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阅读教学成为口语表达的沃土

2015-09-10顾玉秀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15年9期
关键词:演绎口语表达形象

顾玉秀

[摘 要]口语交际是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教学着力培养的重要内容。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初读感知、细读感悟、探究拓展,让学生在氛围中体验人物,在关注联想中丰富形象,在资料介入中演绎角色,寻找口语表达的路径。

[关键词]氛围 形象 演绎 口语表达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25-092

口语交际作为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而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文本内容,引领学生进行口语表达能力的训练。笔者就以《李广射虎》一文的教学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初读感知:在创设氛围中体验人物,激发口语表达的动力

《李广射虎》是一篇典型的“文包诗”,先从描述李广的古诗《塞下曲》入手,引出主人公——李广,随后以细腻的笔触描写了《塞下曲》一诗发生的背景、意境以及故事情节。学生在自主识字、理解生词的基础上,已经对课文的内容有了一定的认识。教师可为学生播放李广征战沙场的英勇画面,并将镜头定格在李广雄姿英发的画面上。学生有文字内容的感悟,也有鲜活的视频资料,形成了强烈的认知冲动,蓄积了万千想要表达的话语,只需教师稍加点拨,口头表达就如潮水般奔涌而下。

师:你们看到了什么场景?怎样的将军?

生1:我看到了壮阔的战争场面,将士们都骑着战马,十分英勇。

生2:我看到了一位英姿勃发的帅气将军,他张弓射箭,箭法非常高明。

师:你们了解这位将军吗?

生3:这是汉代一名著名的将军,名字叫李广。他的箭法精准。

师:你能描述一下吗?

生3:夜黑风高,李广正在巡查,突然一头老虎从草丛中窜出来……

口语交际必须依据一定的氛围,教师播放了李广的视频资料,激发了学生口语表达的兴趣。在氛围的浸润下,学生既有了表达的内容,也形成了表达的欲望。

二、细读感悟:在关注联想中丰富形象,积累口语表达的方法

对“文包诗”,教师应该借助文本资源引领学生走进诗歌,把握诗歌所展现的意境。在传统教学中,很多教师都将诗歌的语言进行拆分理解,将原本内蕴丰厚的古诗肢解得支离破碎。这样的教学与学生与生俱来的丰富想象力背道而驰,他们天真烂漫的个性化理解,正是阅读教学为学生搭建口语交际平台的重要保障。

例如,在引导学生理解“林暗草惊风”一句时,教师提醒学生:“孩子们,让我们闭目聆听,你们仅仅听到了草动的声音吗?”此时,学生如梦方醒,小手林立,一场随机生成的口语交际就这样不期而至。

生1:除了草动的声音之外,我还听到了虫鸣的声音,更衬托出野外的静寂、可怕。

生2:我听到了李广张弓搭箭的声音。

生3:我听到了长箭飞过的“嗖嗖”声。

师:这里的声音不仅显示了环境的阴森恐怖,其实也有效地表现出人物的特点。

生4:四周是草的“沙沙”声、虫儿鸣叫的声音,李广毫无惧色,沉着冷静,很勇敢。

生5:我从“嗖嗖”声中感受到李广力大无穷,是个英勇的将军。

在这一片段中,教师将语言文字转化为形象生动的画面,引导学生在想象中体悟思考,丰盈形象认知,为学生口语表达提供鲜活的言语内容,造就口语对话的精彩。

三、探究拓展:在资料介入中演绎角色,寻找口语表达的路径

教师始终遵循着“文包诗”的教学原则,让学生在诗文的相互印证下,通过对诗歌大意的理解、感悟,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有效提升。但如果教学就这样戛然而止,难免有所欠缺。因此,在教学行将结束之时,教师为学生出示了《史记》中描述李广的语句,让学生在诵读文本的基础上尝试从另外的视角感知人物,促进对人物立体化、多层次的认知思考。

学生有了充足的资源补充,口语交际也就水到渠成了。教师充分整合学生已经掌握的资源,设置了多种情境,让学生进行口语交流:试想如果李广能够看到后人赞颂他的诗篇,他会作何感想?假如你就在李广麾下,你将以怎样的语言表达自己对李广的敬佩?如果你的爷爷奶奶还没有听过李广的大名和事迹,你会怎样向他们介绍?如果让你像司马迁一样评述历史,你对李广会有怎样的评价?

就这样,在学生充分掌握了文本信息的基础上,教师为学生创设了多重口语交际的情境,让学生从不同的视角进行口语表达,不仅提升了学生对文本内容的关注,更强化了学生对文本人物的关注。

(责编 莫彩凤)

猜你喜欢

演绎口语表达形象
“数学思想”在教学中的演绎
丰富教学角度演绎德育课堂
课前热身五分钟精彩语文大不同
农村小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培养策略的研究
论导演创作的指挥棒
《水浒传》宋江形象探析
中日十二生肖之亥猪形象比较
浅谈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的说话能力
从三个角度体现“Project单元”的教育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