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动画教学现状分析
2015-09-10袁博
袁博
摘 要: 为了适应我国动画市场的需求,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动画专业教师从自身情况出发,对现阶段动画企业进行调研,对教学状况进行分析和研究,制定出适合动画专业长期发展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 高职 动画专业 教学改革
一、我国动画产业现状
我国动画产业起步比较早,历史悠久,20世纪6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动画迅猛发展,其中以美国和日本为首的动画强国以惊人的速度崛起。80年代后期,中国动画产业迎来了一种全新的发展模式——软服务外包,即国际动画企业为了节约制作成本,把部分制作环节外包给中国的动画企业完成。这种发展模式使中国动画逐渐失去了自我创新的独立意识和创造能力。国内动画企业大部分为外国动画进行加工生产才得以存活,原创动画极为有限。国内的动画消费市场长期被日美占领,导致中国动画失去竞争能力。这种长期从事动画加工且缺少原创的状态一直延续到21世纪才慢慢被打破。
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动漫产业园区、动画大赛、动画机构和动画片的数量都迅速增长。但是动画产业依然存在着许多问题,例如和美日等国家相比,我国的动画并没有真正成为产业化的发展模式,表面的繁荣是在国家政策资金的扶持下实现的。中国动画人才、剧本的缺乏,知识产权保护的不到位,专业运营的匮乏,都是影响产业化发展的瓶颈。
二、动画市场调研情况
随着动画市场的迫切需求,我校培养的动画专业学生的人数在不断增加,但是真正能够满足动画行业标准的毕业生不多。有资料显示,动画专业的就业率不足20%,由此可见高等职业学校培养的毕业生不能够被动画企业认可。这种无法适应市场需求的情况,跟动画行业正处于起步阶段、学校与动画企业缺少沟通有着很大的关系。
三、我校动画专业存在的问题
我们学校的动画专业在教学上存在着一些问题,总结为以下几点:
(一)师资问题。目前我校动画专业的教师大都从高校毕业后直接走进学校教书,没有动画企业的管理经验。虽然在技术上教师的能力都很强,但是不具备带领学生团队完成项目的资质,所以在团队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上都比较欠缺。动画专业教师需要获得到企业当中考察的机会,学习一些在生产管理方面的理念和方法,不断提高动画项目工程的专业管理水平。
(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问题。在动画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在项目初期,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较高,而且上课时思想比较集中。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项目内容的逐步深入,学生的学习和工作积极性明显下降。如何使学生保持较高的学习和工作兴趣是一个困难和严峻的问题。问题主要集中在两方面:1.动画课程的周课时比较少,一个动画项目的实施过程一般要跨越3—4周的时间。在这样漫长的一段时间里,学生由于不能很快看到项目成功而丧失耐心,因此,在项目的中后期开始懈怠。2.随着动画项目的逐渐深入,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而有些困难,学生无法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他们缺乏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习惯,又羞于请教老师,久而久之,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都会降低。
(三)缺乏真实的动画制作项目。缺乏真实的制作项目是制约动画人才培养的一个最重要的因素。我们应该根据企业需求培养人才,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能够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工作内容和工作环境是非常少的,许多学生到快毕业了都没有到真正的动画公司实习过。如果仅仅依靠在学校的实训场所,无法真正掌握行业标准。建议学校与动画企业沟通,实现人才、设备、市场能够共享的有效途径。
四、教学改革思路
(一)建立高素质专业教师队伍。项目教学法与传统的理论教学有很大区别,要求教师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动画项目来源于企业,应该是具有实际意义的工作,即要求学生的课业达到企业标准。这些改革就需要动画专业的教师足够了解动画市场的需求,并且具备很强的实践能力。
(二)课时分配、相关学科的课程整合。项目的制作周期从前期到中期直至后期至少需要3-4周的时间。为保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使教学内容能够很好地衔接上,尽快看到项目成果,每周课时建议安排在在6—8节,每次课应3—4节连上,课时分配上的变化也会对项目教学起到很大的辅助作用。一个真实动画项目的完成需要学生具备很多相关学科的知识,比如色彩构成、素描基础及相关的动画制作软件,等等。相关专业的任课教师应定期进行教学研讨,讨论在项目制作的过程中学生都需要具备哪些知识和能力,教学内容围绕项目目标展开,同时允许各个学科的学生共同制作一个项目。
(三)校企合作。让企业参与到学校的课程设置当中,让学校的学历教育能够与企业的技术培训相结合。根据动画行业的市场需求设置专业课程,兼顾动画技术和艺术两方面的培养,让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发展。聘请企业的技术骨干到学校担任导师,指导学生进行学习学习,可以使动画专业更具有商业化气息和实用价值,能够贴近市场需求,不断地培养出的实用型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张雷.基于动画工作室的影视动画专业教学模式研究[J].品牌,2014(8).
[2]刘晓.基于动漫产业的高职动画实践教学研究[J].科教导刊,2011(3).