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样的糖水,不—样的味道
2015-09-10青语
青语
我初到广州时,是个炎热的夏天,第一次听说“糖水”,就和大多数外省人一样,心里犯起了嘀咕:糖水?白砂糖用开水冲化了喝么?
站在街口,随随便便一张望,就能看到好几家卖糖水的店。简陋的,支个凉棚,店里店外摆几排廉价的塑料桌椅,花花绿绿,有路人经过,坐下来歇一歇脚,店家也不介意。有人歇完脚就走了,有人会叫上一两样糖水,喝完再走。讲究一点的,也没有小桥流水,只是窗明几净,从橱窗往里看,有时人头攒动。
传说中的糖水,有用玻璃小碗装的,有用透明水杯装的,也有白瓷小盅。里面的内容,有果汁状,有浆粥状,有糊糊状。
看得多了,心生好奇。有次出门,走了很远的路,热得口干舌燥,总想喝点什么。白开水,多少嫌它淡而无味;可乐,太刺激了;凉茶?我怕苦。嗯,那就糖水吧。
于是我随便找了家小店坐下,点了份西瓜西米露,很快就上来了,用一只磨砂方口玻璃杯装着,上层浮沉几块西瓜,底层堆积透明的西米,像堆沙,中间是红得十分纯正的果汁。插好的吸管,用力吸一口,当即精神一振,就仿佛一股清泉,从舌尖扫射进来,穿过肠胃,直击心底。纠缠一路的暑气,烦躁,忽然就散了个干干净净。
到暑气散尽之后,才有心思慢慢回味,沙的西瓜,Q的西米,甜的果汁,每一口,都香甜水润,偎贴到每个毛孔,每个毛孔都舒展开来,像是从窗门紧闭的密室里出来,忽然呼吸到了新鲜空气。
真甜哪!
甜食的诱惑——这个时候咱们就不要提起减肥这种丧心病狂的事了——你知道甜食有多少好处么?它能让你忘记痛苦,忘记压力,忘记周身的赘肉,一心一意只沉浸在这瞬间的甜蜜之中。我们会爱上甜食,虽然明知它等于L,或者XL,甚至XXXL-……
后来在广州呆了很多年,渐渐明白为什么广东人热爱糖水——因为广东没有胖子?错!因为喝糖水并不发胖。
广东人喝糖水,是养生的一部分,讲究四时不同,讲究对症下药,讲究各种食材配比,滋润身心。比如夏天炎热,多用绿豆、水果消暑;秋天气燥,银耳、杏仁,清心润肺;冬天滋补,用黑糯米、番薯汤、芝麻糊……
再比如止咳有鸡蛋腐竹糖水,滋阴用木瓜雪蛤,补气用桂圆枸杞,莲子红豆补血养颜……
和广府糖水追求养生不同,潮汕糖水的目的更纯粹一些,它就是一款零食,以好吃为目的,所以潮汕糖水最鲜明的特点就是甜,甜得你想要连舌头一起吞下去。
比如同样一款绿豆爽,广府人并不轻易就食,因为绿豆性凉,所以往往要煮到绿豆起沙,再配以广皮之类的中药,压制它的寒凉。潮汕糖水就不,只要略煮到开花,加了糖,就喜滋滋开吃了。
潮汕有一种叫清心丸的糖水,是用薏米、柿饼片、凉粉、木耳、糖冬瓜条、淮山、百合、芡实,配比入锅,煮得熟了,保存在冰水中,卖的时候舀一勺,勺里可能什么都有,在糖水里一滚,倒进碗中,加汤,再调和一点香油,又甜又清爽,是夏天里的消暑良品。
还有膏烧白果。白果是银杏的果实,止咳润肺。白果去了壳,除掉外膜和芯,葱切丁,还要准备猪膏,就是凝固的猪油。白果最先放进糖水里熬煮,等煮到透明,糖水浓稠如浆,再加猪膏、葱丁,入水一滚就起锅,奇妙的香甜就会窜进你的鼻子里。
TVB是上个世纪盛行一时的香港电视台,虽然在新世纪影响力大不如从前,但是在70后、80后的青少年时代,还是留下了深刻的痕迹。至今仍有人在怀旧贴里怀念古天乐的美貌呢,当然也少不了TVB的招牌金句:饿不饿,我给你煮碗面吃?
其实,TVB电视里出镜最多的食物不是面,而是各种各样的煲汤和糖水,比如番薯甜汤、杏仁糊、椰子糊、芒果椰奶昔、芒果西米捞、莲子杏仁茶、桑寄生蛋茶、麻蓉汤圆,等等等等。
港式糖水起源于广府糖水,在上个世纪风雨飘摇的乱世,香港在中西方的夹缝中发展起来,他们的食物也染上了这个特点,既如广府糖水讲究养生,又加进了西方的甜品,有了自己的创新。
比如石墨坊的芒果捞河。用椰汁、澄面、牛奶和糖做成奶冻,等凝固好,切成一条一条,因颜色雪白似河粉,形状也类似,所以叫“河”。这两者之间,外观虽然像,但是光看原料,就可想而知,这种“奶河”会比真正的河粉滑嫩香甜得多。
香港人说“捞”,是指用酱汁拌匀入食。
糖水里用的当然是糖汁。这款糖水用的是芒果糖汁,芒果糖汁拌着滑嫩香甜的奶河一起入口,你会感觉到你口腔里所有的味蕾都在舞蹈——它有那么多层次,值得所有的味蕾都工作起来。
又有地茂馆的芝麻糊,据说是用的七分黑芝麻,三分白芝麻混合熬制,因为白芝麻油多,所以比一般芝麻糊要香上许多。
小小一道糖水,都能够不断推陈出新,可见港人在吃食上的用心良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