增强学生对社会发展的信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真理观。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教学难点: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
三、学情分析
本次授课班级为理科专业学生,共有学生72名。
(一)学生特点分析
1.关心时政、关注国家发展。此教学班对国计民生、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外交走向、社会突发事件等问题有较强的关注度,针对他们的特点设计的专题案例教学法在以往的教学实践中得以良好开展。
2.重理轻文,重专业轻公共课。这是我校理科专业普遍存在的问题,因为轻视,所以更需要任课教师在教学设计和教学管理上投入更多精力。
(二)学习基础分析
1.哲学基础相对薄弱,不能自觉运用哲学原理分析、解决问题。
2.理性思维能力欠缺,易被煽动。面对社会热点问题缺乏理性分析、判断能力,导致是非善恶含混不明,加之年轻冲动,故而极易被网络言论左右。
(三)学习障碍分析
“真理的检验标准”,学生在中学阶段不同程度地学过,大学再次学习,学生会有重复感;本节课的内容理论性、思辨性、逻辑性强,趣味性不高,加之学生在传统授课方式中的被动地位,致使学生先入为主地认为肯定是“枯燥乏味”的,学习兴趣不浓。
三、教学方式方法
基于学情,为克服传统教学模式带来的弊端,解决课程本身的“枯燥”,实现其实效性,真正使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入脑入心入行。本节课采用以“探究式”教学法为核心的“专题案例”教学模式,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的抽象理论渗透到鲜活社会事实的分析中,以此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
(一)探究式教学法
灵活运用自主研究、互动讨论、追问引导等多种教学方法,有效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增强其自我学习信心。
(二)专题案例教学法
根据专题内容选取适合的经典案例,课前一周下达任务,学生根据专题分析案例,制作课件,经任课教师指导后在课堂讲解。课堂上全面利用探究式教学法的优势,实现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协作学习和创造性学习,真正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作用,教师只负责引导、梳理、总结归纳,引导学生善于总结适于自己的学习方法,促进学习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四、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教师活动。
(1)选择反映教学内容、富有启发性、引起学生深入思考的案例,以便全班学生带着问题探究学习。(2)尽可能丰富、深化自身有关专题、案例内容的相关知识。教师本身的知识储备、专题和案例的了解掌握程度足够丰富,才能更好地把控学生讨论问题的方向和角度,保证引导学生讨论时深入进行。(3)组建学生课题小组,每组三五人,根据专题预留案例,提出任务目标,并对任务的进展情况进行随访,以便开展针对性指导。
2.学生活动。
(1)拿到专题案例后,课题小组首先需要深入解读专题内容,并深刻领会专题主旨;其次,协同合作,通过各种途径全面查阅案例材料,梳理脉络,整理内容,搞清案例的来龙去脉;最后,结合本次课专题内容对整理后的案例进行深入分析解读,从中发现问题,深入研讨,并将研讨结果反馈给任课教师。(2)根据教师的引导性反馈意见,查漏补缺,完善思考结果。(3)根据最终思考结果撰写发言稿并制作课件在课堂上展示。
3.设计意图。
从选题方面说,选择热议的转基因问题。思政课教学不应回避社会上的热点问题和焦点话题,要及时解读学生社会上关注高的案例,对问题的焦点进行科学分析。因此,本次教学以转基因水稻为切入口作为本次教学案例,引导学生对转基因水稻及转基因食品安全等问题展开讨论,并最终把讨论引向实践检验标准问题上。
从教师角度说,教师对学生完成情况和反馈的题进行归纳总结,掌握学生对专题把握程度实时修改教案。从学生角度说,让学生学会运用哲学原理主动思考和分析问题,培养和锻炼其哲学思维。每组学员在发挥本组智慧的同时加强团队协作,学习其他组的智慧,达到大家共同学习、共同提高的学习效果。
(二)课堂教学
首先,任课教师点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真理检验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导入精选案例——转基因水稻能否大面积推广种植?强调案例涉及问题在当前中国的重要性和严峻性。水稻对解决中国粮食危机并提出研讨目的:如何看待转基因水稻问题,意在培养哲学的辩证思维,而非好与坏的价值判断。言简意赅、直奔主题,点燃学生讨论热情,为讨论的展开规定方向,并预留足够的讨论时间(3分钟)。
其次,学生主讲、集体讨论(30分钟)。课题小组上台演示课件,讲解案例,交代转基因水稻问题的来龙去脉;学生依据专题内容,提出对这一问题的基本观点和看法。
针对课题小组的分析讲解,其他学生可针对案例梳理、专题主旨、观点看法等进行询查追问、深入探讨。讨论中,教师严格把握专题方向,适时引导,保证讨论不偏离专题方向的同时,通过追问使讨论深入问题的核心和实质。教师要将学生讨论观点归类总结以板书形式写出。这样做一方面,对教师而言可以掌握学生的观点为后续分析打下基础,另一方面为其他学生了解讨论的进程并提出不同见解和看法提供便利。
最后,教师归纳总结(12分钟)。教师对本次课题小组课题设计做出点评和评价,依据讨论情况再次明确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及教学目标以保证。接下来,教师对专题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即何谓实践检验标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
设计意图:教学体现以学生为主体,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层层设问,在不断的回答中梳理出答案,能较好地解决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学生今后遇到类似问题,能够触类旁通,主动运用辩证思维能力分析问题。
(三)课后思考、阅读
课后思考:请学生从马克思所说的价值尺度继续思考“转基因水稻”问题。
课后阅读:毛泽东:《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实践论》。
设计意图:课后思考能够有效巩固课堂所学,并为下节课的展开做好准备,是教学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课后阅读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有效地解决了课堂教学时间、理论的不足和局限,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自主思考能力的主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