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遵循PCK理论,优化教学设计

2015-09-10赵静宜周艳芳周治

考试周刊 2015年84期
关键词:科学研究课文教材

赵静宜 周艳芳 周治

“学科教学知识”(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简称PCK)是20世纪80年代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舒尔曼(Lee Shulman)提出的。“学科教学知识”指将特定的学科内容与教育知识融为一体。经过Cochran et al.(1993:263-272)对PCK的修正与深化研究,其含义指教师有机融合学科知识、教育学知识、有关学生的知识及教学情景知识这四种要素,把学科知识有效传递给学生的知识。

基于PCK理论知识,我对人教新课标版教材必修五第一单元课文“John Snow Defeated King Colera”阅读课做了如下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基于PCK理论的教材解读

教材知识和课程标准是教师学科教学知识(PCK)的纲,作为教材的引领者和课程标准的解读者,我在设计教学方案时,对教材内容仔细研究并做了深刻理解。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人教版新课标教材必修5第一单元的读前及阅读部分。这个单元的主题是伟大的科学家,而阅读部分是一篇科学研究报告,介绍了英国著名医生John Snow如何使用观察、分析、探究的科学方法控制霍乱这一传染病的。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阅读理解在高考中的作用日益凸显。提高学生阅读技能的方法之一是把课文材料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结合起来,以课文为载体,切实提高英语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作为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载体,这篇科学研究报告语言正式、精确,文章结构清晰,长难句较多,适用于培养推测词义的能力、理清事件发生顺序的能力、查找细节信息的能力、归纳总结主要信息的能力及根据细节信息分析人物特点的能力。

二、基于PCK理论的学习者分析

学习者是知识构建的主体,为了将课程标准和教材上的知识纳入学生的知识体系中,我对学生已有知识体系做了分析。

我所任教的学校吉林市第一中学是吉林省名列前茅的重点高中,学生程度普遍比较高。但我所任教的班级是理科普通班,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成绩均一般。

1.情感特点:学生对于科学研究只有感性上的笼统认识,缺乏理性分析和思考;对于科学家的伟大成就充满敬意,但是对其背后的辛苦付出和缜密的思维模式及严谨的治学态度缺乏体会。

2.语言水平: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不存在问题,具有运用英语分析问题的能力,对自己的学习行为能做出比较客观的评价,信息处理能力较强,能根据已有的图式建构新的语言图式和内容图式。经过高一一年的學习,己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技能,对整体阅读有所把握。但是本篇文章长度远远大于高一课本中的阅读篇章,还有一些长难句,且文章内容的趣味性不强,学生查找细节时会有一些困难。文章中有17个标注的生词,学生经过高一一年的猜词训练之后,应该能比较轻松地运用同义词、常识、上下文逻辑推理等方法猜出其中的12个,仍有5个有待老师引导和启发。

3.学习风格:学习风格各不相同,由于性格差异,表演型、分析型的学生都存在,但都有着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意识和能力,参与意识强,对学习行为具备一定的自我监控能力。

4.电脑技能:具备一定的电脑操作知识和网上查阅信息的能力,为完成课后作业提供技术保障。

基于对教材的分析和学习者的分析,我对本节课的重难点做了如下分析和处理:

由本文的科学研究报告文体决定的,“分七个步骤进行科学研究的整个过程”是文章的重点,将其口头复述并落实到笔头写下来是难点。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采用了下面几个方法:

在读前活动部分,以钟南山研究非典的过程为例,让学生先对科学研究的七个步骤有了初步认知;在第二遍阅读之后,先让学生将事件按时间发生顺序排序,使学生先对具体事件内容做了解;再将七个步骤和具体事件联系起来,归纳整理出John Snow的科学研究过程。这样设计符合学生从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规律,可以保证教学效果。在复述环节,采取同桌合作的方式互改互评,在课堂巩固环节采取自评方式让学生完成关于这七个研究步骤的一段文字描述。在此之后,在拓展性理解和评价性理解环节,启发学生思考这种“科学研究七步法”在其他科学领域的应用,在作业中,让学生用课文中的句型以汉译英的形式实践这种“科学研究七步法”在实际生活中修理自行车时的应用,从而使学生的知识得到内化和正向迁移,最终得到巩固,使学生掌握一种终身思考方法,提高终身学习能力。

三、基于PCK理论的教学策略设计

教学策略就是将教材与课标涉及的知识体系转变为易于被学生接受的知识的方式和手段。本课我主要采用任务教学法。在活动设计中有小组活动、个人活动、班级活动等。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实践、参与合作等完成任务,感受成功。

四、课堂教学反思

这是一节在新课标理念指导下,教师引导学生体验学习过程及进行思维拓展训练的“阅读理解”课。本节课的各项教学目标基本实现。

(一)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发挥。本课教学设计较充分体现了新课改理念倡导的学生“主体地位”,注重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学生在老师的引导、协助下,有效开展学习:以探究式学习方式,运用归纳法和演绎法了解了“科学研究七步法”;并以课文为载体,培养了学生推测词义的能力、理清事件发生顺序的能力、查找细节信息的能力、归纳总结主要信息的能力及根据细节信息分析人物特点的能力。以同桌合作的方式复述课文,进行互评,促进了总结能力提高。以小组讨论形式让学生感悟到了科学家的科学探索精神,教育学生应树立科学信念和严谨的治学态度。

(二)任务设计体现了阶梯性任务原则。本课设计了一系列从初级到高级的任务活动,由易到难,层层递进。重点、难点处理得当,透彻,有创意,有张力。教学方法具有实用性、科学性和艺术型。

(三)课堂气氛民主、和谐、严谨。课堂教学气氛民主和谐。老师面带微笑,体态自然地进行引导和协助;学生则满怀好奇心和自信参与课堂学习。教师能根据学生的学习程度,有意识地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及学习需要。

(四)教学方法和活动设计偏重于思考性,没有考虑趣味性和竞争性,造成个别英语学困生有时溜号,错过了语言训练的好机会,影响了学习效果。

(五)创新之处。对重、难点的处理方法符合学生从具体到抽象,再将抽象和具体有机结合的认知规律,保证了教学效果。在讨论环节,启发学生思考这种“科学研究七步法”在其他科学领域的应用,在作业中,让学生用课文中的句型以汉译英的形式实践这种“科学研究七步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从而使学生的知识得到内化和正向迁移,最终得到巩固,使学生提高终身学习能力。

学科教学知识是为了有效传授一门学科必须拥有的知识,是教师特有的知识及教师个人独一无二的教学经验,是教师在专业实践中获得的对自己专业独特的理解。成功的教师是有智慧的教师,他(她)并不是只对概念、原则或理论有所理解,而是为了促进学生理解,知道如何把“学术形态知识”加以变化、转换。“转化”本身体现了学科知识表征和学生理解,是多种知识和过程的“融合”,所以,“转化”的智慧也是一种“融合”的智慧。为了拥有“转化”与“融合”的智慧,教师需要对知识进行逻辑分析和对学生进行心理分析,需要了解学科中心的主题并据此采用适当方法进行教学,需要根据特定的教学对象、教学内容和教学环境进行教学优化和设计,并努力将传授知识、启迪智慧和完善人格有机地结合起来。

猜你喜欢

科学研究课文教材
欢迎订阅《林业科学研究》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欢迎订阅《纺织科学研究》
纺织科学研究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背课文的小偷
纺织科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